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6)
- 2023(8614)
- 2022(7531)
- 2021(6583)
- 2020(5859)
- 2019(13747)
- 2018(13412)
- 2017(26715)
- 2016(14470)
- 2015(16333)
- 2014(16700)
- 2013(16966)
- 2012(16283)
- 2011(14861)
- 2010(15212)
- 2009(14589)
- 2008(14403)
- 2007(13230)
- 2006(11742)
- 2005(10793)
- 学科
- 济(89186)
- 经济(89129)
- 管理(39812)
- 业(38753)
- 方法(34503)
- 数学(31186)
- 数学方法(30982)
- 企(29795)
- 企业(29795)
- 地方(21539)
- 财(18718)
- 农(18712)
- 中国(17549)
- 学(15807)
- 业经(14612)
- 地方经济(14300)
- 农业(13184)
- 贸(12357)
- 贸易(12352)
- 制(12033)
- 易(11871)
- 务(11698)
- 财务(11683)
- 财务管理(11658)
- 企业财务(11110)
- 融(10778)
- 金融(10775)
- 环境(10691)
- 和(10424)
- 银(9782)
- 机构
- 大学(224004)
- 学院(222813)
- 济(107271)
- 经济(105298)
- 管理(82450)
- 研究(80542)
- 理学(70520)
- 理学院(69681)
- 管理学(68580)
- 管理学院(68156)
- 中国(60310)
- 科学(47267)
- 财(47136)
- 京(46504)
- 所(42190)
- 研究所(38043)
- 农(38026)
- 财经(37567)
- 中心(35986)
- 经济学(34902)
- 经(33836)
- 江(33759)
- 业大(31719)
- 经济学院(31350)
- 农业(29896)
- 北京(29547)
- 院(27863)
- 范(27693)
- 财经大学(27539)
- 师范(27437)
- 基金
- 项目(140049)
- 科学(109499)
- 基金(102414)
- 研究(100849)
- 家(89100)
- 国家(88401)
- 科学基金(74727)
- 社会(65784)
- 社会科(62422)
- 社会科学(62400)
- 基金项目(54161)
- 省(53583)
- 自然(46888)
- 自然科(45755)
- 自然科学(45738)
- 教育(45321)
- 划(45048)
- 自然科学基金(44935)
- 资助(42793)
- 编号(40003)
- 成果(32964)
- 发(31880)
- 部(31816)
- 重点(31814)
- 创(28131)
- 国家社会(27834)
- 课题(27326)
- 教育部(27258)
- 科研(26847)
- 创新(26451)
- 期刊
- 济(123855)
- 经济(123855)
- 研究(69874)
- 中国(39428)
- 财(38278)
- 农(34195)
- 学报(34133)
- 科学(30949)
- 管理(29277)
- 大学(25361)
- 学学(24311)
- 农业(22553)
- 经济研究(21099)
- 融(21047)
- 金融(21047)
- 财经(19931)
- 技术(19046)
- 经(17284)
- 业经(16903)
- 问题(16630)
- 教育(15515)
- 技术经济(13929)
- 贸(13796)
- 统计(12881)
- 国际(12336)
- 业(12067)
- 世界(11608)
- 策(11010)
- 商业(10682)
- 经济问题(10481)
共检索到339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燕梅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不仅现有经济规模存在很大差距 ,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一状况即使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后也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分析表明 ,虽然东部地区的总体投资规模要大于西部地区 ,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并非由资金投入的差异造成的 ,而是在于资金的利用效率 ,在于西部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特点更为突出。即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偏离 ,大量投资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投资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相关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洁 王平春
本文借助扩展化的Solow模型,并引入我国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占比变动对各地经济发展、生产率改善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地区整体生产效率随着流通业占比的下降不断提升;其次,地区人均产出增长速度随着当期流通业占比的下降而上升,但与上期流通业占比表现出明显正向关系。流通业的产业占比变动对地区人均年产出增速造成的净效应除了受地区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和限制外,还与地区经济增速和增幅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流通业 地区经济 Solow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远林 宋旭光
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投资的Pool数据,通过引入公共卫生投资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目前西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投资 区域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罗威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地区差异 收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瑜 白永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对于这种地区差距的原因,文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做了研究,采用协整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了不同教育层次的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鹭 魏法杰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储蓄、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阶段,延边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消费拉动型”增长,即消费是拉动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翔 李建平
论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及生产率变动作了细致的估计。数据估计工作包括,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了修正,对各地区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份额作了测算以及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动进行了估计。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生产率测算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兰宜生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penness level on reg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author defined “foreign openness”(FO). By co efficient analysis, it was certified that FO and GDP had strong positive co efficiency in all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urther linea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ut of 30 provincial units in study by their 1985~98 yearly GDP and FO, 27 showed strong or clear co efficiency. Different regional openness condition was an obvious reas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isparity.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pennes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be raised to speed up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盛仕斌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原因何在?本文作者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投资增长速度和生产率进步速度的差距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根本原因。并且进一步指出:投资增长速度的不同源于政策影响、投资主体的变化、资金的地区流动;生产率进步速度的不同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因此,实现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出路在于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部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