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1)
2023(5568)
2022(4617)
2021(4224)
2020(3650)
2019(8136)
2018(8077)
2017(15734)
2016(8514)
2015(9482)
2014(9485)
2013(9213)
2012(8370)
2011(7569)
2010(7736)
2009(7624)
2008(7485)
2007(6779)
2006(6024)
2005(5771)
作者
(23482)
(19662)
(19422)
(18571)
(12460)
(9168)
(8862)
(7466)
(7358)
(7021)
(6781)
(6587)
(6343)
(6316)
(6304)
(6106)
(5752)
(5729)
(5662)
(5541)
(4984)
(4701)
(4653)
(4517)
(4420)
(4419)
(4410)
(4345)
(3920)
(3836)
学科
管理(30909)
(29248)
经济(29180)
(26068)
(23065)
企业(23065)
(14490)
(12347)
方法(11268)
(9913)
(9513)
银行(9506)
数学(9489)
数学方法(9368)
(9053)
体制(8856)
(8837)
金融(8835)
中国(8382)
业经(7900)
(7526)
(7497)
财务(7478)
财务管理(7450)
企业财务(7111)
(6130)
制度(6099)
(5790)
贸易(5787)
(5683)
机构
大学(119486)
学院(117669)
(50291)
经济(49180)
管理(45779)
研究(39168)
理学(38496)
理学院(38087)
管理学(37617)
管理学院(37373)
中国(35272)
(29108)
(25086)
财经(21902)
科学(20982)
(19807)
中心(19663)
(19271)
(18920)
(17302)
研究所(16575)
财经大学(16422)
经济学(16220)
北京(15601)
业大(14961)
(14749)
(14651)
经济学院(14502)
(14064)
(13530)
基金
项目(76680)
科学(61363)
研究(57592)
基金(57504)
(49507)
国家(49121)
科学基金(42660)
社会(38433)
社会科(36515)
社会科学(36509)
基金项目(30137)
(28725)
教育(26474)
自然(26416)
自然科(25798)
自然科学(25793)
自然科学基金(25351)
(24360)
资助(22952)
编号(22596)
(21256)
成果(19412)
(18132)
重点(17494)
国家社会(16545)
(16255)
教育部(16028)
课题(15925)
(15632)
(15462)
期刊
(57381)
经济(57381)
研究(39034)
中国(26685)
(24714)
(21757)
金融(21757)
管理(18393)
学报(16061)
(15894)
科学(15481)
大学(13202)
学学(12508)
财经(11708)
教育(11202)
(9901)
技术(9347)
农业(9259)
经济研究(8676)
业经(8385)
问题(7342)
理论(6700)
财会(6269)
会计(6090)
实践(5989)
(5989)
(5834)
(5380)
现代(5332)
国际(5269)
共检索到189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刚  尹亭  陈文君  
当前亟须细化投贷联动业务发展与监管的基本思路,按照"风险隔离、定向试点、专业经营、风险抵补"的基本原则,明确监管制度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这是指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投贷联动本质上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融资形式,是符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政策要求的积极举措,也是银行业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推进综合化经营,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远企  
改革开放40年来,从最初的少数几家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国家专业银行,到今天上千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在资产规模、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盈利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蜕变中,我国银行监管结合银行业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国际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娥  李燕燕  
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架构的形成是在结合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的。总的来说,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是朝着比较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其背后市场进入虽放宽了,市场监管则加强了。当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框架变更和演进对于我国监管制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强  
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是现代银行监管体系的两大支柱。传统上的理论成果大多偏向于对这两项制度本身的探讨,而忽略了对两者相关联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银行中介理论的回顾论证了存款保险引入的必要性,并运用资本结构理论证明,资本充足性管制是应对存款保险制度道德危害的优化选择。籍此,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被纳入了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应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银行监管制度的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雅琨  
智能投顾是在金融科技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其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综合运用智能算法和理论模型为投资者定制个性化投资组合。虽然目前我国的智能投顾业务尚处萌芽阶段,但是假以时日其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不可小觑。为了为其发展扫清障碍,防范智能投顾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需要在检视目前监管法规与智能投顾不兼容性的基础上,基于智能投顾的特点,构建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王二朋  
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三个基本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本文在对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三个问题,最后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视角,提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优化重点,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岳意定   徐瑞生   陶伟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永  李佳瑜  李淑一  
基于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分析,本文构建监管模型提出一个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框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约束都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方式,而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制度安排应该依据制度环境在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权衡。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差异,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的替代成本并不一样,导致制度安排的可能性边界存在差异。同时,制度可能性边界的位置还受到该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  
论文选取花旗风投、法国国家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案例分析了国外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的经营模式,又分别研究了美国和英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监管动向,认为国际金融机构在监管约束下,投贷联动侧重于稳健经营,服务主业。因此,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应该加强特色经营,深入企业经营,建立防火墙,建立市场化机制和独立核算等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  
论文选取花旗风投、法国国家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案例分析了国外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的经营模式,又分别研究了美国和英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监管动向,认为国际金融机构在监管约束下,投贷联动侧重于稳健经营,服务主业。因此,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应该加强特色经营,深入企业经营,建立防火墙,建立市场化机制和独立核算等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进一  
对于网络借贷这一新事物,日本将其作为《金融商品交易法》项下的一类集合投资计划予以规制。在法律关系上,出借人与平台之间系匿名组合契约关系,平台与借款人之间系金钱消费借贷契约关系。在监管体制上,日本的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通过注册制限制平台准入并强调其信息披露义务。日本的网络借贷未发生系统性风险,得益于其监管的统摄性、法律的稳定性、追偿的便捷性和严格的市场准入。虽然中日两国在监管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我国仍可借鉴日本的监管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监管的统摄性;提高立法层级,保障实施的稳定性;增加制度供给,实现追偿的便捷性;严格准入门槛,改变备案的被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承萍  
本文将全国部分省市政府制定的小贷公司监管办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监管角度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监管体系的有关建议,对于当前科学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小川  
2008年3月布什政府发布的《现代金融监管结构蓝皮书》和2009年3月奥巴马政府制定的《金融改革框架》目的都是帮助美国尽快走出次贷危机,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但彼此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课题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亲周期效应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这种相互强化的互动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虽然亲周期效应是银行体系重要的内在特征,但现行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