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0)
2023(9709)
2022(8274)
2021(7537)
2020(6644)
2019(15523)
2018(14996)
2017(29908)
2016(16069)
2015(18229)
2014(18426)
2013(18740)
2012(17517)
2011(15798)
2010(16171)
2009(15764)
2008(15181)
2007(13995)
2006(12370)
2005(11331)
作者
(47044)
(39224)
(38957)
(37517)
(24789)
(18823)
(18273)
(15041)
(14979)
(14043)
(13277)
(13261)
(12548)
(12422)
(12340)
(12192)
(11722)
(11492)
(11407)
(11281)
(9738)
(9680)
(9480)
(8968)
(8884)
(8807)
(8739)
(8679)
(7965)
(7849)
学科
(69122)
经济(69056)
管理(46833)
(46590)
(38263)
企业(38263)
方法(34445)
(33831)
银行(33686)
(32055)
数学(31270)
数学方法(31058)
(30971)
金融(30969)
中国(23763)
(22287)
(22154)
(17280)
(15398)
财务(15371)
财务管理(15336)
地方(15151)
企业财务(14699)
业经(13683)
(13140)
制度(13135)
(12335)
贸易(12323)
(12187)
农业(12060)
机构
大学(232387)
学院(230435)
(101460)
经济(99275)
管理(89293)
理学(75755)
研究(75703)
理学院(75002)
管理学(73878)
管理学院(73454)
中国(71769)
(50372)
(48239)
科学(43675)
(39912)
财经(39797)
中心(38977)
(38678)
(36008)
(35507)
研究所(34862)
(33211)
经济学(32900)
业大(32398)
银行(31933)
农业(31724)
北京(30570)
经济学院(30110)
(29849)
财经大学(29820)
基金
项目(146854)
科学(115006)
基金(107499)
研究(107125)
(92347)
国家(91604)
科学基金(78609)
社会(68550)
社会科(65344)
社会科学(65320)
基金项目(57093)
(56965)
自然(50053)
自然科(48795)
自然科学(48779)
教育(48770)
自然科学基金(47943)
(47528)
资助(45305)
编号(43748)
成果(35622)
(33590)
重点(33108)
(31897)
(30649)
课题(29051)
教育部(29020)
创新(28748)
科研(28741)
国家社会(28575)
期刊
(105581)
经济(105581)
研究(70449)
(50992)
金融(50992)
中国(45465)
(40943)
(34846)
学报(34589)
科学(31044)
管理(29899)
大学(25553)
学学(24116)
农业(20793)
财经(20719)
技术(18523)
(17616)
教育(17558)
经济研究(17116)
业经(15706)
问题(14331)
理论(13544)
实践(12358)
(12358)
技术经济(12327)
(12241)
国际(11974)
统计(11539)
(11506)
财会(11079)
共检索到359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初立苹  粟芳  
本文以2007-2012年中国境内的61家银行为样本,基于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总量与资金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测度了投资于银行的资金是否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非效率投资"。其中,国有银行的"非效率投资"最为严重,股份制银行相对较轻;向银行投资的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及权益资金均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者"占有金融资源"的投资动机是导致银行业存在"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之一。但"占有金融资源"假说对于内部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投资者不成立,而权益投资者却显现出非常强的"占有金融资源"投资动机。内生性检验则更有力地证实了银行业"非效率投资"的存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颜珊  
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根据2006年至2 0 1 0年的上海银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上海地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微观金融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从银行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上海地区各银行金融效率的发展趋势和水平,最后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金融效率做比较分析,得出提高银行业金融运行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本文使用广义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7~2013年68家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盈利能力效率和业务扩张效率。研究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最高,外资银行最低。不同银行对不同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同,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金融深化程度、市场结构及银行规模有利于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经济发展与银行稳定性具有负效应。各家银行仍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仍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世君  
美国投资银行业曾经的辉煌与此次的衰落,正引起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监管机构的深思。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美国投资银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投资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架构,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证券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此次灭顶之灾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是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由合伙制改制为有限责任股份制,致使投资银行的内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机制大为弱化,投资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与利益严重脱节,由此鼓励了其过度冒险行为。本文在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之后,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架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德伟  
前不久,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6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达到110家,较上年度增加4家,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银行的基本情况,并从上榜数量、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方面对中资银行与国外银行进行了比较研究。世界500强中银行业的基本情况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自2012年度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忠生  李东  
金融安全是一国金融的良性运转及对于其国内金融的有效控制。因此,国内银行的低效经营及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的过度影响力都会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实证数据反映,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缺乏效率,如果不加以解决,最终将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银行业对外开放使国内银行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适当地应对不仅不会危及金融安全,相反会改善国内银行的经营效率,加强金融安全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小钢  罗欣  郭晓斌  
金融科技能否促进传统银行业有效竞争,对于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0年290个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赋能效应导致网点退出市场,同时抑制网点进入。从银行异质性来看,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效应让大型商业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而金融科技的技术赋能效应则让上市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从城际异质性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人口老龄化较低、教育水平较强以及贷存比较低的城市,网点受到金融科技冲击更大,网点退出更显著。从影响渠道来看,金融科技减少了家庭的银行储蓄,优化了家庭资产配置,引致低效网点退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影响银行网点的进入退出行为,降低了银行市场集中度,优化了金融业竞争格局。同时,金融科技还弥补了网点退出对地区金融贷款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珣  易祯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影响机制,提出了对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起到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子信贷利率和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放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在分析师乐观偏差程度较高、对外担保事件较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投资者情绪高涨、企业家信心提高及P2P问题平台数量的增加会放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正向关系。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中稳定市场预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词频的提高会减弱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促进企业影子放贷行为而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中介初次信贷配置失衡的问题。本研究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引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强  叶德磊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受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等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转移和分散风险、克服借贷期限错配矛盾、拓宽资金来源、增加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中国银行业效率分析黄宪我国银行业探索现代银行制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期间里,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架已形成,银行的“商业化”性质已确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也正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化。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国际银行业自益临近的竞争压力,中国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  
来自对航运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航运企业偏爱的融资手段,银行贷款主要的优势在于它的低成本、易取得、相对灵活的条款和条件,以及非敏感的商业信息披露。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来自对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业已经减少了船舶融资的业务量;银行更加重视船舶融资贷款的安全,而不太关心市场份额。本文对有关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航运企业融资决策和银行业选择影响的探究,旨在为航运业融资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树佩  孙强  倪军  于维同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是决定非核心企业能否获得融资的关键。基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视角,探索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408份调研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并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通过供应链网络整合的中介作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供应链融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理论模型及假设条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及假设条件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非核心企业提高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能力,通过网络整合实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并以此为基础改善融资环境,将会更好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光伟  
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强调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应体现包容性和普适性,从三个层面加以推动发展:一从宏观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卉宇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服务的历程进行了一个回顾,剖析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概念,总结了个人金融产品的特点为无形性、非标准化、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以及易逝性。中国银行业的个人金融服务存在环境的缺憾和内部管理的缺憾,必须借助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以及依靠客户策略和产品策略来加快个人金融服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震宇  黄筱伟  王静  
温州市商业银行业连年实现全行业盈利,且其经营业绩在各商业银行全国系统内居前列。本文在调查基础上,深入分析温州银行业全面盈利的经济、金融因素,并总结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