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5)
2023(3253)
2022(2706)
2021(2482)
2020(1984)
2019(4459)
2018(4442)
2017(7669)
2016(3649)
2015(3684)
2014(3521)
2013(3354)
2012(2973)
2011(2568)
2010(2634)
2009(2437)
2008(2278)
2007(2203)
2006(1812)
2005(1439)
作者
(9150)
(7793)
(7514)
(7003)
(4824)
(3590)
(3260)
(2856)
(2830)
(2667)
(2529)
(2504)
(2443)
(2366)
(2342)
(2299)
(2154)
(2140)
(2121)
(2076)
(1836)
(1795)
(1776)
(1749)
(1714)
(1704)
(1663)
(1647)
(1573)
(1458)
学科
(20015)
(18861)
企业(18861)
管理(18483)
技术(13221)
(11722)
经济(11715)
技术管理(11096)
中国(4645)
业经(4493)
方法(4020)
(3280)
(3192)
(3184)
理论(3147)
产业(2936)
数学(2869)
数学方法(2856)
(2744)
(2742)
银行(2742)
(2712)
(2662)
地方(2540)
(2427)
金融(2427)
经营(2374)
农业(2342)
教育(2330)
人事(2131)
机构
学院(49168)
大学(47788)
管理(23585)
(20766)
理学(20692)
理学院(20531)
经济(20398)
管理学(20373)
管理学院(20258)
研究(13245)
中国(10101)
(9029)
(8833)
(7808)
科学(7157)
商学(6996)
财经(6980)
商学院(6912)
中心(6535)
(6330)
(6148)
经济管理(5877)
技术(5874)
经济学(5830)
(5682)
师范(5637)
业大(5549)
北京(5478)
科技(5276)
(5218)
基金
项目(35373)
科学(30111)
研究(28466)
基金(25588)
(21616)
国家(21388)
科学基金(20013)
社会(19214)
社会科(18308)
社会科学(18307)
(15981)
(15186)
基金项目(14173)
教育(13289)
创新(12906)
(12570)
自然(12192)
自然科(12008)
自然科学(12007)
自然科学基金(11849)
编号(10652)
(9407)
(9148)
资助(8291)
成果(8066)
课题(8015)
(7994)
(7952)
国家社会(7851)
重点(7843)
期刊
(22537)
经济(22537)
研究(14884)
中国(12938)
管理(12031)
教育(8794)
(6627)
技术(6383)
科技(6323)
科学(5788)
业经(4312)
技术经济(4098)
(3989)
金融(3989)
学报(3768)
(3715)
大学(3520)
(3514)
论坛(3514)
经济研究(3480)
财经(3267)
(3161)
学学(3155)
(2896)
职业(2802)
农业(2583)
商业(2546)
现代(2499)
软科学(2492)
问题(2299)
共检索到72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国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非科技强国;是教育大国,但非教育强国。问题就在传统高等教育难以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齐红倩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创新"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保持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社会转向以广义创新为核心的知识创造社会,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伯元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地方高校要培养创新城市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其次要加强实践教育,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克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分析当今的时代背景,大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有三个战略重点亟待加强:一是加强以社会与历史责任感为重点的思想素质教育,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全面的知识基础教育并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为创新提供广博的知识基础;三是加强自主学习、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提供必需的能力基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火英  葛海燕  龚强  周选围  刘杨  
全球化经济对"种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优化"种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出发,通过组建教学团队、主编教材、创建课程网站、全程推进教学改革、多维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致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改玲  蔡琼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建立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对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像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园全  
数字化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对营造数字化开放共享的育人环境、实现教师角色嬗变、提高学生的数字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育教学理念滞后、课程建设与数字技术脱节以及产教融合度不够等现实问题。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需要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以数字化开辟教育教学新形态,构建人才成长的运行和保障环境;加强产教融合,创设数字化时代“工学结合”的人才融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