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
2023(430)
2022(318)
2021(304)
2020(210)
2019(445)
2018(444)
2017(664)
2016(454)
2015(593)
2014(499)
2013(435)
2012(380)
2011(327)
2010(326)
2009(242)
2008(219)
2007(177)
2006(141)
2005(119)
作者
(1090)
(864)
(859)
(855)
(577)
(447)
(404)
(367)
(344)
(330)
(314)
(309)
(300)
(299)
(293)
(291)
(284)
(283)
(256)
(245)
(242)
(240)
(217)
(216)
(213)
(212)
(199)
(197)
(196)
(193)
学科
教学(1413)
学法(1087)
教学法(1087)
理论(1077)
学理(944)
学理论(944)
教育(867)
管理(626)
研究(561)
(403)
(400)
经济(399)
研究生(380)
(333)
中国(330)
(272)
(250)
企业(250)
政治(230)
思想(227)
学校(217)
思想政治(212)
政治教育(212)
治教(212)
组织(212)
德育(211)
工作(188)
业经(185)
农业(173)
(163)
机构
学院(4541)
大学(4167)
职业(1522)
技术(1403)
研究(1297)
职业技术(1136)
技术学院(1094)
管理(1016)
(1003)
(957)
教育(942)
(879)
师范(861)
中国(855)
理学(796)
理学院(784)
(767)
科学(765)
管理学(737)
(731)
管理学院(731)
北京(662)
中心(653)
师范大学(652)
经济(652)
工程(642)
(629)
(609)
业大(602)
农业(462)
基金
研究(3104)
项目(2964)
教育(2211)
科学(1883)
编号(1755)
(1660)
课题(1522)
成果(1422)
(1382)
(1211)
基金(1168)
(1105)
教学(1104)
实践(1099)
社会(1046)
(970)
国家(951)
社会科(939)
社会科学(939)
(938)
项目编号(938)
改革(921)
(893)
规划(874)
(830)
重点(826)
研究成果(816)
大学(814)
(809)
(799)
期刊
教育(3126)
中国(2021)
研究(1625)
技术(1413)
职业(1286)
(1068)
经济(1068)
技术教育(985)
职业技术(985)
职业技术教育(985)
管理(659)
图书(584)
(498)
(489)
(471)
论坛(471)
高等(447)
农业(440)
书馆(414)
图书馆(414)
学位(399)
研究生(399)
学报(398)
大学(393)
(365)
职教(363)
成人(305)
成人教育(305)
(296)
科学(288)
共检索到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春杰  赵会茹  王青霞  
结合"高层次、应用型"的目标定位,探讨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类课程的特点,主张加强这类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增加学生们实际操作过程的训练,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  
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世良  王景伟  徐玲  李丹  
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从工程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梳理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形成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框架,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核心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方案,构建了认知—应用—创新三阶段梯次递进的工程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共治工程实践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军伟  刘静  吕勇  胡霞敏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交叉"融合"的"三融"机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健武  周毅  田雅芳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以立体式实践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应用和探索中,这一体系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平  罗文标  曹蔚  葛瑞明  
阐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林  张斌  巩恩普  李鸿儒  高宪文  李琳  王明波  
结合东北大学全日制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层次、递进式、全过程"的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了"工程实践、分类指导"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特色;以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监督保障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春  韦福雷  
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校企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论述了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和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延明  向智男  葛瑞明  陈小平  朱敏  
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机制及学位论文标准、制度建设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与实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及效果,并通过调研结果证实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熙伟  耿庆波  王晓平  
结合两年学制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能力培养、导师队伍建设、营造学术氛围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两年学制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仲学  刘国权  朱超甫  
作者简要回顾北京科技大学自 1985年以来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历程 ,重点介绍自 1997年以来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模式 ,并根据工程硕士生 (含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工作的实践 ,对有关的培养管理问题提出一些认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小唐  钟登华  李云章  陆培毅  何振雄  杨秋波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本亮  陈勃  谢志勇  
介绍了赣南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中把教学竞赛机制引入教学实践能力常态培养的做法。"赛学制"使真实行业环境中的学科竞赛成为实践教学本身的内容和环节,成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正确评价及与行业合作培养的纽带,形成了具有制度化、多元化、一体化(赛—学—用)、协同化(高校—行业)特点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仕尧  
阐述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指出了法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可行的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霍宏涛   周文   刘钊   李靓  
针对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实践性培养不足、双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面向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重大需求,基于相关理论构建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框架,充分发挥学校和公安实战部门协同育人作用,通过建立特定化、专门式项目招生机制,打造实战化前沿化课程体系,依托大案要案开展实战实训,成立“专业+行业”联合导师组等方式,驱动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警教融合”,构建突出实战化和专业化育人导向的“专项制”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