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4)
- 2023(13947)
- 2022(11434)
- 2021(10638)
- 2020(8999)
- 2019(20294)
- 2018(19815)
- 2017(37752)
- 2016(20452)
- 2015(22791)
- 2014(22730)
- 2013(22833)
- 2012(20701)
- 2011(18755)
- 2010(18763)
- 2009(17859)
- 2008(18025)
- 2007(16277)
- 2006(14368)
- 2005(13659)
- 学科
- 济(93279)
- 经济(93141)
- 业(88816)
- 企(81336)
- 企业(81336)
- 管理(78269)
- 方法(41233)
- 财(34116)
- 数学(32777)
- 数学方法(32539)
- 业经(29823)
- 农(28433)
- 中国(25437)
- 制(23778)
- 务(23098)
- 财务(23072)
- 财务管理(23038)
- 企业财务(21888)
- 贸(20083)
- 贸易(20073)
- 农业(19909)
- 易(19705)
- 技术(19258)
- 体(17563)
- 策(16777)
- 划(16702)
- 和(15779)
- 体制(15256)
- 银(15161)
- 银行(15146)
- 机构
- 学院(301329)
- 大学(299538)
- 济(138620)
- 经济(136326)
- 管理(119067)
- 研究(102613)
- 理学(101960)
- 理学院(100953)
- 管理学(99689)
- 管理学院(99099)
- 中国(83565)
- 财(68173)
- 京(62893)
- 科学(57299)
- 财经(53388)
- 所(51345)
- 农(49857)
- 经(48707)
- 研究所(45886)
- 中心(45833)
- 江(45359)
- 经济学(44072)
- 业大(40795)
- 北京(39953)
- 经济学院(39730)
- 财经大学(39669)
- 农业(38970)
- 院(36899)
- 州(34996)
- 商学(34467)
- 基金
- 项目(193345)
- 科学(155754)
- 基金(146219)
- 研究(142229)
- 家(126965)
- 国家(125927)
- 科学基金(109470)
- 社会(95748)
- 社会科(91060)
- 社会科学(91043)
- 基金项目(75682)
- 省(72052)
- 自然(68934)
- 自然科(67410)
- 自然科学(67392)
- 自然科学基金(66328)
- 教育(63946)
- 划(60635)
- 资助(60274)
- 编号(53750)
- 部(45268)
- 成果(43468)
- 重点(43321)
- 创(43092)
- 制(41686)
- 国家社会(41624)
- 业(41273)
- 发(40763)
- 创新(39579)
- 教育部(39429)
- 期刊
- 济(155345)
- 经济(155345)
- 研究(94438)
- 中国(61327)
- 财(57307)
- 管理(50293)
- 农(46931)
- 科学(42545)
- 学报(42045)
- 大学(33484)
- 农业(32179)
- 学学(31878)
- 融(31159)
- 金融(31159)
- 财经(28129)
- 技术(26451)
- 经济研究(25776)
- 业经(24519)
- 教育(24329)
- 经(24300)
- 问题(20505)
- 业(20248)
- 贸(19302)
- 技术经济(17785)
- 世界(17436)
- 国际(16768)
- 财会(14948)
- 现代(14756)
- 统计(14683)
- 策(13628)
共检索到464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恒 杨龙见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结构估计方法 ,同时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异质性。该方法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投入质量差异,运用根据企业产出质量选择和销售决策构建的方程控制纵向、横向产出异质,不需要使用详细的产品产量、质量特征和企业层面价格的数据。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制造业10个大类行业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生产函数参数估计和生产率分布比较满意,溢价估计也处于合理的区间。估计的企业生产率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分布也提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变动趋势的证据。总体上看,样本期内企业生产率明显改善,不过在样本期末端企业生产率却呈全面下滑趋势。生产率分解分析表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造纸印刷、化学医药、金属制造、机械设备等行业配置效率改善平均贡献的生产率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而食品饮料、非金属、运输设备、电气电子等行业资源配置反而拖累了生产率的增长。诸如出口、进入、退出等类型企业的生产率特征也同样呈显出行业异质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刘军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企业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的LP方法测算了中国服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进一步考察了服务业TFP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企业TFP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的TFP水平及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TFP分解后发现,中国服务业TFP的增长主要是靠外部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进步同时拉动的;但劳动力资源产生了误置,且国有化程度越高的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越差。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显示:中国服务企业的规模、TFP水平和增长率普遍偏低;总体上服务企业间的再配置效应优于制造业企业,但再配置效应在各服务行业上表现出更强的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常艳华
文章以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总产出、增加值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占比则有所下降,净出口实现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业具有较低的中间需求率和较低的附加值率,对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既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又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既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又是制约产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常艳华
文章以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总产出、增加值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占比则有所下降,净出口实现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业具有较低的中间需求率和较低的附加值率,对其他产业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装备制造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既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又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既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又是制约产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提出决定企业利润的数量模型,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研究企业的利润状况,并且提出衡量企业利润状况的两种利润率,即销售利润率与投资利润率,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对企业利润的决定作用。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具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销售利润率却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企业生产率与其利润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企业选择进入出口市场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关键词:
企业利润 异质性生产率 出口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李影 张海英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萍 张乃丽
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和部门间要素密集度差异会导致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在出口竞争能力上的差异,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凭借其价格——生产率"二元选择优势"出现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概率要大于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并且企业的出口倾向越高,这种概率越大。实证分析发现比较优势部门是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产生的根源,"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仅适用于我国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尤其是民营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我国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没有表现出"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异质性企业 出口”生产率悖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挺 蒋金法
通过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服务化对制造业的产业绩效与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表现为"双刃剑"式中性影响,行业如果通过产业调整能实现增长,那么在服务化的背景下行业的绩效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就会自发出现"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反之服务化也会放大对行业负面的影响,出现所谓的"服务化困境"。因此工业化与服务业应保持相对较为均衡的发展,不应当在实体产业不完善的条件下盲目发展相关服务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军 干春晖 郑若谷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张夏娜
根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先界定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再利用分配系数定量分析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界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其次将制造业分为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四种类型来分别讨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出目前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足,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投入产出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李庆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