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7)
2023(3035)
2022(2497)
2021(2301)
2020(2209)
2019(4611)
2018(4507)
2017(8710)
2016(4689)
2015(5134)
2014(5087)
2013(4880)
2012(4533)
2011(3766)
2010(4459)
2009(4565)
2008(4111)
2007(3559)
2006(3032)
2005(2927)
作者
(11904)
(9737)
(9503)
(9145)
(6482)
(4476)
(4471)
(3705)
(3619)
(3533)
(3301)
(3260)
(3002)
(3001)
(2902)
(2875)
(2836)
(2810)
(2752)
(2746)
(2455)
(2285)
(2268)
(2239)
(2227)
(2191)
(2068)
(2015)
(2002)
(1872)
学科
(16434)
(14339)
经济(14317)
管理(13456)
(12753)
企业(12753)
审计(12122)
(10673)
保险(10582)
方法(8381)
(7603)
中国(7371)
数学(6978)
数学方法(6924)
(6211)
(6117)
银行(6117)
(6055)
财务(6048)
财务管理(5982)
各类(5860)
企业财务(5774)
(5721)
(5523)
金融(5523)
各种(4311)
类型(4258)
种类(4251)
各种类型(4250)
保险业(3747)
机构
大学(60049)
学院(59593)
管理(24522)
(23998)
经济(23376)
理学(20243)
理学院(20097)
管理学(19852)
管理学院(19745)
中国(18841)
(17048)
研究(15378)
财经(13168)
(13042)
(12003)
财经大学(10077)
(9395)
中心(8926)
(8591)
金融(8440)
公司(7940)
北京(7873)
(7679)
(7535)
商学(7383)
商学院(7330)
经济学(7298)
科学(7290)
银行(7260)
(7182)
基金
项目(35522)
科学(28035)
基金(27207)
研究(26676)
(22694)
国家(22481)
科学基金(20046)
社会(17931)
社会科(16997)
社会科学(16988)
基金项目(14193)
自然(12884)
(12789)
自然科(12537)
自然科学(12534)
自然科学基金(12337)
资助(11903)
教育(11735)
编号(10791)
(10546)
成果(9337)
(8335)
(8265)
(7680)
教育部(7670)
人文(7605)
重点(7568)
国家社会(7418)
项目编号(7285)
科研(7229)
期刊
(24736)
经济(24736)
研究(22234)
中国(16518)
(15650)
(13783)
金融(13783)
审计(9378)
管理(7990)
财会(6424)
财经(6223)
学报(6093)
会计(5909)
科学(5830)
大学(5258)
(5132)
(5087)
学学(5071)
保险(4293)
(4293)
经济研究(4224)
通讯(4216)
会通(4211)
理论(3567)
技术(3560)
实践(3313)
(3313)
业经(3270)
内部(3080)
国内(3080)
共检索到99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粟立钟  赵元煦  范文昕  
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ISC)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ISC网上行权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被ISC网上行权后,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收费更多,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概率更高。机制检验表明,ISC网上行权通过影响被行权企业的监管风险和诉讼风险引致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ISC网上行权提高了相关企业外部审计师变更的概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ISC网上行权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政府应在立法层面上赋予ISC更多便利,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现代化,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粟立钟  张润达  鲁睿  
股权激励在2016年以来的深化国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等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与此同时,股权激励模式逐渐由股票期权主导向限制性股票主导转变。本文以2010~2017年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视角,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公司,外部审计师降低了审计投入和审计收费、出具了更多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股价下跌幅度对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股权激励对外部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是由于股权激励降低了外部审计师感受到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这些结论对A股公司、投资者、外部审计师和监管层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翟胜宝  许浩然  刘耀淞  唐玮  
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师会增加审计投入、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且出具更多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控制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了审计师面临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而导致了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行为。此外,本文还发现:(1)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审计师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应对行为在国有企业里显著弱化;(2)相对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控股股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芳  沈彦杰  
审计师在采取风险应对策略时如何考虑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是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的效果和具体路径,实证检验发现:审计师针对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采取更多的风险应对策略,并且盈余管理在产品市场竞争影响审计师风险应对的路径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审计师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既关注产品市场竞争所包含的经营风险,也考虑产品市场竞争引起的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这从审计师风险应对角度验证了产品市场竞争增加代理成本的假说,丰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审计风险领域的文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杰  
审计师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时是否会考虑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减值风险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2008—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减值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存在并购商誉减值行为的公司,审计师会增加审计工作时长、收取更多审计费用且出具更多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以应对潜在的审计失败风险。机制检验中发现,上市公司计提并购商誉减值准备以后,公司业绩波动性显著增加,盈余质量显著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动机显著增强,使得审计师面临的审计工作复杂度和审计失败风险提高,进而导致上述风险应对行为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审计师针对国有企业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应对行为会被显著弱化;相比国内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企业并购商誉减值的风险应对行为也会被显著弱化。本文研究表明并购商誉减值是审计师面临的重大审计风险事项,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强化审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意识、完善审计师风险应对措施以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信  
本文采用审计费用和审计投入来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假设: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企业管理层进行高盈余管理不被发现的效用为b;企业管理层进行高盈余管理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为c;企业管理层进行低盈余管理的效用为q;审计师行使职责的报酬或激励为w,如审计收费等,低盈余管理时,w=0;外部审计成本m;企业管理层进行高盈余管理且审计未发现的效用为d,若企业管理层进行低盈余管理,审计未发现效用为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珊   袭梅琴   姚慧雨   于翔  
本文以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财务数智化转型、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与企业费用粘性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审计投入、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类型三个指标衡量的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与企业费用粘性间显著正相关;财务数智化转型与企业费用粘性间显著负相关;财务数智化转型显著削弱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与企业费用粘性的正相关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笑凡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企业2013—2020年的数据为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审计投入会增加,审计师收费也会增加,但审计师更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有一些不利影响,同时,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实施,也会加大审计师的执业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四大”审计和国有产权性质分别减弱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收费的正向关系,在审计投入和审计意见方面无明显区别。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正林  
审计风险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十分清晰。文章通过对独立审计风险产生过程的分析,指出审计风险与审计师风险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是审计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技术性风险,后者则是由于审计结论与事实的背离而导致审计师受损。审计风险只有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才会导致审计师风险的发生,据此提出制度风险的概念,并指出制度风险影响着审计师风险的大小,从而影响着审计师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引导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识别制度和处罚制度的共同失灵。治理我国审计市场,应调动各方参与监管的积极性,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鹏   樊益中   李晓艳   任驿佳  
不同的ESG评级机构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利用2018—2021年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的数据,研究了企业ESG评级结果分歧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评级结果分歧越大,审计师收取的异常审计费用越高,会计师事务所配置的审计团队越好。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评级结果分歧大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会使审计师采取增加审计投入并收取较高的异常审计费用的风险应对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企业的环境评级结果分歧和社会责任评级结果分歧,审计师更有可能针对企业的治理评级结果分歧采取风险应对行为。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企业ESG评级结果分歧而采取的风险应对行为可以提高审计质量。为此,审计师要加强对存在ESG评级结果分歧企业的风险评估,政府部门要制定并推广规范统一的ESG评级体系和ESG信息披露标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积田   田博傲   上官相乐  
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给出的ESG评级存在分歧,这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视角切入,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促使审计师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来应对风险;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提高经营风险、代理成本和声誉风险促进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而言,ESG评级分歧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弥补了国内ESG评级分歧相关研究的不足,也为审计师规避风险、保障审计监督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千帆  殷程亮  
电子政务建设中,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更科学、更迅速、更准确地汇集、加工、传递和运用各类信息,实施项目网上审批,既是“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行政审批办公业务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突破口[1]。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爱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些期刊通过各种途径纷纷上网。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期刊在网上的特点 ,上网的途径、方式及发行与订阅的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楷唐  谢童  刘严璇  
审计服务作为一项产品,从成本效益的原则出发,不仅要关注审计质量,还要关注审计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即审计效率。本文运用我国独到的审计工时数据,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从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为背景,对事务所转制所带来的审计师风险责任增加对审计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审计师风险责任的增加并未显著提高审计质量,但导致审计工时投入显著增加,即审计师风险责任的增加实际上降低了审计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审计师风险责任的增加,审计收费也显著提高,这表明审计师通过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对风险责任增加导致的预期损失进行了补偿。该结论从审计效率的视角拓展了已有关于审计师风险责任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爱群  张宁  蔚泓翔  
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公司审计费用,并且相比于高管正常变更,强制变更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大。同时,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较高时,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当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较低时,高管变更会显著增加审计费用。我国第三方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能够有效识别高管变更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根据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产品市场势力因素,对审计工作投入与风险溢价加以调整来应对审计风险,最终反映在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变化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