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8)
2023(4551)
2022(3812)
2021(3164)
2019(6080)
2018(5908)
2017(12223)
2016(6097)
2015(6691)
2014(6720)
2013(7032)
2012(6845)
2011(6209)
2010(6579)
2009(6415)
2008(6073)
2007(5660)
2006(5414)
2005(5145)
2004(4637)
作者
(18307)
(15629)
(15627)
(15043)
(10032)
(7283)
(7036)
(5889)
(5739)
(5585)
(5478)
(5169)
(5084)
(4983)
(4922)
(4791)
(4499)
(4450)
(4369)
(3995)
(3957)
(3792)
(3728)
(3640)
(3612)
(3586)
(3246)
(3128)
(3083)
(3040)
学科
(57471)
经济(57451)
管理(18538)
方法(16721)
(16536)
数学(15389)
数学方法(15351)
地方(15003)
(12680)
企业(12680)
地方经济(11920)
(9482)
中国(9358)
业经(8113)
(7834)
(7629)
经济学(6624)
(6097)
金融(6097)
环境(6003)
农业(5928)
(5883)
财务(5881)
财务管理(5877)
(5857)
关系(5694)
企业财务(5675)
(5335)
(5179)
(5151)
机构
大学(100663)
学院(100023)
(59875)
经济(59023)
研究(38454)
管理(36391)
理学(30712)
理学院(30400)
管理学(30074)
管理学院(29884)
中国(28884)
(25910)
经济学(20568)
财经(20444)
(19926)
(19206)
科学(18656)
(18489)
经济学院(18216)
研究所(16922)
中心(15928)
财经大学(15009)
(14844)
(13263)
北京(12962)
科学院(11684)
(11660)
(11486)
经济研究(11367)
社会(11365)
基金
项目(57746)
科学(46291)
基金(44043)
研究(42587)
(37384)
国家(37125)
科学基金(32139)
社会(31009)
社会科(29648)
社会科学(29638)
基金项目(22452)
(20768)
资助(18727)
自然(18450)
教育(18319)
自然科(18034)
自然科学(18030)
自然科学基金(17710)
(16938)
编号(15215)
(14187)
经济(14065)
国家社会(13900)
(13850)
(13539)
重点(12942)
成果(12558)
教育部(12215)
人文(12097)
发展(11984)
期刊
(74448)
经济(74448)
研究(37527)
(20876)
中国(16898)
管理(15764)
经济研究(13740)
财经(11850)
学报(11379)
科学(11375)
(11073)
金融(11073)
(10456)
(10423)
问题(9612)
大学(9278)
学学(9122)
技术(8905)
(8278)
业经(8231)
国际(8098)
技术经济(7882)
世界(7069)
统计(6787)
农业(6738)
经济问题(5906)
经济管理(5734)
(5666)
决策(5350)
经济学(5219)
共检索到16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季建友  苏晓波  
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都在下降,部分企业被迫“放假”,总体效益一直徘徊于低水平。如果以固定资产投资除国民收入增长额作为总体经济效益指标,1993年以来,日本和西方七国为50~55%,亚洲“四小龙”为35.40%,东盟发展中国为30~55%,印度在25%以上,而我国一直徘徊在15%左右。 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现象是高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引起职工、干部、农民、企业实际收入下降,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其主要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分析中国高投资率形成机制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形成率演变规律。本文运用1970—2008年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由于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低于劳动力的边际贡献,GDP中资本形成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本文的理论分析及1978—2008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政府生产性倾向以及国有部门较低的融资成本,使中国较高的资本形成率得以持续。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金融业的改革,改变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为实现中国高投资增长模式转变提供微观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光明  
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机制上,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中国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邦驰  余小林  
论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邦驰余小林一、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相关性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存在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财政投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如何?财政投资应该退出竞争性产业吗?这些都是当前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目前,一些同志从“公共财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作培  
论投资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江苏南通市委党校姜作培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状况,对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投资政策的角度,就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中投资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京同  柳勇  
文章分析认为,人口结构特征、资源能源价格机制、金融市场、环境污染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社会保障制度、外贸环境、汇率制度七个根本因素,通过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居民部门消费——储蓄选择、外贸发展阻断机制三种路径发挥作用,造成了我国"高投资、低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经济增方式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和利用好这些根本因素,并要平衡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稳定运行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书剑  
投资制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杨书剑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旻  
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老问题,更有新内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历史划分为两个部分,即197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前一阶段是传统的计划型,而后一阶段则属于转型期的过渡型,今天甚至往后的一定年限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崇台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谭崇台一、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把较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粗放型(或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指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霍洪喜  何自力  
科教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霍洪喜何自力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宏伟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