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4)
- 2023(13842)
- 2022(11512)
- 2021(10823)
- 2020(8516)
- 2019(19621)
- 2018(19134)
- 2017(35475)
- 2016(19174)
- 2015(21482)
- 2014(21521)
- 2013(21588)
- 2012(20721)
- 2011(19373)
- 2010(19846)
- 2009(18644)
- 2008(18530)
- 2007(16804)
- 2006(15495)
- 2005(14257)
- 学科
- 济(91150)
- 经济(91059)
- 业(53315)
- 管理(50676)
- 企(38518)
- 企业(38518)
- 农(35231)
- 中国(31635)
- 方法(30738)
- 数学(26272)
- 数学方法(25939)
- 地方(23960)
- 农业(23140)
- 业经(22046)
- 财(20012)
- 制(18470)
- 贸(18253)
- 贸易(18236)
- 易(17734)
- 学(16696)
- 银(16507)
- 银行(16495)
- 策(16327)
- 行(16132)
- 发(15888)
- 融(15833)
- 金融(15833)
- 环境(13659)
- 和(12484)
- 理论(12430)
- 机构
- 学院(283738)
- 大学(283191)
- 济(128762)
- 经济(126077)
- 研究(108304)
- 管理(104821)
- 理学(88213)
- 理学院(87111)
- 管理学(85783)
- 中国(85478)
- 管理学院(85194)
- 京(62279)
- 科学(60391)
- 财(59676)
- 所(54075)
- 中心(48677)
- 研究所(48324)
- 农(47161)
- 财经(45671)
- 江(44172)
- 经(41527)
- 北京(40780)
- 范(40574)
- 经济学(40433)
- 师范(40289)
- 院(39016)
- 业大(36429)
- 经济学院(36152)
- 农业(35344)
- 州(35196)
- 基金
- 项目(175935)
- 科学(140244)
- 研究(134782)
- 基金(128562)
- 家(110708)
- 国家(109712)
- 科学基金(93558)
- 社会(88686)
- 社会科(83932)
- 社会科学(83921)
- 省(65945)
- 基金项目(65407)
- 教育(60647)
- 划(56505)
- 自然(55737)
- 自然科(54419)
- 自然科学(54407)
- 编号(54319)
- 自然科学基金(53438)
- 资助(53381)
- 成果(46431)
- 发(43731)
- 部(40550)
- 重点(39906)
- 课题(39169)
- 国家社会(37492)
- 发展(36392)
- 创(35931)
- 展(35803)
- 教育部(35115)
- 期刊
- 济(157852)
- 经济(157852)
- 研究(97738)
- 中国(66067)
- 农(49386)
- 财(43082)
- 管理(42059)
- 科学(39710)
- 学报(38382)
- 教育(34873)
- 融(34416)
- 金融(34416)
- 农业(33135)
- 大学(30818)
- 学学(28570)
- 业经(26521)
- 经济研究(25176)
- 技术(23585)
- 财经(23203)
- 问题(20664)
- 经(20254)
- 贸(17846)
- 世界(16954)
- 国际(16290)
- 业(16209)
- 技术经济(14302)
- 统计(13709)
- 现代(13570)
- 图书(13415)
- 经济问题(13336)
共检索到46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和"强、富、美"的总任务,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行动指南。产业兴旺是经济建设的核心,生态宜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乡风文明是文化建设的主线,治理有效是社会建设的基石,生活富裕是政治建设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未来30年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贾晋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系统深入地解构与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芦风英 庞智强 邓光耀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13-2019年中国省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来源,并基于关系数据视角利用QAP方法测度其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状态;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并呈逐渐缩小趋势,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兴旺子系统差异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最大成因,其次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子系统差异。做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可行策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顺应亿万农民新企盼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对新中国70年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思考,凸显了习近平深入乡村、扎根农民的"三农"情怀。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内涵丰富,包括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之本、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振兴之擎、乡村振兴之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实践和政策价值。新时代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践行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系列论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玉霞
<正>乡村振兴通过加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减轻城市人口压力;通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增强留乡意愿。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过程。通过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弘扬乡土特色,增强农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一书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乡村振兴发展策略问题。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林龙 余洋婷 吴水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及寻找农村发展新动力。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国外乡村振兴发展的历程、规划与政策措施、主要模式、组织方式、投融资渠道,以及林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国外 乡村振兴 发展 林业 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潘海燕 袁林森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发展水平提升了本地区民生循环质量,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贫困县民生循环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安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乡村的资源和环境成为重要课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孙华主编的《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是一部全面介绍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专业著作,该书系统论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作者在第一章阐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并唤起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在第二章中,作者系统介绍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到“两山”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
关键词:
公共资源管理 乡村振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从容应对百年变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精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龙飞 曹招锋 杨晨
[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内差距上,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地区间差距上,东部—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处于由低阶段、中低阶段向中高阶段、高阶段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结论]充分考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合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差异,切实实现各地区乡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平稳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畅
目前我省乡村振兴发展存在顶层设计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整体产业规模不大、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新突破,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等,加快全面振兴辽宁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支撑 辽宁乡村 振兴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智凯
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推出了各种政策引导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各种问题,乡村让位于城镇、城乡发展不均衡严重等,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开展乡村振兴深度分析,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乡村经济、乡土社会以及乡村文化等各方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乡村规划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兴国
基于建设“数字辽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智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路径。结合辽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针对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共性问题,探讨辽宁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政府引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欧阳红兵 吴欣珂
绿色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农村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个体时点双维度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农村发展存在正向支持效应,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显著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有效提升。提出增强绿色信贷可持续供给能力、提升绿色保险供给质量、丰富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机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产管理蓝皮书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8):迎接资管新时代
创新驱动发展——评《国家创新蓝皮书: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4)》
科技兴邦 文化铸魂——评《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
雄安金融蓝皮书 雄安新区金融发展报告(2019)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
《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出版发行
2016《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蓝皮书(202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世
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2012年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解读
《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