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3)
- 2023(10126)
- 2022(8526)
- 2021(7670)
- 2020(6497)
- 2019(14400)
- 2018(14004)
- 2017(26167)
- 2016(14767)
- 2015(16153)
- 2014(15691)
- 2013(15289)
- 2012(14121)
- 2011(12680)
- 2010(12381)
- 2009(11819)
- 2008(11666)
- 2007(10415)
- 2006(9172)
- 2005(8386)
- 学科
- 济(51210)
- 经济(51105)
- 管理(46020)
- 业(42909)
- 企(35519)
- 企业(35519)
- 方法(22151)
- 数学(19387)
- 数学方法(19200)
- 财(18186)
- 制(15622)
- 农(15531)
- 学(14854)
- 中国(13777)
- 业经(12712)
- 贸(11415)
- 贸易(11411)
- 易(11169)
- 务(11028)
- 财务(11006)
- 财务管理(10979)
- 体(10825)
- 企业财务(10460)
- 农业(10076)
- 银(9836)
- 银行(9774)
- 行(9260)
- 融(9258)
- 金融(9256)
- 环境(9220)
- 机构
- 大学(212885)
- 学院(210364)
- 济(83319)
- 经济(81664)
- 研究(78484)
- 管理(74966)
- 理学(65243)
- 理学院(64438)
- 管理学(63136)
- 管理学院(62785)
- 中国(57432)
- 科学(52756)
- 农(51967)
- 京(45268)
- 所(42586)
- 农业(41698)
- 业大(40927)
- 财(40242)
- 研究所(39177)
- 中心(34684)
- 江(32449)
- 财经(31540)
- 经(28730)
- 院(28504)
- 北京(27809)
- 农业大学(27391)
- 省(27329)
- 经济学(26205)
- 州(24273)
- 科学院(24143)
- 基金
- 项目(150025)
- 科学(116229)
- 基金(110605)
- 家(102359)
- 国家(101585)
- 研究(97645)
- 科学基金(84235)
- 社会(62689)
- 社会科(59377)
- 社会科学(59362)
- 基金项目(58631)
- 省(58589)
- 自然(58569)
- 自然科(57221)
- 自然科学(57194)
- 自然科学基金(56255)
- 划(50996)
- 资助(44838)
- 教育(44028)
- 编号(35442)
- 重点(35169)
- 部(32728)
- 计划(32048)
- 创(31869)
- 发(31432)
- 科研(30182)
- 创新(30106)
- 制(29974)
- 业(28937)
- 科技(28543)
共检索到309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芳 曾路生 石元亮 王玲莉 房娜娜
为了提高盐渍土壤中作物的肥料利用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M添加剂对盐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和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在同等氮水平下添加NAM土壤呼吸强度增加了86.39%103.00%,脲酶活性减少了53.41%54.01%,脱氢酶增加了10.00%11.11%,磷酸酶增加了54.43%60.00%,蔗糖酶增加了9.84%43.19%。微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增加了49.15%62.26%,74.72%96.78%,64.10%94.34%,代谢熵增加了16.67%20.00%。试验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平红 肖厚军 郭惊涛 谢双萍 潘德怀 付纪勇 李桂莲
为探讨蔬菜不同区域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贵州省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区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总数均明显高于传统种植模式,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不同程度地高于传统模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比传统模式分对照别提高1.37~1.44和1.51~2.80倍。不同区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杨珠 余光辉 王翠红 冯跃华 黄运湘
通过田间试验,于2002和2003年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两种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氢醌、双氰胺和硫脲3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和其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3种硝化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的产量,也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且在红菜园土上的增产效果要比冲积菜园土上显著.另外,3种硝化抑制剂还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对N,P养分的吸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晓凤 牛德奎 郭晓敏 邓邦良 周桂香 王书丽 朱丛飞 罗汉东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建华 牛德奎 李兆君 梁永超 张树清
【目的】探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在小麦根际的微生态效应。【方法】通过根箱模拟栽培法,研究了土霉素对小麦烟农21(对土霉素不敏感品种)和核优1号(对土霉素敏感品种)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土霉素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核优1号根区、近根区和远根区土壤脲酶、蔗糖酶(根区除外)、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只显著降低了小麦烟农21根区、部分近根区和远根区相应的土壤酶活性。(2)土霉素能够显著增加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且其影响作用随着距根表距离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就小麦品种而言,土霉素对烟农21的影响大于核优1号。土霉素显著降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洪霞 肖和艾 谭周进 杨喜爱 盛荣 葛体达 黄道友
本文探讨了添加稻草和选择性抑制剂下红壤旱地和淹水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期间,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Str)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271.4%~518.8%和2900%~3608%;添加稻草+放线菌酮(Str+A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增加34.1%~81.4%;添加稻草+四环素+链霉素(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 r处理下降14.3%~43.5%,而真菌增加17.1%~37.6%。淹水稻田土壤中,St r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CK增加115.3%~362.2%,而真菌数量下降5.8%~27.8%;Str+Ac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思一 佘济云 杨庆朋 汪思龙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都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等经营措施对其影响如何还不太清楚。以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研为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均显著减小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样地的79.96%、76.69%和70.70%;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刘兴斌 韩晓日 杨劲峰 李娜
为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风沙土质量的影响,以风沙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9年)为平台,研究连续5年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MNPK)处理耕层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其中MNPK处理效果最好,比CK分别增加104.1%,201.2%,68.9%,34.2%,57.5%;并且其3种酶与土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禹朴家 范高华 韩可欣 周道玮
土壤质量评价是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以松嫩平原草地为对象,分析玉米地、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5种利用方式短期(4年)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基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指标的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超 吴良欢 冯涓 张福锁
为进一步完善蔬菜硝酸盐污染的调控技术体系 ,采用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 3,4 -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 DMPP)对菜园土壤 NH4 +- N,NO3- - N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培养过程中 ,土壤 NH4 +- N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 ,而 NO3- - N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DMPP处理的土壤中 NH4 +- N含量高于硫硝铵 ( ASN )处理 ,NO3- - N含量则相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波 李琴 朱炜 陈文海 祝虹梁 沈泉 朱安明 赵建诚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关键词:
毛竹 覆盖 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游山 赵萍 董照明 邹勇 夏庆友 向仲怀
【目的】鉴定新的家蚕蛋白酶抑制剂,探讨其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方面的功能。【方法】对家蚕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进行T-A克隆、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RT-PCR时空表达特征及微生物诱导分析。【结果】克隆、表达了1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命名为BmSPI37。时空表达特征分析表明,BmSPI37在家蚕5龄幼虫后期表达量很高,而且在中部丝腺中高量表达;在蛹向蛾的变态发育时期,BmSPI37在雌蚕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蚕。微生物诱导试验表明,BmSPI37在大肠杆菌、黑胸败血菌、球孢白僵菌感染后,强烈上调表达。【结论】推测BmSPI37与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