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7)
- 2023(14835)
- 2022(12556)
- 2021(11666)
- 2020(9776)
- 2019(22816)
- 2018(22121)
- 2017(42823)
- 2016(23165)
- 2015(26522)
- 2014(26485)
- 2013(26788)
- 2012(25654)
- 2011(23659)
- 2010(23738)
- 2009(22273)
- 2008(22522)
- 2007(20279)
- 2006(18066)
- 2005(16930)
- 学科
- 济(111481)
- 经济(111371)
- 业(63556)
- 管理(63263)
- 企(50084)
- 企业(50084)
- 方法(48186)
- 数学(43108)
- 数学方法(42830)
- 中国(33200)
- 农(28893)
- 财(26992)
- 制(25029)
- 地方(24935)
- 银(23759)
- 银行(23711)
- 行(22589)
- 贸(22483)
- 贸易(22463)
- 业经(22160)
- 易(21766)
- 融(20893)
- 金融(20891)
- 学(20740)
- 农业(19221)
- 务(16616)
- 财务(16588)
- 财务管理(16544)
- 企业财务(15888)
- 环境(15439)
- 机构
- 大学(347487)
- 学院(344096)
- 济(153819)
- 经济(150888)
- 研究(128178)
- 管理(127302)
- 理学(107686)
- 理学院(106392)
- 管理学(104829)
- 管理学院(104171)
- 中国(103591)
- 京(75534)
- 科学(75335)
- 财(71990)
- 所(66866)
- 农(63593)
- 研究所(60130)
- 中心(58165)
- 财经(56662)
- 江(53156)
- 经(51595)
- 农业(50210)
- 业大(49718)
- 经济学(49139)
- 北京(49045)
- 院(45349)
- 经济学院(44408)
- 范(44258)
- 师范(43744)
- 州(42238)
- 基金
- 项目(218145)
- 科学(171489)
- 基金(160241)
- 研究(157008)
- 家(140733)
- 国家(139577)
- 科学基金(117979)
- 社会(101474)
- 社会科(96367)
- 社会科学(96338)
- 基金项目(83201)
- 省(82537)
- 自然(75351)
- 自然科(73647)
- 自然科学(73621)
- 自然科学基金(72374)
- 教育(71688)
- 划(70944)
- 资助(67984)
- 编号(61481)
- 发(51463)
- 成果(51126)
- 部(50111)
- 重点(49776)
- 创(44768)
- 课题(43615)
- 国家社会(42904)
- 教育部(42843)
- 创新(42118)
- 科研(42081)
- 期刊
- 济(173884)
- 经济(173884)
- 研究(110979)
- 中国(73907)
- 农(58384)
- 学报(55902)
- 财(55891)
- 科学(51350)
- 融(47712)
- 金融(47712)
- 管理(47705)
- 大学(41912)
- 学学(39432)
- 农业(38434)
- 教育(33897)
- 财经(29916)
- 经济研究(29084)
- 技术(27879)
- 业经(26710)
- 经(25702)
- 问题(23323)
- 贸(21479)
- 业(21463)
- 国际(19415)
- 世界(18660)
- 技术经济(17992)
- 理论(17017)
- 统计(16706)
- 商业(15784)
- 版(15654)
共检索到54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波 王静涛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投资银行声誉理论,即知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IPO发行抑价低于普通投资银行承销的IPO,这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结论能不能适合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以2001年3月至2005年底沪深两市A股IPO市场的300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投资银行声誉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投资银行和发行市场的信息效率不高。
关键词:
IPO抑价 投资银行声誉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南 卓贤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 2 0 0 1~ 2 0 0 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 ,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 ,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 ,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 ,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浦军 范丽 刘娟
新股发行抑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国内新股发行抑价水平远远高于国外,目前尚没有得到一致且系统的答案。本文依托中国股票市场转轨的现实状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IPO抑价问题做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
转轨经济 IPO抑价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工孟 高宁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A、B股一级市场的发行抑价问题。在借鉴西方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 ,着重分析了我国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及如何影响一级市场的发行抑价程度的。研究发现 ,A股市场的发行抑价率平均高达 335% ,而B股市场只有 2 6% ;A股市场上风险 (在此用发行与上市间的时间间隔衡量 )与近期配股计划和发行抑价率成显著正相关 ,但它们不能用来解释B股的情况 ;另外 ,发股公司采用每股市价 /每股帐面价值比和预期市盈率来向市场传递公司市场价值和发行抑价高低的信息。
关键词:
一级市场 发行抑价 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建
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现象 ,发现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较高的抑价。影响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幅度的因素有流通股发行数量、初始发行价格和中签率 ,但这些因素的解释能力不强。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抑价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振山 李海霞
本文以2009~2012年上市的355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及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创业板市场上,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企业,而且风险投资声誉一旦建立,对于缩短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年限、降低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林刚 李志生 王宗军
我国证券市场在 2 0 0 1年 3月 17日实行了公司上市资格认定的核准制制度 ,这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上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变迁。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一级市场上发行制度改变后 ,上市公司对这一制度改变的市场反应 ,来论证证券市场上的这一制度变迁的绩效行为。通过实证检验 ,笔者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行方式的变迁提高了市场效率。
关键词:
核准制 制度变迁 市场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刘澄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股票发行制度与首次公开发行融资的相关性,并得出如下结论:发行审核制度变迁遵循"阶段式逐步上升"路径;发行方式的进步加剧了企业问对发行资格的竞争;市场化定价同首次公开发行融资负相关的结论,为历史上两次"市盈率定价"回归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融资 股票发行制度 多元回归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明 李东
中介机构声誉假说认为,知名中介机构所承销或审计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要低于普通会计师事务所的。以我国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在沪市发行上市的A股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这一假说并不完全成立。我国应放开审计服务市场,鼓励上市公司聘请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为主审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庆生 王光伟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IPOs发行存在着抑价现象,并提出了各种理论解释。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诸如发行制度等因素对抑价现象的影响,这是国内相比于国外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差异。以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沪深两市A股IPOs市场的504只股票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证券发行定价机制对IPOs发行抑价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发行机制上的改革,保荐制、询价制和预先披露制度等所传递的信息都能够被市场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对高抑价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IPOs抑价 保荐制 询价制 预先披露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明 胡文伟 李湛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海城
中国最早的华商股票发行市场始于晚清。所谓华商,即中国商人,是相对于外商、西商而言的。华商股票发行市场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发行的也是中国企业的股票。对于晚清企业而言,股票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它推动了华商企业的现代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也是一种新的标的物,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其发展经验对当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兴起:中华第一批股票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列强开始非法在通商口岸开
关键词:
中国通商银行 股票发行市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志强 赵美娟
本文基于199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市盈率差动衡量新股发行制度变化,运用偏t-CopulA函数分析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市盈率差动变大,Ipo抑价程度逐渐下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说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渐显成效。进一步按发行制度变化划分区间,对中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程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发现创业板的抑价程度显著地低于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创业板新股抑价率在最新一期低至17.20%,逐步与国外成熟市场抑价率接轨。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股票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