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4)
- 2023(7974)
- 2022(6717)
- 2021(6043)
- 2020(4714)
- 2019(10633)
- 2018(10326)
- 2017(18939)
- 2016(9928)
- 2015(11042)
- 2014(11050)
- 2013(10804)
- 2012(10406)
- 2011(9632)
- 2010(10124)
- 2009(9149)
- 2008(9112)
- 2007(8469)
- 2006(7881)
- 2005(7435)
- 学科
- 济(48338)
- 经济(48288)
- 业(31723)
- 管理(27140)
- 企(24319)
- 企业(24319)
- 中国(18844)
- 地方(18170)
- 农(15849)
- 业经(12957)
- 农业(11277)
- 方法(10990)
- 地方经济(10235)
- 技术(10227)
- 发(10063)
- 融(9924)
- 金融(9924)
- 银(9920)
- 银行(9910)
- 行(9746)
- 贸(8808)
- 贸易(8796)
- 制(8629)
- 数学(8537)
- 易(8454)
- 数学方法(8431)
- 财(7978)
- 学(7743)
- 策(7656)
- 发展(7550)
- 机构
- 学院(145627)
- 大学(142373)
- 济(61820)
- 经济(60429)
- 研究(57072)
- 管理(53890)
- 理学(44625)
- 理学院(44029)
- 中国(43482)
- 管理学(43435)
- 管理学院(43123)
- 科学(33471)
- 京(32262)
- 所(29168)
- 财(27547)
- 研究所(26079)
- 中心(25259)
- 江(24276)
- 农(24074)
- 范(21995)
- 师范(21811)
- 北京(21402)
- 财经(20731)
- 院(20672)
- 州(19848)
- 业大(18709)
- 经(18636)
- 农业(18174)
- 省(17804)
- 经济学(17722)
- 基金
- 项目(89900)
- 科学(71204)
- 研究(70277)
- 基金(62233)
- 家(54419)
- 国家(53433)
- 科学基金(44976)
- 社会(44119)
- 社会科(41835)
- 社会科学(41824)
- 省(36872)
- 基金项目(31956)
- 教育(30772)
- 划(30570)
- 编号(29141)
- 发(26490)
- 自然(26355)
- 自然科(25703)
- 自然科学(25696)
- 自然科学基金(25225)
- 资助(24724)
- 成果(24587)
- 发展(21843)
- 课题(21555)
- 展(21437)
- 重点(20476)
- 创(19796)
- 部(18881)
- 创新(18382)
- 国家社会(17811)
共检索到247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裴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应对百年大变局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看,科技自立自强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技自立自强具有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我们应着力解决科技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把握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点,提升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密 胡可欣 丁明磊
新时期全球竞争格局出现了重大转变,中国崛起的趋势与外部遏制压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探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特征与趋势,对中国谋划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总路线图、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大国博弈与国家使命双重导向下的中美科技发展形势,提出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建立全球绝对领先优势为总目标,并分解为战略安全、技术安全、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四个子目标,进而协同政治引导力量、科技研发力量、军工战备力量、企业实施力量四大力量,在场景变化、技术预见、国家实验室改革、人才组织、军民融合、产业载体、数字转型等方面呈现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从提高主动应对、构建技术预见系统、优化国家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自主可控、发挥领军型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数字经济支撑等角度进行总结,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启示。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发展趋势 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马羽彤
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40年的探索,我国国家创新平台呈现设立方式多元化、功能定位多样化、多种类化发展、部门化建设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统管、省级主导、地方主建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当前,针对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布局、脱离市场和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重点加快解决顶层设计整体统筹不足、管理关系不够清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及主体协同合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以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放创新、坚持自信自立为原则,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统筹协调机制和平台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台产学研合作水平,营造平台发展生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西明 陈劲 贾宝余
新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抓手。本文立足新发展阶段,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观和整合式创新理论,探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突出特征和分类,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基础、战略与三大主要路径,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知干
<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格局均发生深刻改变,美国实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遏制中国“竞赢中国”图谋不减,产业链区域化布局趋势强化。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也是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是需要学术界深入研究、有重大意义的真命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才能有效破解我国高质量发展难题。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发展的主动性、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内涵式发展动力、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回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满足发展自强的愿望,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要创新体制机制,以科技自立有效支持发展自立;结合高水平科技谋划高水平发展;基于自立自强目标把握好高水平科技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体制机制,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技术路径和模式。
关键词:
科技前沿 大变局 核心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建民 钟雨芮 陈杨 李海丽 陶小龙
战略企业家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战略企业家既是企业家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基于企业家理论及我国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的实践基础,从角色期待视角对中国情境下战略企业家的内涵进行创新性界定,刻画战略企业家的典型特征,探讨战略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异同,整体上形成对战略企业家的新认知。在此基础上,剖析战略企业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战略人才价值和创新人才价值,发现战略企业家通过涓滴效应、同群效应、桥梁效应在企业、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等场域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回答了战略企业家“是谁—有何价值—如何发挥价值”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战略企业家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婷婷 李孟可
基于省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队发展模式,探究硬科技创新、行业科技自立自强与专精特新企业跨量级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硬科技创新水平越高,专精特新企业跨量级发展的能力越强,即从省级专精特新跃升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甚至跃升至制造业单项冠军。当行业层面的科技自立自强的程度愈高时,行业同侪效应促使专精特新企业硬科技创新的成效增大,能够更好地实现跨量级发展。硬科技创新对专精特新企业跨量级发展的正向影响在科技交流较为活跃,科技人员薪酬待遇较好,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公司中更加凸显。动态能力和成长机会是硬科技创新影响专精特新企业跨量级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现祥
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大投资、大规模、多学科、参与人员或群体数量庞大等特征,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保障科研项目的持续运转。大科学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关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主要目标是实施“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并解决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前沿及重大科技创新问题。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要实现四大转变,即大科学组织的国家模式要从中心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转向网络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国家大科学组织的约束机制要从控制约束转向契约约束;国家大科学组织的治理机制要从科技管理转向科技治理;国家大科学组织的协同机制要从产学研的自上而下的产学研协同转向自下而上的产学研协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韩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明确其主要标志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体系、创新区域布局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五大支撑体系"予以加快推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科技自立自强 主要指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秦顺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金融科技发展奖评选结果,这是银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的智慧银行开放生态建设工程(ECOS)项目获得了唯一的最高奖项——特等奖,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开创了一条更加符合银行业经营实际和未来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劲 吴丰
国家科研机构的持续深入改革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战略需求,国家科研机构须立足“四个面向”,坚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功能定位。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创新活力难以释放,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创新参与者协同性较差。应基于“有为政府”的“一主多元”非均衡网络化治理场域,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实施分类发展策略、发挥“两院”组织作用、加快制度建设和立法等举措推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旺盛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新阶段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出发,分析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部署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性重大科技工程建设的建议。研究表明,农业科技现代化处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核心地位。面临后疫情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需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强国,突破智能农业关键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强国,突破绿色农业关键技术、构建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突破食品产业技术、构建营养健康农业技术体系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因此,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大力培育支持农业创新型企业、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部署建设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重组构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