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8)
2023(9725)
2022(8079)
2021(7587)
2020(6398)
2019(14613)
2018(14259)
2017(27292)
2016(14644)
2015(16230)
2014(15759)
2013(15420)
2012(14429)
2011(13029)
2010(12922)
2009(12497)
2008(12375)
2007(10894)
2006(9688)
2005(9225)
作者
(38745)
(32732)
(32254)
(31208)
(20776)
(15246)
(14776)
(12443)
(12365)
(11402)
(11199)
(10958)
(10430)
(10384)
(10323)
(10006)
(9550)
(9477)
(9373)
(8904)
(8193)
(7696)
(7662)
(7425)
(7327)
(7183)
(7158)
(6894)
(6353)
(6336)
学科
(63296)
经济(63202)
管理(46297)
(42563)
(34835)
企业(34835)
方法(28165)
数学(25649)
数学方法(25496)
(21309)
中国(19861)
(17202)
(15376)
(13764)
贸易(13755)
(13560)
(13200)
财务(13178)
财务管理(13152)
业经(13025)
企业财务(12685)
(12305)
金融(12303)
(12260)
银行(12255)
(11732)
(11720)
体制(10002)
农业(9973)
环境(9577)
机构
大学(210857)
学院(204811)
(101547)
经济(99957)
管理(79790)
研究(73816)
理学(68289)
理学院(67632)
管理学(66899)
管理学院(66501)
中国(62095)
(50171)
(44280)
财经(39548)
科学(37034)
(36316)
(35231)
经济学(34213)
中心(34199)
研究所(31428)
经济学院(30922)
财经大学(29875)
(29017)
北京(28485)
(28198)
(26423)
业大(24254)
(23368)
师范(23195)
商学(23005)
基金
项目(134187)
科学(108983)
基金(104001)
研究(101244)
(89670)
国家(89018)
科学基金(77313)
社会(70414)
社会科(67197)
社会科学(67184)
基金项目(53395)
自然(46529)
(45925)
教育(45591)
自然科(45535)
自然科学(45523)
自然科学基金(44776)
资助(42902)
(40312)
编号(38344)
(33341)
成果(32560)
(32035)
国家社会(31844)
重点(30164)
教育部(29837)
中国(28972)
(28216)
人文(28190)
(27912)
期刊
(107171)
经济(107171)
研究(69269)
中国(41541)
(40041)
管理(30635)
(28764)
金融(28764)
科学(26610)
学报(26533)
(25786)
大学(22031)
财经(21193)
学学(20629)
经济研究(18447)
(18221)
农业(16686)
教育(16472)
技术(15524)
(14845)
问题(14682)
国际(13835)
世界(13491)
业经(13394)
技术经济(10369)
理论(10180)
(9572)
统计(9476)
会计(8788)
现代(8758)
共检索到319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泽广  王博  
对投资与信贷配置互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转型期增长模式。本文从小样本的总量数据和分省面板数据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宏观投资与信贷支持互动关系的特征事实。两组经验分析均支持投资和信贷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然而不同于其他研究,本文证实中国的总量投资增长并非所谓的"信贷驱动型"模式,而是宏观投资的快速增长内生地拉动了"信贷供给",连同我国现行间接融资体系非市场化的配置机制内生地拉动了信贷扩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泽广  
投资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维度,从分省投资的视角探讨投资增长、投资效率改进与信贷配置体系的关联机制,发现相较于全国总量投资增长而言,分省投资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和区域结构差异等特征;应用1978—2007年间分省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政府公共资本提供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后,信贷体系的流动性支持机制是导致分省投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变量。然而,从借助DEA测度的投资效率指标和信贷配置的关联性看,信贷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结合中国转型期的体制背景,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矫正间接融资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兴亮  夏成才  
本文通过检验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债务契约缔结与履行中的作用来考察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的民营企业,在缔结债务契约时获得的借款越多,在债务契约履行中的违约概率也越小,表明信贷资金有较高的配置效率。但政治关联企业不存在这一现象,原因是政治关联替代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债务契约缔结时的信号作用。债务契约的履行过程中,不同于国家政治关联企业的自我约束,地方政治关联企业由于能够"借新还旧",因而不重视维护自身信誉,会计信息透明度难以作为信誉机制发挥作用。换言之,地方政治关联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会计信息契约有用性及治理政治关联的负面影响,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赵立泉  李泽广  
信贷配置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是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梳理银行信贷和政府支出影响产业转型的主要渠道,采用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方法,应用中国1952~2007年的数据构建相关指标,实证分析信贷因素、政府支出变量影响各产业工业产出及促进产业转型的关联机制和实际效果。结论表明,总量信贷是造成产出波动的关键因素,而信贷流向不同产业的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信贷支持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但是政府的影响也是必要而显著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敏  张胜  王成方  申慧慧  
政治关联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效率。已有文献研究了政治关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但没有关注相应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政治关联企业更易于获得长期贷款,但获得贷款后它们更容易进行过度投资,而且贷款对政治关联企业的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结果说明政治关联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安排低效性方面的证据,深化了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研究,并为我国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泽广  刘宇  
本文拓展了新古典资本需求方程的框架,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业投资效率、市场化程度与信贷配置变量的互动机制,并采用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广义矩的实证分析。在中国的体制背景下,伴随着竞争度的加强,企业之间投资的"追随模仿机制"使得企业内生地增加投资,结合信贷机构的结构性过度供给和非均衡分布特征,导致了行业间资金配置效率较低的绩效表现。对此,有必要改善信贷资源的支持机制,优化行业投资的配置效率。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洁  韩非  武茜  高尧  
通过科技报告与其他科技信息资源关联机制研究,力图解决目前科技信息资源存在的封闭、分散、碎片化问题,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社会公众共享财政科技投入的成果。利用科技报告兼具文献和项目的双向特征,提出通过科技报告数据关联科研成果信息、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机构知识库三种关联机制,并对数据关联提出相关建议,使科技报告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  
利用Panel Data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机制作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确实对我国各个地区引进外资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呈现为负效应,“污染天堂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然,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进程,而劳动力成本也逐渐成为外商企业投资选址时考虑的因素。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即在中国各个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时,FDI对当地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逐渐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关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道广  潘红波  陈汉文  
本文比较了政治关系和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银行信贷资本配置效率。以2001-2009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治关系比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企业获得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银行贷款("融资效应");但随银行贷款的增加,政治关系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既未提高也未降低,而高质量会计信息组企业的投资效率显著提高("投资效应")。即政治关系组企业虽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但资本利用效率更低。这说明政治关系扭曲了银行信贷资本配置,且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高质量会计信息企业所需的资本,抑制了其优化资本配置功能的发挥。其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与健康发展还是得依赖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内的正式制度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吕承超  王媛媛  邵长花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信贷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三大地区及四大行业群信贷配置的差距及其动态演进,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中国信贷配置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信贷资金的地区配置和行业配置存在明显差距。(2)从地区角度,中国信贷配置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信贷配置较为均衡,未出现分化现象,中、西部地区的信贷配置在部分年份具有极化现象,且极化程度有所差异。具体来看,超变密度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各地区内省份之间信贷配置水平的非均衡性不断加强,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逐渐上升,而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态势。(3)从行业角度,各行业群信贷配置差距的波动更加明显,呈现行业内差距和行业间差距演变趋势不一致的走向,其中资本投入拉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呈扩大趋势,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波动最大,劳动密集优势型行业群与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间差距最大。(4)此外,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收敛模型表明,在2008-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样本时间段中,尽管中国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速度存在差距,但其时空收敛性是明显的,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外围区域向中心区域的追赶速度降低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基于中国大陆分省数据,文章使用随机系数模型测算了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的作用。文章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信贷跨区域配置效率。文章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信贷资金跨地区流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夏晓兰  赖黎  
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效率和贷款违约视角,考察了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利润操控获取信贷资源后,进行了更多的过度投资,表现出更高的贷款违约概率。从而说明,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影响了银行的信贷配置方式,扭曲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从贷款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出发,为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弥补了现有文献较为片面的认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太峰  董培轩  
近些年,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愈发成为热点。宏观层面,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空转"的讨论亦此起彼伏。然而,针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资金"脱实入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选取2003—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利用2009年宏观调控措施营造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倾向性,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绩效的后续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当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时,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金融活动也会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主营业务却未得到发展,反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均受到损害,且后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即进行过多金融投资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远期影响更为深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实体经济从业者、资金提供方以及监管层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朋飞  刘佳  谢凤鸣  
本文以中国各省份2006~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信贷资源配置扭曲程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信贷资源配置在总体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国有企业占用的信贷资源相对更多;信贷资源配置扭曲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有企业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偏低。据此,建议加快推进信贷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国有企业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明宇  李婧  
贸易因素是一国货币发展成国际货币的核心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世界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中国2001年至2016年的贸易网络特征,并分析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稳健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中,贸易网络联系强度自2005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持续上升,中间中心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出现下降趋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果与状态空间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网络联系强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继续优化贸易网络特征,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巩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建立亚洲的人民币循环系统;重点关注人民币官方记账职能的发挥,通过更加广泛的地域分布形成网络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