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
- 2023(198)
- 2022(192)
- 2021(172)
- 2020(127)
- 2019(252)
- 2018(214)
- 2017(428)
- 2016(245)
- 2015(248)
- 2014(195)
- 2013(186)
- 2012(188)
- 2011(188)
- 2010(159)
- 2009(127)
- 2008(120)
- 2007(95)
- 2006(85)
- 2005(83)
- 学科
- 济(1126)
- 经济(1126)
- 方法(698)
- 数学(694)
- 数学方法(691)
- 管理(493)
- 业(463)
- 企(301)
- 企业(301)
- 中国(290)
- 学(289)
- 动物(244)
- 环境(231)
- 水产(230)
- 业经(207)
- 贸(193)
- 贸易(193)
- 易(189)
- 财(189)
- 农(179)
- 产业(169)
- 发(160)
- 动物学(159)
- 划(154)
- 银(150)
- 银行(148)
- 融(146)
- 金融(146)
- 农业(143)
- 环境规划(142)
- 机构
- 大学(3378)
- 学院(3231)
- 济(1663)
- 经济(1653)
- 研究(1346)
- 管理(1064)
- 中国(977)
- 理学(952)
- 理学院(944)
- 管理学(932)
- 管理学院(926)
- 科学(905)
- 农(795)
- 所(748)
- 研究所(711)
- 经济学(702)
- 农业(679)
- 经济学院(665)
- 财(630)
- 京(614)
- 院(610)
- 业大(603)
- 研究院(536)
- 财经(532)
- 中心(510)
- 经(505)
- 室(498)
- 实验(473)
- 实验室(462)
- 重点(437)
共检索到4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房景辉 刘相全 赵海峰 王圣 韦秀梅 冯艳微 刘义豪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进行研究。实验设置4个投喂频率处理,分别每天投喂1(F1组)、2(F2组)、3(F3组)、4(F4组)次,共进行40 d。结果表明,F3组和F4组的刺参生长最快,其末体重均显著大于F1组和F2组(P0.05)。饵料转化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F4组的饵料转化率最高,为9.7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房景辉 田相利 姜海滨 刘相全 张锡佳 韦秀梅 董双林
研究了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其中包括5个处理:C(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持续投喂);S2F4组(饥饿2 d,投喂4 d);S4F8组(饥饿4 d,投喂8 d);S8F16组(饥饿8 d,投喂16 d);S12F24组(饥饿12 d,投喂24 d),实验时间72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显著高于循环投喂各组(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半滑舌鳎幼鱼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能量消化率与S12F24组没有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丽慧 王际英 丁立云 崔丽娇 帅继祥 孙永智 张利民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
关键词:
星斑川鲽 投喂频率 生长 体组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存军 樊启学 沈凡 宗克金 张云龙 杨威 宋林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次/d组(P<0.05);相同投喂频率条件下,饲料组生长极显著快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系数(FC)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饵料系数(FC)、粗蛋白和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海明 刘文奎 张磊 董俊峰 樊启学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建军 吴凡 田娟 陆星 喻丽娟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艺超 梁萌青 郑珂珂
试验研究了饥饿、次饱食、饱食和过饱食4个不同投喂水平(即2%、3%、4%和5%体重)对刺参[初始体重为(5.8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性能以及刺参体壁与体腔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试验在室内静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试验水温为19–21℃,为期60 D。结果显示,在次饱食水平下,刺参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过饱食水平(P0.05);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过饱食水平下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次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
关键词:
投喂水平 刺参 生长 消化酶 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 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 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4次、2 d 3次、2 d 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志宏 孙元芹 刘天红 李晓 李红艳 王颖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
关键词:
仿刺参 海星棘皮 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志宏 孙元芹 刘天红 李晓 李红艳 王颖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
关键词:
仿刺参 海星棘皮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国 彭士明 孙鹏 王建钢 尹飞 施兆鸿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 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艳 罗伟 王春芳
为了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精准投喂模型管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投喂水平下草鱼的能量收支。实验在水温(27.5±2.0)℃条件下,选用初始体重(71.03±1.13)g的草鱼,共设5个不同投饲水平(饥饿、1%鱼体重(1%BW)、2%BW、4%BW和饱食),研究摄食水平对草鱼生长、鱼体组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草鱼鱼体水分减少,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增加,灰分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热积温生长系数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在5%鱼体重时达到最大,且高于饱食投喂组。饵料转化率(Fe)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贾松鹏 郭晓瑞 张岚 龚佳航 胡玉洁 程涛 尚勤磊 乔志刚 李学军 王磊
本实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陆基推水集装箱(简称"陆基集装箱")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大口黑鲈在养殖过程中适宜的投喂频率。本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62.53±2.15) g,体长为(18.84±0.15) cm的大口黑鲈进行养殖,在陆基集装箱养殖模式下,全程采用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箱养殖密度均为70尾/m~3,设2次/d(F2)、3次/d(F3)、4次/d(F4)三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60、90天从每箱中随机捞取30尾鱼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用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溶解氧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生长速度、摄食率、饵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肥满度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无明显变化;成活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三组间在氨氮、亚硝态氮、溶解氧、生长速度、摄食率、饵料系数、肥满度和成活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陆基集装箱养殖大口黑鲈最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饲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饲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饲喂频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发酵豆粕替代藻粉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
温度和盐度对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饥饿及恢复投喂对刺参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饥饿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和生长的影响
温度和盐度对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