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5)
- 2023(6218)
- 2022(5141)
- 2021(4772)
- 2020(3817)
- 2019(8873)
- 2018(8465)
- 2017(17557)
- 2016(9244)
- 2015(10189)
- 2014(10118)
- 2013(10067)
- 2012(9417)
- 2011(8594)
- 2010(8732)
- 2009(8219)
- 2008(8292)
- 2007(7484)
- 2006(6801)
- 2005(6193)
- 学科
- 济(41581)
- 经济(41550)
- 管理(30936)
- 业(30212)
- 企(24536)
- 企业(24536)
- 方法(18917)
- 数学(17511)
- 数学方法(17277)
- 财(14053)
- 农(11600)
- 中国(10271)
- 贸(9716)
- 贸易(9713)
- 易(9538)
- 务(9011)
- 财务(8998)
- 财务管理(8991)
- 企业财务(8659)
- 策(8493)
- 业经(8201)
- 制(8108)
- 农业(7536)
- 银(7409)
- 银行(7407)
- 融(7357)
- 金融(7357)
- 行(7072)
- 地方(6968)
- 环境(6319)
- 机构
- 学院(135647)
- 大学(134602)
- 济(65998)
- 经济(64819)
- 管理(54821)
- 理学(47035)
- 理学院(46656)
- 管理学(46028)
- 管理学院(45774)
- 研究(44729)
- 中国(36352)
- 财(33593)
- 京(26332)
- 财经(26162)
- 经(23844)
- 科学(22587)
- 所(21535)
- 经济学(21005)
- 中心(20716)
- 江(20098)
- 财经大学(19536)
- 经济学院(19084)
- 研究所(18966)
- 农(17337)
- 北京(16819)
- 院(16133)
- 州(16040)
- 商学(15826)
- 业大(15715)
- 商学院(15655)
- 基金
- 项目(85113)
- 科学(69013)
- 研究(64503)
- 基金(64451)
- 家(54536)
- 国家(54077)
- 科学基金(47774)
- 社会(43272)
- 社会科(41424)
- 社会科学(41416)
- 基金项目(32754)
- 省(31340)
- 自然(29826)
- 教育(29824)
- 自然科(29208)
- 自然科学(29203)
- 自然科学基金(28726)
- 资助(28021)
- 划(26643)
- 编号(25691)
- 成果(21237)
- 部(20418)
- 重点(18553)
- 教育部(18289)
- 国家社会(18269)
- 发(17924)
- 人文(17891)
- 创(17716)
- 课题(17527)
- 性(17133)
共检索到208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隆炯
近年来 ,我国投资乘数效应递减 ,以总量扩张为目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功能 ,应合理实施优惠利率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充分发挥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控功能 ,刺激宏观经济发展。
关键词:
投资乘数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结构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紫珺 孙森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波动,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对此,中央银行可适度考虑将调控重心向货币乘数倾斜。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央行票据政策对我国货币乘数均有显著影响,中央银行应强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乘数,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赵亮 丁慧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费税、资本收益税和劳动税等六类结构性财政工具调控效果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会显著影响财政乘数,且财政乘数随转型进程非线性变动,其机理在于货币政策转型会影响财政冲击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强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框架,财政政策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程,以保证调控力度恰当、效果合意;对财政工具的选择应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与投资补贴,以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财政调控应有增有减,以维持预算平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磊 王亮
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
电子货币使用率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协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跃祥 唐洋军
本文在蒙代尔—弗莱明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来考察固定汇率制下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发现货币政策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文章指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对实际产出产生一定的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实际产出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不同,从而导致效果不同,因此货币当局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信贷机制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朱丽娜
本文主要研究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本文结合我国2003年至2011年3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亮 刘瑞娜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使用率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光友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已经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本文以电子货币为视角,选取我国电子货币的样本数据及与货币乘数相关的变量,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电子货币的存在放大了货币乘数的效应;(2)电子货币加剧了货币乘数的波动,致使货币乘数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3)货币乘数的变动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玉红 高铁梅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建立了2000年以来中国的季度可变参数IS曲线和LM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应。并进一步估计了2000年以来中国的动态总需求曲线。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不断提高;而中国总需求曲线的形状趋于平坦,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原因。
关键词:
IS-LM模型 货币政策乘数 总需求曲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平 杨德林 许晓静
数字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实现方式,对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作用效果产生了影响。文章把数字金融变量导入IS-LM-CC均衡模型,对利率传导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运用微积分和弹性分析法对货币乘数的各个变量进行理论推导,并且以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VAR和IVAR模型对数字金融影响利率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VEC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疏通了利率传导渠道,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数字金融对货币乘数产生了一定冲击,对狭义货币乘数的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可能存在短暂失效,但总体上强化了广义货币供给传导机制与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南京
本文认为,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来讲,货币乘数均具有长期(一般是指年度而非月度或季度的时间序列)递增的规律。一、理论论证所谓货币乘数,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现实存在的货币总量M与中央银行供给的基础货币B之间的比例或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即为:m=M/B。这个表达式实际上也就是著名货币供给模型M=mB的转换形式。目前,国内外关于货币乘数之决定因素虽不乏论争,但主流意见(笔者亦在其中)认为,货币乘数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和决定的。包括:(1)活、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比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通缩、促增长。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货币信贷的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高。再次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在"保增长"宏观经济目标下的信贷增长,强调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信贷增长要突破信贷目标。随着经济转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必须加以防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吟雪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