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1)
- 2023(15555)
- 2022(12307)
- 2021(11046)
- 2020(9068)
- 2019(20596)
- 2018(19916)
- 2017(38247)
- 2016(20601)
- 2015(22933)
- 2014(22693)
- 2013(22694)
- 2012(20735)
- 2011(18408)
- 2010(18452)
- 2009(17379)
- 2008(17418)
- 2007(15461)
- 2006(13532)
- 2005(12872)
- 学科
- 济(103636)
- 经济(103535)
- 业(89347)
- 企(79496)
- 企业(79496)
- 管理(74202)
- 方法(46052)
- 数学(37598)
- 数学方法(37444)
- 业经(33598)
- 农(32873)
- 财(32451)
- 中国(29288)
- 务(22515)
- 财务(22495)
- 财务管理(22470)
- 贸(22367)
- 贸易(22350)
- 农业(21914)
- 易(21879)
- 企业财务(21400)
- 制(19812)
- 技术(18511)
- 地方(16634)
- 策(16504)
- 划(16310)
- 体(15571)
- 和(15543)
- 产业(15290)
- 银(14725)
- 机构
- 学院(302534)
- 大学(298325)
- 济(142659)
- 经济(140587)
- 管理(122530)
- 理学(105416)
- 理学院(104470)
- 管理学(103379)
- 管理学院(102809)
- 研究(99150)
- 中国(81025)
- 财(66033)
- 京(61926)
- 科学(53888)
- 财经(52681)
- 所(48183)
- 经(48135)
- 农(47695)
- 经济学(45751)
- 江(44962)
- 中心(44797)
- 研究所(43105)
- 经济学院(41590)
- 业大(39515)
- 北京(39051)
- 财经大学(39041)
- 农业(37365)
- 商学(35810)
- 院(35808)
- 商学院(35512)
- 基金
- 项目(195526)
- 科学(157692)
- 基金(146796)
- 研究(146730)
- 家(125729)
- 国家(124673)
- 科学基金(109425)
- 社会(99794)
- 社会科(95092)
- 社会科学(95068)
- 基金项目(76061)
- 省(74043)
- 自然(66670)
- 教育(66004)
- 自然科(65248)
- 自然科学(65237)
- 自然科学基金(64215)
- 划(60919)
- 资助(59914)
- 编号(57166)
- 成果(45561)
- 部(45287)
- 重点(43550)
- 创(43364)
- 国家社会(43336)
- 发(43044)
- 业(41461)
- 创新(39856)
- 教育部(39804)
- 人文(39051)
- 期刊
- 济(156539)
- 经济(156539)
- 研究(93145)
- 中国(56977)
- 财(53504)
- 管理(49975)
- 农(44560)
- 科学(39685)
- 学报(38771)
- 大学(31212)
- 农业(30993)
- 融(30525)
- 金融(30525)
- 学学(29413)
- 技术(27473)
- 财经(27450)
- 经济研究(27213)
- 业经(26675)
- 教育(24662)
- 经(23775)
- 问题(21172)
- 贸(20182)
- 业(20044)
- 技术经济(18233)
- 世界(18160)
- 国际(17116)
- 商业(15484)
- 统计(14851)
- 现代(14661)
- 策(13901)
共检索到45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晴 于津平
本文理论剖析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入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主要表现为有意识淘汰性能落后的低质量产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向靠近质量前沿的高质量产品进行生产并出口。机制检验发现,投入数字化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产品质量差异化调整、边际成本差异化调整与产品转换能力提高效应这三条渠道,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结构。异质性检验显示,相对于中小微型、低国际市场竞争行业、资源型城市企业组,投入数字化对大型、高度国际市场竞争行业、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组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优化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号 殷凤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决策引入其中,研究企业的贸易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贸易数字化通过增强企业的柔性生产力提高质量改进的固定成本效率,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借助大数据爬虫技术,识别企业自建主页以及使用国内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情况,据此构建测度企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的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讨论后,该结论依旧稳健可信。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柔性生产力是贸易数字化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且考虑不同样本期和替换新指标后该机制依旧稳健,特别是小微型、劳动密集型、初创型或一般贸易企业进行贸易数字化转型,更能通过该机制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数字技术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采用跨境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化建设能否助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关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对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创新效率,以及降低中间品进口价格与出口信息成本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还会促进企业出口规模增加与出口市场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后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前批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信息化”与“走出去”两大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银果 刘雪梅
面对国际市场SPS措施日趋严格的"质量门槛",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升级迫在眉睫,而产品多样化有助于企业在质量升级中优化资源配置。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出口农产品多样化事实,将产品质量和品种内生化于MO模型后发现:出口企业在垂直-水平二维下,应对SPS措施倒逼时存在产品内升级或产品间重构两种路径;拓展至垂直-水平-时间三维后发现多产品出口企业在"技术溢出""干中学"和"退出驱动"三重合力效应下的质量升级效率最高;实证分析验证了以上理论推导,并通过了剔除贸易中介商、选取劳动密集型产品和PPML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多产品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质量升级最快,而一般贸易快于加工贸易。文章揭示了产品多样化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对外部冲击以及降低质量升级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龙飞扬 殷凤
文章将2007~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结合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测算出我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行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效果因企业的贸易方式、所有制形式、技术密集度和地域分布等异质性特征而有所不同。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以下假设: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作为部分中介变量,能够传递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影响。通过进一步拓展分析得出结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也会因行业技术密集度不同产生而较大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季鹏 袁莉琳 李荣林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数据,研究了出口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供给潜力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规模扩张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弱化"选择效应"但强化"倾斜效应";而厂商供给潜力提升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强化"选择效应"和"倾斜效应"。以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为市场规模的工具变量处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模型估计仍保持稳健。进一步,结合市场多元化策略研究表明,企业出口目的国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加剧造成的出口产品集中化,但出口市场数量存在最优值。因此,为了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外贸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出口企业应不断培育核心优势产品,提高自身优势;另一方面,适度开发新市场,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关键词:
市场规模 供给潜力 竞争 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关键词:
出口 产品质量 质量分化 工资不平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沂 郭琪 邹冬寒
有关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多在单一产品企业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忽视了产品结构调整在企业应对环境规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清洁生产标准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6年中国进出口海关数据库中企业—产品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试图明晰环境规制是否会促进企业产品结构清洁化。研究表明:清洁生产标准政策实施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具体而言,清洁生产标准实施使得企业在产品扩展、淘汰和规模调整时表现出对规制产品和未规制产品的显著差异,即与未规制产品相比,规制产品被扩展的概率低0.15%,被淘汰的概率高1.72%,规模缩减程度高15.57%。进一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受规制影响的程度都相同,清洁生产标准对企业产品结构清洁化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因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目标而异。机制分析表明,在应对规制的策略上,企业通过降低规制产品的质量以及推动产品差异化调整来优化产品结构。本文研究有助于打开企业“黑箱”,进一步识别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微观机制,为更好地从资源配置角度理解环境规制助推产业结构清洁化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持续期与出口产品质量呈U型关系,短暂进口在质量提升上并不明显,适时进入以及持续进口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关键词:
进口 中间品 出口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
关键词:
进口 中间品 出口 产品质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明涛 谢建国
运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合并数据,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外生冲击事件,实证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FTA)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非核心产品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通过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企业生产率、国家类别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降低了出口价格,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具有“物美价廉”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