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4)
2023(6160)
2022(5262)
2021(4851)
2020(4172)
2019(9254)
2018(9369)
2017(18968)
2016(10370)
2015(11788)
2014(11985)
2013(11918)
2012(11351)
2011(10368)
2010(10662)
2009(10434)
2008(10670)
2007(9621)
2006(8885)
2005(8530)
作者
(29903)
(24777)
(24717)
(23948)
(15778)
(11652)
(11351)
(9447)
(9281)
(9041)
(8451)
(8147)
(8059)
(8027)
(7829)
(7718)
(7292)
(7255)
(7154)
(7044)
(6405)
(6000)
(5975)
(5724)
(5660)
(5644)
(5551)
(5541)
(4950)
(4775)
学科
(42380)
经济(42295)
管理(37381)
(31961)
(26781)
企业(26781)
方法(17112)
(16262)
(15712)
数学(15146)
数学方法(15035)
中国(14351)
(11400)
(10727)
银行(10720)
(10672)
(10293)
业经(9539)
体制(9210)
(9033)
财务(9013)
财务管理(8985)
(8908)
金融(8906)
企业财务(8545)
(8530)
贸易(8522)
(8397)
(7573)
(7468)
机构
大学(158602)
学院(156679)
(70445)
经济(68965)
管理(58254)
研究(52584)
理学(48881)
理学院(48395)
管理学(47800)
管理学院(47507)
中国(43101)
(39683)
(33709)
财经(30064)
科学(27320)
(27075)
(25951)
(24069)
中心(23599)
经济学(22904)
研究所(22568)
财经大学(22267)
北京(21922)
经济学院(20662)
(20629)
(18912)
业大(18747)
(18745)
(18676)
师范(18520)
基金
项目(92137)
科学(73175)
研究(71103)
基金(67964)
(57583)
国家(57126)
科学基金(48866)
社会(46892)
社会科(44426)
社会科学(44417)
基金项目(35267)
(34357)
教育(33134)
(29171)
自然(29092)
编号(28872)
自然科(28346)
自然科学(28340)
资助(28083)
自然科学基金(27852)
成果(25519)
(23973)
(22303)
重点(20750)
课题(20463)
教育部(19699)
国家社会(19623)
(19512)
(19316)
(19080)
期刊
(83090)
经济(83090)
研究(54794)
中国(32293)
(31757)
管理(24554)
(20723)
金融(20723)
学报(19996)
(19358)
科学(19126)
大学(16441)
教育(16327)
财经(16229)
学学(15447)
(13889)
经济研究(13872)
业经(12703)
技术(12663)
农业(12450)
问题(11747)
(10099)
理论(9125)
国际(8457)
实践(7969)
(7969)
现代(7655)
改革(7498)
(7498)
技术经济(7456)
共检索到250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从6月20日起,我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上调幅度达到16%到17%。分析人士认为,在面临全球通胀的困境之下,中国政府宣布大幅上调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表明目前国内食品价格回落令短期通胀压力缓解,也表明政府后续调控政策将能有效抑制通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涨幅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对CPI回落做出了重要贡献: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涨幅较上月下降2.2个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守荣  
切实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李守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目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明显降下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近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鹏总理的报告中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为来年中国经济谋篇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十二月三日至五日在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双防"将正式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范式转变特征的DSGE模型,对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政策可信度如何影响这一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通胀目标调整过程中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调控效应。本文分析得到:在政策当局做出政策目标调整后,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可信,那么主要经济变量将会在政策调整期内达到目标均衡水平;反之,如果市场预期这一政策不可信,那么市场预期和政策目标之间的分歧将使得主要经济变量偏离目标均衡水平,导致政策调整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同时,政策可信度不仅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还能降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效应,从而降低政策实施成本。特别是,政策可信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这一稳定效应在中长期内更为明显。本文分析为理解经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的政策信用和预期管理等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京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事实上走了一条高利率、高通货膨胀的互动攀升无根飞起的过热经济之路。1996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治理,才有利率的两次成功下调,在我国首次实现“软着陆”。低利率、低通胀将是“软着陆”以后的中国经济的长期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相应的经济政策选择面临着"控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冲突与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资源和资金大量投入、依靠以国有部门为主导的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两个相互冲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蕙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快速膨胀又大幅调整,不断流出、流入这个市场的资金给宏观调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通过分析Minsky的资本市场通胀理论以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如何宏观调控中国资本市场和防止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既有总量目标,也有结构目标;确立了经济和社会两类调控目标;在数量上绝不止4个,且优先顺序相机选定;目标选择灵活,并不拘泥于调控时间以及所谓政治周期。"十二五"规划充实了许多宏观调控指标,也带来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应当继续坚持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万元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目标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计量标准。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无法实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文艳  
2007年3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上,8月份CPI攀高至6.5%,9月份这一数值回落到6.2%,11月份CPI的涨幅达到6.9%,同时,2007年前10个月新增贷款是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2006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早已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消费品价格上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90年代我国通货膨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破坏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加剧了国民收入在地区间和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滞胀。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抑制需求,二是增加有效供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彬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物价时各自的效力。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控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有效的,其中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建斌  祭立怀  丁子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机制之一。当前投资过热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抑制投资规模过度膨胀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深化财政体制和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以消除宏观调控不力的政策根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湘明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搞好平衡。由于物价的合理区间窄得就像一条"钢丝",货币政策的传导周期较长且经济增长、流通中货币、通货膨胀在运行上的非线性关系,物价的控制难度很大;在我国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差的背景下控制膨胀难度更大,调控不当就会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大滞胀背景下财政货币"双松"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我国的"双松"政策存在结构性调控错位、经济启动的节奏和力度不合理等问题;要控制我国通货膨胀,应该以确保GDP增长率维持在9%以上再控制通货膨胀,对西方的通货膨胀标准要辩证看待,并在调控中坚持"软着陆"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