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4)
2023(9068)
2022(7457)
2021(6824)
2020(5822)
2019(13159)
2018(12775)
2017(24204)
2016(13017)
2015(14727)
2014(14556)
2013(14312)
2012(12872)
2011(11503)
2010(11859)
2009(11937)
2008(11287)
2007(10418)
2006(9500)
2005(8986)
作者
(35165)
(29201)
(28943)
(27761)
(18490)
(13709)
(13275)
(11134)
(11041)
(10543)
(10001)
(9805)
(9445)
(9297)
(9258)
(9024)
(8632)
(8541)
(8380)
(8379)
(7357)
(7013)
(6978)
(6657)
(6638)
(6602)
(6551)
(6429)
(5911)
(5765)
学科
管理(55738)
(48247)
(45078)
企业(45078)
(44550)
经济(44456)
(27001)
金融(26999)
(25709)
银行(25702)
(24747)
(23111)
(19973)
中国(19759)
方法(18103)
(16691)
财务(16646)
财务管理(16611)
企业财务(15891)
数学(14564)
数学方法(14428)
业经(13416)
(12206)
中国金融(11129)
(11076)
体制(10716)
(9717)
制度(9686)
理论(9496)
地方(9157)
机构
大学(177793)
学院(177711)
(74929)
经济(73095)
管理(72269)
理学(59566)
理学院(58981)
管理学(58271)
管理学院(57899)
研究(54438)
中国(53476)
(43929)
(36849)
财经(32669)
(29484)
中心(28710)
(28703)
科学(28312)
(25932)
财经大学(24450)
经济学(23719)
(23344)
北京(23211)
(22997)
(22593)
研究所(22588)
银行(22210)
(21535)
经济学院(21248)
金融(21113)
基金
项目(109257)
科学(87176)
研究(82781)
基金(81087)
(68383)
国家(67798)
科学基金(59952)
社会(54502)
社会科(51845)
社会科学(51834)
基金项目(42382)
(41997)
教育(38240)
自然(37277)
自然科(36448)
自然科学(36443)
自然科学基金(35833)
(34448)
编号(33158)
资助(33135)
成果(28119)
(27162)
(24976)
重点(24303)
(23553)
课题(23138)
国家社会(22778)
(22535)
教育部(22424)
(22164)
期刊
(88493)
经济(88493)
研究(56771)
中国(42056)
(39370)
(37546)
金融(37546)
管理(32580)
学报(21920)
科学(21789)
(20630)
大学(18274)
财经(17582)
学学(17218)
教育(16864)
技术(15015)
(15011)
经济研究(13066)
业经(13043)
农业(12104)
财会(11293)
会计(10751)
问题(10298)
理论(9685)
现代(8947)
实践(8563)
(8563)
(8287)
国际(8111)
技术经济(8073)
共检索到293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凤娥  
利用2010~2016年沪深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缺陷和管理者非理性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和管理者非理性(包括过度自信和羊群行为)均加剧了期限错配,但两者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制度缺陷主要影响高融资约束企业的期限错配,管理者非理性主要影响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直接融资市场的完善能有效缓解由制度缺陷所导致的期限错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显著抑制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期限错配,而管理层权利的约束能有效遏制期限错配羊群行为。经过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保持不变。据此,建议秉承分类治理的思路,改善金融制度环境,适当降低直接融资门槛,抑制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广印  西爱琴  丁建勋  
负债比例和债务期限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运用行为公司金融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对企业管理者广泛存在的非理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是否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过度自信为代表的管理者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偏差的确影响了企业的负债比例决策和债务期限结构决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通常选择更高的资本负债比例,而且更倾向于采用短期负债进行融资。该结果可以更好地解释资本市场不完善和经济体制转轨阶段中国企业的融资决策行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耿欣  何峰  
当前,国家之间在合作减排提供资金问题上的博弈已经成为制约气候融资的瓶颈。国际条约的退出、延续机制,气候融资媒介以及工具的规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屡遭挑战、发达国家履约不足、资金使用导向性偏离、退出缺乏有效约束等问题,需要在现有国际条约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实现合理的资金配置和利用,促进国际合作,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实现全球气候问题的共同治理。我国气候融资制度体系的建设是系统性的,需要政府和各个市场主体的全方位参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云霞  邱穆青  李伟  
资产期限与融资期限相匹配是公司金融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大规模投资,而金融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本文试图研究微观企业在中国滞后的金融系统下如何解决长期投资的资金问题,从而在总量上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于中国与美国的比较,本文发现,中国的长期投资速度高于美国,而中国金融市场提供的长期融资却较少,期限也更短,且大部分流向了资产期限较长的领域,导致中国在宏观上呈现严重的用短期融资支持长期投资的期限错配现象。以1998—2013年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中国在企业层面同样存在期限错配问题,而且国有企业更为严重。进一步地,本文考察了中国企业期限错配与金融制度之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立峰  
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是世界性的,这一点勿庸置疑,究其原因,亦是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融资制度角度分析全面探讨日、韩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颂东  李葳  
采用公司"预报净利润变动幅度"指标,并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做差,得到管理者自信程度量化指标。在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基础上,验证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投融资决策的关系。同时考虑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承担决策的不同,在全样本基础上对异质性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投融资决策的关系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投资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国有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投资存在显著负向关系,这造成整体上管理者自信程度并不显著影响企业投资决策;此外,国有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融资决策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民营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留存收益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与未分配利润存在负向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晓曦  
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我国特定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先天的制度缺陷也决定了其隐含的巨大风险,特别是信贷资金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矛盾日益突出。当前,需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行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强化银行信贷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由政府融资平台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宏  贾秀彦  吴君凤  
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是我国实务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越低,且该关系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对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决定性作用,内部控制通过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其投融资期限错配。从经济后果来看,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思呈  尹鹏飞  叶茜  
客观识别定向降准政策在促进投资和融资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对于涉农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定向降准政策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与非涉农企业相比,涉农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显著提高了涉农企业的长期贷款,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而对长期投资没有显著影响,从而抑制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分析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幅度越大,实施轮数越少,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越有效。相对于针对特定类型银行,针对贷款流向的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更有效发挥抑制效应。此外,这一抑制效应在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固定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走出去”企业的资本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缓解公司的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抑制效应在国有产权、主要节点城市的公司更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效应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研究结论为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优化公司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琳  连怡臻  
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切入点,选用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 232家企业2007—2017年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融资约束、盈余管理与投融资期限错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是造成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重要原因。在不考虑融资约束的情况下,盈余管理将加剧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但其影响能力仅在当期有效。特别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够调节企业融资约束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且企业正向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通过对企业滞后期盈余管理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可知,无论企业是否面临融资约束,若要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程度,盈余管理不会成为一种长效的解决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彭芳春  许媛媛  
国外发达国家也存在中小企业金融问题。早在1931年,英国Macmillan针对英国的情况就提出了金融缺口问题(Macmillan Gap),指出由于该类金融风险的特殊性,使得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中国由于缺乏中小金融机构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陈晓红(2004)从银行角度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由  刘涛  
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与之相伴而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认为,循序渐进地制定和深化金融政策、推进银行体制改革、减少和解除金融抑制、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交易治理能力,既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也与我国银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相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