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
- 2023(409)
- 2022(344)
- 2021(282)
- 2020(235)
- 2019(529)
- 2018(553)
- 2017(1194)
- 2016(585)
- 2015(631)
- 2014(600)
- 2013(652)
- 2012(610)
- 2011(614)
- 2010(654)
- 2009(548)
- 2008(581)
- 2007(572)
- 2006(456)
- 2005(437)
- 学科
- 济(4851)
- 经济(4851)
- 农(4402)
- 业(3329)
- 农业(3264)
- 业经(1709)
- 地方(1674)
- 人口(1495)
- 劳(1488)
- 劳动(1488)
- 农业劳动(1468)
- 动力(1459)
- 劳动力(1447)
- 农业人口(1423)
- 结构(1392)
- 产业(1259)
- 企(1223)
- 企业(1223)
- 管理(1185)
- 制(1180)
- 农业经济(1133)
- 方法(1073)
- 体(1052)
- 农村(999)
- 村(999)
- 体制(953)
- 数学(920)
- 数学方法(920)
- 地方经济(880)
- 经济结构(818)
- 机构
- 学院(9691)
- 大学(8799)
- 济(5335)
- 经济(5283)
- 管理(4062)
- 理学(3579)
- 理学院(3556)
- 管理学(3522)
- 管理学院(3508)
- 研究(3224)
- 农(2603)
- 中国(2294)
- 农业(1950)
- 财(1805)
- 科学(1737)
- 京(1654)
- 业大(1629)
- 经济学(1598)
- 所(1582)
- 财经(1467)
- 经济学院(1454)
- 经济管理(1445)
- 江(1443)
- 中心(1427)
- 研究所(1415)
- 经(1307)
- 州(1184)
- 农业大学(1183)
- 发(1169)
- 省(1129)
共检索到13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炳熙 张国明 辛宝荣 王跃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资源要素的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升级与开放经济的共同结果。据农业银行部分股权董事带队的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海
江苏经济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但省内的区域差距显著 ,苏北远落后于苏南。苏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 ,区位条件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 ,中韩经贸关系快速扩展 ,正在有力改变我国和江苏开放型经济“南高北低”的传统格局。苏北同韩国隔海相望 ,韩资在我国异军突起 ,是苏北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构建对韩开放前沿和引进韩资高地 ,能够有效推动苏北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韩国 资本和产业转移 苏北 对外开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梦霞
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但是,四川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表明,该地区的非农产业还很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认为,沿海发达地区“民工荒”的出现以及SA8000标准的推行将迫使我国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我国其它区域转移,而四川民族地区将是其落户的极佳区域。因此,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吸引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四川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任巍 于海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国念,官建成
信息技术产业(IT)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受WTO的影响也是最全面最直接的。“入世”给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提高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入世”对我国IT产业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我国IT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袁维海
自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以来 ,运用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奥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单从量的扩张的角度 ,我国企业显然已经规模壮大 ,实力增强 ,但直面新的挑战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生产集中度低 ,工艺装备落后 ,结构矛盾异常突出。一句话 ,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发展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战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通过中外优势企业总资产、销售收入、技术、产品、管理及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揭示出我国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挑战经济全球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订单转移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进红
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影响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力求揭示出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规律,并立足于江苏这一区域,从而探讨如何提升江苏产业的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朝军 朱福兴 张赴宁
文章从总部经济的概念、效应及其发展等的分析出发,结合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现实案例,指出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对于苏北欠发达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总部经济 产业转移 体制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爱萍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分析了经济集聚、税收竞争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正影响,税收竞争对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各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产业转移税收竞争,企业所得税竞争是产业转移中更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增值税竞争程度相对较轻;经济集聚和税收竞争对产业转移具有交互影响,经济集聚的存在使得地区间对产业转移的税收竞争变得更加多样化。此外,地区市场潜能、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度对产业转移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成本对区域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能源消耗 污染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涛 李东 杨建华 翟相如
针对地区产业分工差距的度量问题,本文以我国各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我国2001~2006年各省区的工业相关数据为例,对全国各地区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比较。同时,进一步分析其成本等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从而找出各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上的优势及不足之处。最后,分别从研究视角和政策分析意义两方面得出了本研究的简要结论。
关键词:
地区分工差距 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杰 孙瑛 王兴杰
在分析济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竞争能力理论,构建了济南市旅游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框架结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济南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如果济南市旅游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识别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分别从企业家型的政府、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人力资源的积累和培养、旅游企业的品牌建立、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危机管理的能力等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能力 济南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亚婕 董锋
产业转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不仅是对当前政策效果的检验,也是确定政策进一步实施方向的关键。以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为样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工业一些部门或生产环节的转出,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是目前产业转移政策下最大的受益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同时加速了地区技术进步;西部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也会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转移效应 技术进步 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