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4)
- 2023(8178)
- 2022(6931)
- 2021(6610)
- 2020(5531)
- 2019(12843)
- 2018(12528)
- 2017(25075)
- 2016(13552)
- 2015(14440)
- 2014(14369)
- 2013(14326)
- 2012(13412)
- 2011(12007)
- 2010(12486)
- 2009(11541)
- 2008(11727)
- 2007(10573)
- 2006(9638)
- 2005(8917)
- 学科
- 济(54600)
- 经济(54538)
- 管理(38741)
- 业(38488)
- 企(31291)
- 企业(31291)
- 方法(22152)
- 数学(19662)
- 数学方法(19359)
- 财(17007)
- 农(14931)
- 中国(14778)
- 制(11856)
- 务(10779)
- 财务(10750)
- 财务管理(10736)
- 策(10598)
- 银(10413)
- 贸(10411)
- 贸易(10407)
- 银行(10400)
- 企业财务(10381)
- 融(10361)
- 金融(10361)
- 业经(10278)
- 易(10178)
- 学(10071)
- 行(10026)
- 地方(9589)
- 农业(9498)
- 机构
- 大学(187456)
- 学院(186184)
- 济(82309)
- 经济(80639)
- 管理(70539)
- 研究(66563)
- 理学(60112)
- 理学院(59464)
- 管理学(58465)
- 管理学院(58075)
- 中国(51687)
- 财(42123)
- 京(38948)
- 科学(37162)
- 所(33571)
- 财经(32285)
- 研究所(30006)
- 中心(29923)
- 经(29440)
- 农(28978)
- 江(28654)
- 经济学(25564)
- 北京(25001)
- 业大(24330)
- 范(24152)
- 院(24119)
- 财经大学(24083)
- 师范(23955)
- 经济学院(22876)
- 州(22820)
- 基金
- 项目(117593)
- 科学(93611)
- 研究(87581)
- 基金(86910)
- 家(75322)
- 国家(74667)
- 科学基金(63953)
- 社会(56387)
- 社会科(53583)
- 社会科学(53567)
- 基金项目(44243)
- 省(43787)
- 教育(41138)
- 自然(40780)
- 自然科(39914)
- 自然科学(39903)
- 自然科学基金(39226)
- 划(37771)
- 资助(37463)
- 编号(34964)
- 成果(30619)
- 部(27546)
- 重点(26366)
- 性(25066)
- 课题(24785)
- 发(24660)
- 创(24067)
- 教育部(24061)
- 国家社会(23390)
- 人文(23063)
共检索到294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桁林
一、宏观态势基本反映了政策效果我国经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考验,从总体上看,不利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首先是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外贸部门积极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努力扩大出口,减少了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不利性。1998年1~9月份进出口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军
<正>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随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详细展开论述了这一重要观点和工作部署,即“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张平 盛洪 王诚 仲继银 杨帆 刘霞辉 韩孟 魏众 桁林 左大培 王利民
改革的累积效应和一致性稳定政策选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一、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自从1993年7月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经过短期波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轨道。1994年10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诚
1998:经济面临“软启动”1998年,中国的经济处于低位运行。一方面,中国国内面临繁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任务。市场经济制度缺乏配套性、经济整体效率不高、政府机构臃肿和运转不灵的局面必须不停顿地加以扭转。根据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这些改革的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宏观政策 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时滞效应存在意味着政策导向明确后,不宜密集出台同类型政策,同时需要确立风险容忍度体系"十三五"规划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时作为发展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各个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但是,实现多重目标有时是不容易的,因为目标之间并不总是相互促进的,有时候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运用比较翔实的资料,在将2003年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与我国过去曾经发生的经济过热的状况比较的基础上,提出2003年出口、投资、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较快不能认为是经济已经过热,而是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常态,这预示我国新一轮经济波动上升的开始。但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行业重复建设、货币供应量偏多、消费增长依然缓慢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2004年的宏观政策选择,从总体上应保护国民经济出现的良好态势,而同时又要遏制局部重复建设的势头,预防通货膨胀,所以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又要适度进行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辉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着流动性过剩,其生成机理在于全球资金宽松、国内制度性支撑、持续的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带来股市、房地产价格虚高,通货膨胀新问题。当前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抑制投资与防止投机资本流入、调控尺度与金融风险等诸困境。下一步应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再分配机能,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和个人净储蓄下降,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措施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达到抑制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缩小收入差距等多重目标。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生成机理 宏观政策 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应剑波
汇改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汇率大幅波动对整体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挑战,目前的金融危机又加剧了这种压力。如何采取正确的宏观政策以应对汇率波动和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迫切任务,日德两国本币升值时期宏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喻国平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周期性的波动根源在于供给”。“时间一致性”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在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中探讨了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本文旨在综合述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理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时间一致性 理论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3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回升的趋势,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各项投资需求全面启动、新的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和扩散、出口增长持续强劲等均表明我国经济开始摆脱过去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张咪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外溢的回溢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会如何影响国内外的福利?中国宏观政策又该如何选择?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下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全球外溢路径,并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比例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程度会显著影响外溢效应,而中国的资本管制程度对外溢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考虑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后,中国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或使用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有效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福利,并且搭配使用两种政策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最后,本文基于2010~2018年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为理论模型结论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宏观政策评价课题组 陈彦斌 刘哲希 陈小亮 谭涵予 吴韬
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2023年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宏观政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稳定”目标。但也要注意到,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缺口依然为负,此外部分领域仍然面临潜在风险。从政策操作来看,2023年宏观政策稳中求进,积极有效地应对了内外部压力,但稳定政策的力度和传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稳定政策、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有待加强。总体上,2024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加强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使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而提高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助力经济实现5%以上的增长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景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动荡,同时也传导到中国,给中国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还是对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的金融震荡首先传导到进出口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这引起了对政策的重新思考或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首先要对我国的经济走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认清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