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0)
2023(9976)
2022(8106)
2021(7659)
2020(5988)
2019(13609)
2018(13378)
2017(22895)
2016(14109)
2015(16201)
2014(16362)
2013(15000)
2012(14455)
2011(13359)
2010(13745)
2009(12179)
2008(11815)
2007(10931)
2006(9992)
2005(9229)
作者
(37670)
(31292)
(31102)
(29547)
(19937)
(15049)
(14374)
(12258)
(12214)
(11460)
(10608)
(10567)
(10080)
(9960)
(9710)
(9650)
(9635)
(9339)
(9148)
(8885)
(8240)
(7968)
(7534)
(7505)
(7218)
(7023)
(7007)
(6934)
(6404)
(6330)
学科
(53070)
经济(53027)
管理(26640)
中国(25070)
地方(24026)
教育(23534)
(22702)
(17878)
(13664)
企业(13664)
地方经济(13501)
方法(12846)
农业(12767)
(12693)
业经(12472)
(11903)
理论(11257)
数学(11097)
数学方法(10968)
教学(10073)
发展(9718)
(9590)
环境(9531)
(9210)
金融(9209)
技术(8803)
(8472)
银行(8461)
(8375)
(8017)
机构
大学(187469)
学院(180472)
研究(72839)
(64629)
经济(62677)
管理(56726)
中国(47663)
理学(46969)
理学院(46137)
管理学(44968)
管理学院(44611)
科学(44326)
(43223)
(40891)
师范(40666)
教育(37827)
(36970)
研究所(33476)
师范大学(32844)
(32743)
中心(31849)
(31219)
(29010)
北京(28652)
(26473)
(26068)
业大(25801)
技术(24187)
农业(23879)
(23187)
基金
项目(114318)
研究(95886)
科学(90558)
基金(73473)
(61827)
国家(61040)
社会(56343)
社会科(52994)
社会科学(52981)
教育(52121)
(52017)
科学基金(51222)
编号(43239)
(43126)
成果(39210)
基金项目(38272)
课题(35528)
(32681)
(30097)
自然(28725)
资助(28593)
自然科(27966)
自然科学(27960)
重点(27930)
自然科学基金(27366)
发展(27078)
规划(26562)
(26558)
(25504)
项目编号(24641)
期刊
(83652)
经济(83652)
研究(71058)
教育(67972)
中国(59229)
(30021)
学报(25994)
科学(23577)
大学(22048)
农业(21408)
管理(20788)
(19982)
技术(19744)
学学(16942)
(16626)
金融(16626)
职业(15607)
业经(15402)
图书(14199)
经济研究(12117)
(11493)
论坛(11493)
(11432)
(11275)
高等(11246)
书馆(10674)
图书馆(10674)
问题(10375)
财经(9944)
资源(9862)
共检索到312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贵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着眼于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2004年教育部作出了开展省部共建工作的战略决策。八年来,共建成省部共建高校22所,覆盖19个省区。这些高校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对省部共建工作的深远战略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坚定了将共建高校建设成为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并在各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行动策略。教育规划纲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荣  
服务地方、深度参与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建立起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南京大学以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为龙头,主动融入并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服务层次,真正实现了“立地”服务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高等教育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众多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既定国策。是否拥有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贵春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匮乏是制约中西部崛起的重要因素,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为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自2004年开展省部共建工作以来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称为"中西部发展的基础工程"、"亿万人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德胜  吴慧萍  
本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基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分析地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对高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制约或影响了该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进而对反映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学科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生均教育费对高校综合得分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高等教育投入程度越大的省份地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整体上越强;地区人均GDP对地方生均教育费与高校办学水平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面调节作用。基此提出:建立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健全高等教育经费多元筹集机制;加强高等教育资金绩效管理;集中财力建设特色优势学科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凯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动力。在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一系列挑战。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互鉴互容互通,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有序开放,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新发展格局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相丽君  徐新  
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和聚类。结论表明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文章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省域高等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使命增强、诉求多元的外部压力和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内在责任,迫切需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评价发展自然成为一个重大命题。由辽宁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国瑞研究员主编的《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研究》一书就是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再次拓展和又一力作。本书聚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主题,结合省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效分析了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一般而言,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振朝  田秀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现象是高等学校正在成为一个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标。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合理性。它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新的地方化的要求,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男星  王纾  孙继红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建构了包含7个维度的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东部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同时在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在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国31个省份按其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可以分为5个类型,东部地区的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上较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样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成洪波  
发挥对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孵化器""加速器""服务站"等功能。在"变"与"不变"中保持特色发展的定力和创新发展的锐气。推动知识生产、传播、应用范式变革,建构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联合体。作为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先声,广东省在2015年7月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着力通过"改革驱动、分类支持"和"扶优扶强、争创一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既是地方政府基于珠三角产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田浩然   王敬尧  
面向“一带一路”,中国需要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同各国实现更全方位、更具深度的互通互鉴。基于2024年QS大学排行和世界银行数据考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学布局情况发现,QS总榜上全世界约1500所高水平大学中有572所属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到总榜学校数量1/3以上,其中部分大学和优势学科进入世界顶尖行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可以分为“高水平—大规模”“高水平—小规模”“低水平—大规模”和“低水平一小规模”四种类型。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中国可采取不同的高等教育开放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