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
- 2023(156)
- 2022(115)
- 2021(98)
- 2020(84)
- 2019(172)
- 2018(162)
- 2017(332)
- 2016(174)
- 2015(207)
- 2014(214)
- 2013(187)
- 2012(215)
- 2011(192)
- 2010(214)
- 2009(184)
- 2008(203)
- 2007(194)
- 2006(185)
- 2005(149)
- 学科
- 济(808)
- 经济(808)
- 管理(573)
- 制(405)
- 资源(401)
- 地方(385)
- 制度(370)
- 度(370)
- 医疗(354)
- 疗(354)
- 服务(342)
- 地方经济(276)
- 环境(270)
- 学(266)
- 和(248)
- 业(246)
- 教育(243)
- 方法(210)
- 中国(205)
- 发(204)
- 研究(197)
- 数学(188)
- 生(186)
- 数学方法(184)
- 企(179)
- 企业(179)
- 生态(178)
- 农(163)
- 域(159)
- 区域(158)
- 机构
- 大学(3013)
- 学院(2912)
- 研究(1313)
- 管理(1039)
- 济(1009)
- 中国(970)
- 科学(957)
- 经济(912)
- 理学(846)
- 理学院(829)
- 京(816)
- 管理学(808)
- 管理学院(806)
- 所(703)
- 研究所(625)
- 中心(605)
- 院(580)
- 江(564)
- 省(555)
- 北京(540)
- 资源(535)
- 农(523)
- 范(500)
- 师范(497)
- 业大(477)
- 科学院(476)
- 州(444)
- 生(441)
- 室(422)
- 农业(421)
共检索到4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艾克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津市卫生事业迅速发展。1979~1998年20年中,门诊部及以上卫生机构增加了1450个,病床增加20534张,卫生人员增加42527人。在医疗机构建设立,一方面实施“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全市形成23个技术特色,构成天津市的医疗技术网络;另一方面,社会办医机构很快发展,既成为解决一度出现的“看病难、住院难”的好措施,也打破了“独家办”的格局。这些卫生服务供给,保证了全市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卫生服务供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师明
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具体表现:一是医疗机构部局不合理。一个中等城市往往有大小卫生机构数百家,大城市的卫生机构有的可逾千家。其中既有40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条块分割,按系统、按行业建设的大型、中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迟心志
卫生事业管理的紧迫任务是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调控系统。这个调控系统应具有制约性,各个子系统之间应当形成纵横交错的反馈关系,建立系统内部的制约机制,以免发生相互掣肘。因此,笔者认为卫生事业宏观调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唐金壮,刘健,张杰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按照需要、公平和效益原则,把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能发挥效率和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地方。这里的优化指的是供需平衡及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主要是依靠市场和计划进行调节。市场调节是依赖市场需要和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计划调节是利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统一安排卫生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亦成
推行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走区域化发展的道路,是当前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1991年6月我局在对全市区域现状和卫生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我国卫生事业第八个五年计划及2000年规划设想》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达 刘瑞
我国不同区域对宏观调控的反应不同。进行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区域划分原则是:生产力布局,经济区域基础条件,确保调控政策顺畅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调控区域内部是统一市场,是完整行政区域组合,是有地理联系的自然板块,内部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本文选取了反映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综合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对外经济联系的四类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后发现宏观调控经济区域划分每年的情况均不相同,进而提出"动态经济板块"设想。为在宏观调控中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建议实施宏观调控要考虑经济区域性质差异,掌握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在注重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搞好区域发展规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东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达富,付金明
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仅能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效益和作用,改革卫生事业管理条块分割的状况,动员各级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集资,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而且,对卫生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卫生投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整体服务功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如何用区域卫生发展理论调控卫生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一阐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恩海
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不转变,对医疗卫生单位自己能办的事管得多,就会束缚医疗卫生单位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运行机制转换就是一句空话,而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宏观管理和全局性的调控问题,不管或管得不好或协调服务上不去,也会使卫生事业难以发展。因此,我们按着规划、协调、服务、监督职能的要求,进行简政放权,转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敦富 傅晓东 叶裕民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日趋由产业推动型转向区域和产业联合推动型,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对像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具有独特功能的区域调控手段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现实需要有力的区域调控,在各区域或地方越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条件下,越是需要区域协调、区域调控。只有按照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区域分工和交换,才会使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为使我国经济在产业(条条)和区域(块块)两个层面上相互协调配合,健康发展,作为政府,可在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调控的职能作用必不可少。
关键词:
区域 调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何炜杰,李晏琴
自1993年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东中西各具特色的区域态势,区域间出现了巨大差异。卫生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卫生事业基本框架虽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但东、中、西构成与10年前比较基本未变。而在卫生经费问题上,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东、中、西差异较大且逐渐加剧。“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实现公平、效率与稳定”是卫生事业今后发展的目标,政府必须通过基本医疗的界定,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制订医疗保险法案,扩大保险形式及保险覆盖面,完善行政立法与监督等宏观调控手段,制订和执行卫生政策,从宏观上规划区域卫生,缩小东、中、西差距。
关键词:
区域卫生 比较研究 调控 策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玉莹
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能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提高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需要的保证,也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卫生计划工作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用条块分割的方式管理和使用卫生资源,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计划管理的权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舜华,凌涛
一、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在卫生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进入90年代,这些矛盾在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尤为突出。 1.资源匮乏。卫生投入长期不足造成的卫生资源匮乏,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再调整,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卓美莉,白耀刚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宏观调控(控制),微观搞活”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针。新形势下,这八字方针对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也更有它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因为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的福利性公共事业,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它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所以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从辩证的角度讲,宏观调控、微观搞活也是相辅相成的,微观搞活的程度和范围必须以宏观调控为前提,微观搞活不仅需要宏观调控的指导和制约,而且需要宏观调控为它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外部条件,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贺志忠
一、对卫生事业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是卫生事业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卫生事业的计划管理,包括直接计划管理与间接计划调控两种形式。所谓直接计划管理形式,就是国家借助于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对卫生机构的人、财、物和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具体的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