- 年份
- 2024(9738)
- 2023(14268)
- 2022(12459)
- 2021(11684)
- 2020(9845)
- 2019(22810)
- 2018(22650)
- 2017(44238)
- 2016(23613)
- 2015(26403)
- 2014(26196)
- 2013(25610)
- 2012(23153)
- 2011(20489)
- 2010(20048)
- 2009(18104)
- 2008(17476)
- 2007(14806)
- 2006(12677)
- 2005(10562)
- 学科
- 济(92701)
- 经济(92606)
- 管理(71766)
- 业(67740)
- 企(58113)
- 企业(58113)
- 方法(47679)
- 数学(41721)
- 数学方法(41166)
- 财(26327)
- 农(22913)
- 中国(21557)
- 业经(20754)
- 学(19561)
- 务(18426)
- 财务(18354)
- 财务管理(18320)
- 企业财务(17493)
- 地方(16701)
- 理论(16140)
- 贸(15883)
- 贸易(15877)
- 农业(15510)
- 易(15417)
- 技术(14981)
- 和(14719)
- 环境(14458)
- 制(14414)
- 划(13139)
- 融(12374)
- 机构
- 大学(329465)
- 学院(326579)
- 管理(136761)
- 济(127740)
- 经济(125092)
- 理学(120064)
- 理学院(118857)
- 管理学(116719)
- 管理学院(116123)
- 研究(100847)
- 中国(73403)
- 京(67958)
- 科学(62857)
- 财(57978)
- 业大(49259)
- 农(48283)
- 所(48225)
- 财经(48177)
- 中心(47215)
- 研究所(44337)
- 经(44036)
- 江(44033)
- 北京(42040)
- 范(41766)
- 师范(41378)
- 经济学(38133)
- 农业(37939)
- 院(37198)
- 州(36616)
- 财经大学(36326)
- 基金
- 项目(235045)
- 科学(185717)
- 基金(172521)
- 研究(170961)
- 家(149791)
- 国家(148578)
- 科学基金(129423)
- 社会(107709)
- 社会科(102149)
- 社会科学(102122)
- 基金项目(92451)
- 省(90854)
- 自然(85926)
- 自然科(83974)
- 自然科学(83955)
- 自然科学基金(82441)
- 教育(79024)
- 划(76426)
- 资助(70968)
- 编号(69959)
- 成果(55214)
- 部(52043)
- 重点(51694)
- 创(48911)
- 发(48417)
- 课题(46168)
- 创新(45581)
- 科研(45489)
- 教育部(45195)
- 大学(44554)
- 期刊
- 济(128384)
- 经济(128384)
- 研究(89185)
- 中国(52311)
- 学报(51666)
- 管理(47882)
- 科学(46349)
- 财(45003)
- 农(42137)
- 大学(39306)
- 学学(36940)
- 教育(33122)
- 农业(29735)
- 技术(28685)
- 融(23253)
- 金融(23253)
- 财经(22782)
- 业经(21725)
- 经济研究(20950)
- 图书(19806)
- 经(19357)
- 问题(16604)
- 理论(16479)
- 科技(15669)
- 技术经济(15622)
- 实践(15325)
- 践(15325)
- 情报(15035)
- 业(14971)
- 版(14827)
共检索到447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磊 李心丹
一直以来,国内学者从交易量视角研究信息如何影响交易行为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采用Bessembinder等(1996)定义的度量信息的代理变量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A股市场上750只股票构建组合的交易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层面的利好和利空信息对交易量有着非对称的影响,而公司层面信息的影响却是对称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交易量在牛市和熊市中受到上述两个层面信息影响程度也是不相同,最后本文尝试从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以及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上述实证结果给出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蓉 徐龙炳
“利好”和“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具有不平衡性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头寸确定都有重要作用。而新信息的出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区分股市所处的位置 ,这一点正是已有的波动性研究所忽视的。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不平衡性信息表现与国外不同 ,本文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 ,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对“利好”与“利空”的不平衡性反应特征。然后从投资者预期、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产生“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的原因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策略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利好 利空 牛市 熊市 不平衡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廖湘岳 江海潮
上市公司更名,是上市公司—投资者间的隐性合约谛约订立行为。合约产生的股市交易量反应和合约报酬激励取决于投资者对股票更名事件的市场环境、上市公司状态、自我偏好、自我风险及合约报酬信息的识别与评价,依赖于投资者信息评价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依赖于上市公司行业经营状况和股市收益波动与行业收益波动之间的相关性。投资者信息识别是股市更名事件转化为投资信息和利益分配的实现机制、分配机制与联系机制,管理者可以用包括股票更名等事件影响投资信息识别和评价,调控市场交易。
关键词:
股票更名 信息识别 易量反应 委托—代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琳 易家权
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资本市场需要突破“市场壁垒”,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以“碳中和”促改革、谋发展。本文基于2013年8月8日~2021年11月9日中国八大碳交易市场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收益率非平衡性,并运用ARCH模型族对各地方碳交易市场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对碳交易市场进行全市场、多维度研究发现:中国碳交易市场整体具有明显非平衡性特征;碳交易市场在碳价、市场规模、应对外部冲击等方面具有显著异质性;此外,投资者关注对碳交易市场收益有显著影响,将投资者引入碳交易市场有助于激发碳交易市场活力。研究旨在分析中国碳交易市场整体发展特征,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借鉴;同时深入剖析各个碳交易市场发展特点,更具针对性、客观性、前瞻性地指导地方碳交易市场发展,有效推动地方减碳工作开展,最终形成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中心,地方碳交易市场为基本点的“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碳交易市场发展格局,助力“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如期完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力 俞竞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 ,对财务年报公告后市场上的交易量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财务年报公布前后存在着超常交易量 ,说明财务年报确实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超常交易量的产生就是由于投资者依据这些新信息对公司价值做出不同判断的结果。同时 ,我们还发现即使在财务年报公布期间 ,市场交易量仍对个股交易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说明中国股市上“跟风”现象严重。另外 ,我们也证实了超常交易量与超额收益率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关系 ,即超额收益率大于 0时的超常交易量远大于超额收益率小于 0时的超常交易量。
关键词:
财务报告 股价反应 交易量 证券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唐小我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股票更名事件公告的交易量和收益率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股票更名公告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对累计超常交易量进行回归分析中发现超常交易量与公司规模负相关,交易量对2000年的更名公告的反应比2001年的强烈,同时发现在发生股票更名事件时,超常交易量与超额收益率存在不对称的关系。
关键词:
股票更名 交易量 收益率 不对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心丹 王冀宁 盛昭瀚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证券市场参与方之间博弈对于市场稳定发展的意义,回顾了有关个体投资者与机构间博弈研究的状况,分别基于股价的波动和交易量的波动对个体投资者和机构间的博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体投资者和机构应采取的均衡策略,并给出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个体投资者 机构 股价 交易量 博弈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民 段晓庆
本文利用云南省2006-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了云南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泰尔指数,并对泰尔指数进行零阶分组分解和一阶分项分解,实证分析了云南城乡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性的来源和成因。主要研究结论有:云南城乡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性主要来源于农村内部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和城乡间的人力资本投资差异;交通通讯投资相较于文化娱乐教育投资、医疗保健投资而言是造成农村内部和城乡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性的主导因素。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报酬 区域发展不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方飞 张宇青
本文基于信息反应模型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盈利预测偏离与普通投资者交易需求之间的激励关系,并选取2006至2010年的相关盈利预测和股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盈利预测存在显著偏离前期市场平均预测值的倾向,而且这种偏离倾向会进一步诱发股票交易增量,从而增加机构投资者的佣金收入。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在参考机构投资者的盈利预测报告时,需要考虑其基于刺激交易量的自利因素。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盈利预测偏离 交易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根红
本文通过我国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流通业集聚的不平衡性。研究发现:在2009-2017年期间,我国流通业集聚发展经历了从集聚劣势到集聚优势的过程,但东、中、西三大区域流通业集聚的不平衡性也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集聚优势较强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集聚劣势。通过三大细分产业的研究则发现,不同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也是相异的,重庆和陕西等地流通业及细分产业的集聚水平都处在前列,而江苏和浙江等相对发达地区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一细分领域的集聚程度反而较低。最后,按照流通业细分产业的均衡发展以及流通业整体的区域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集聚 不平衡性 细分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建平
本文着重分析风险投资在区域、技术领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分布不平衡性,并对不平衡性形成的机理分别进行探讨。作者用区域资源基础优势解释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解释风险投资领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并首次引入用以表征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收益期望和被投企业的引资成本期望相互关系的“吻合度”,用以分析风险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分布的不平衡性。风险投资是指专业投资人员(风险投资家)为新创企业或市值被低估企业的投资行为,以期被投资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企业上市、并购、回购等股权转让形式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经济理论界和科技产业界在分析美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带动美国经济八年持续增长的原因时,将其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列为刺激高技术产业高速成长的重要动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更是中小风险企业最主要、最活跃融资手段。本文将着重分析风险投资在区域、技术领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分布不平衡性,研究这种不平衡性形成的机理,探索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翠
利用事件研究方法 ,从交易量反应的视角检验了 1999— 2 0 0 1年度的市场交易量与年报中的盈余信息以及能够预示年报信息提前泄漏程度的公司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 1999年度 ,非预期盈余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 0 0 0年度及 2 0 0 1年度 ,年报中公司非预期盈余越大 ,市场的超常交易量反应越强烈 ,且市场对非预期盈余为负的信息更敏感 ;2 0 0 1年度的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深刻表明我国股市及投资者日趋成熟 ,关注内在价值的投资理念正逐渐被市场选择。
关键词:
年报 非预期盈余 超常交易量 公司规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书杰
分工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与资源转移效应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市场条件下分工发展的不平衡在企业之间具有自增强性,而在企业内部则具有自减弱性。分工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物流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社会物流硬技术发展是分工对社会协作瓶颈的突破,企业物流硬技术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使然,而物流软技术发展则是企业内部协作与协调制约企业内部分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分工 技术 物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但是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也愈发突出。立足于政策宣传与民众意识之间的不平衡、需求量大与供给不足之间的不平衡、品牌打造与区域整体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休闲娱乐与课程结构之间的不平衡四个问题,从政治法律、供给服务、社会效应、课程结构四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