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1)
- 2023(13668)
- 2022(11291)
- 2021(10522)
- 2020(8816)
- 2019(19905)
- 2018(19222)
- 2017(36171)
- 2016(19490)
- 2015(21706)
- 2014(21152)
- 2013(21091)
- 2012(19404)
- 2011(17673)
- 2010(17501)
- 2009(16522)
- 2008(16475)
- 2007(14493)
- 2006(12812)
- 2005(11807)
- 学科
- 济(82672)
- 经济(82549)
- 管理(63857)
- 业(61192)
- 企(50207)
- 企业(50207)
- 方法(37064)
- 数学(33277)
- 数学方法(33036)
- 财(26529)
- 中国(24786)
- 农(21692)
- 贸(21185)
- 贸易(21176)
- 易(20815)
- 制(20102)
- 技术(17526)
- 业经(17386)
- 务(15518)
- 财务(15487)
- 财务管理(15454)
- 学(14983)
- 企业财务(14769)
- 农业(14365)
- 银(14231)
- 银行(14188)
- 出(14048)
- 体(13950)
- 融(13674)
- 金融(13672)
- 机构
- 大学(290560)
- 学院(285587)
- 济(131080)
- 经济(128965)
- 管理(110297)
- 研究(102742)
- 理学(95722)
- 理学院(94698)
- 管理学(93403)
- 管理学院(92874)
- 中国(78862)
- 京(61038)
- 财(60998)
- 科学(59395)
- 所(51726)
- 农(50155)
- 财经(48492)
- 研究所(46922)
- 中心(45278)
- 经(44446)
- 业大(43325)
- 经济学(42105)
- 江(40658)
- 农业(39587)
- 北京(38623)
- 经济学院(38027)
- 院(36915)
- 财经大学(36437)
- 范(33154)
- 师范(32707)
- 基金
- 项目(193826)
- 科学(154350)
- 基金(146548)
- 研究(136404)
- 家(130593)
- 国家(129609)
- 科学基金(110475)
- 社会(92559)
- 社会科(88179)
- 社会科学(88159)
- 基金项目(76783)
- 自然(71099)
- 省(70990)
- 自然科(69553)
- 自然科学(69529)
- 自然科学基金(68389)
- 教育(61852)
- 划(61639)
- 资助(59734)
- 编号(50371)
- 部(45197)
- 重点(44199)
- 创(41300)
- 国家社会(40910)
- 成果(40518)
- 发(40407)
- 制(39881)
- 教育部(39073)
- 创新(38930)
- 科研(37349)
共检索到42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邵宇佳 卫平东 何珊珊 陈红
投资动机在中国OFDI区位选择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及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投资动机、制度距离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关联。结果表明,中国OFDI的确受投资动机的驱使,但制度距离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进而削弱投资动机的驱动力。尽管如此,东道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也能削弱并逆转制度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意味着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别制度距离具有替补效应。换言之,如果该东道国具有较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则企业会较少考虑国别制度距离带来的高昂成本,选择在该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以获取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异象"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投资国的相关数据,从东道国的反馈效应视角,将国别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OFDI区位选择纳入同一框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OFDI区位分布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解释"制度异象"。研究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越强的东道国越是吸引中国的OFDI,更关键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正向调节国别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也即削弱国别制度距离对OFDI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选择制度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是由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调节作用造成的。上述结论表明,应大力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提升制度质量,为企业的不同OFDI动机提供对应的制度优势。对外投资企业需加大内部投入,增强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袁小艺 张易
母国制度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论文运用2003~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母国制度环境视角考察制度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教育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制度环境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企业逆向技术溢出的实现,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在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方面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
制度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俊喜 戴娟
本文采用2003-2012年1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道国的经济制度质量和政治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和政府治理水平均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东道国经济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将经济自由度、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以最大程度地获取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东道国制度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行业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准计量模型和包含吸收能力的交互计量模型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通过建立静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吸收能力密切相关且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证实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且吸收能力越高,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显著。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强 刘海峰 汪冬华 徐驰
在以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笼统的宏观统计数据,没有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区分,因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本文采用拓展的LP模型,将中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独立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商品进口、外商来华投资、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对外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外商来华投资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它因素,国内研发投入和商品进口的影响居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也都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程度均较低。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 技术溢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忻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一种技术外溢路径能有效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迈进。在L-P模型的基础上,针对198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可以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也即对外直接投资每上升1%将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0.016 3%,但影响效果不及外商投资、进口贸易和国内研发;此外,逆向技术溢出作用程度受到国内研发强度、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以中国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政府支持研发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在达到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越过第二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仍显著抑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当与东道国技术差距较大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在低于门槛值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达到门槛值后,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因此,中国应在持续优化OFDI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提高先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时,不断改善国内研发投入结构和财政科技拨款结构,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传荣 李立顺
在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文章利用2003—2020年中国对15个发达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和其对华采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存量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贸易摩擦对中国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并且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的方法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对中国逆梯度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营商环境不同的发达国家之间具有异质性,相较于营商环境较差的发达国家,营商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能显著促进中国逆梯度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此外,营商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采取的反补贴措施比反倾销措施更能促进中国逆梯度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颂 卢晨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OFDI发生逆向技术溢出的四阶段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地、并购以及合资三种不同投资方式对技术逆向传导的路径、程度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我国18个行业2004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就我国企业不同方式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长短期分析,并结合行业特点考察上述效应的行业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中的效果更优,而绿地在长期中的技术提升效应更好。合资方式对致力于获取海外先进技术的OFDI而言是不可取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采用并购、合资等方式能够产生更显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绿地投资 并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