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0)
2023(3824)
2022(3147)
2021(2971)
2020(2490)
2019(5381)
2018(5511)
2017(9621)
2016(5718)
2015(6618)
2014(6971)
2013(6363)
2012(5992)
2011(5300)
2010(5313)
2009(4889)
2008(4850)
2007(4507)
2006(3809)
2005(3506)
作者
(17990)
(14819)
(14800)
(13973)
(9357)
(7032)
(6779)
(5882)
(5783)
(5407)
(5142)
(5019)
(4922)
(4880)
(4830)
(4468)
(4448)
(4436)
(4415)
(4086)
(3878)
(3812)
(3724)
(3514)
(3422)
(3372)
(3317)
(3233)
(3159)
(3105)
学科
(15606)
经济(15574)
管理(12633)
(9855)
(8906)
企业(8906)
(6792)
中国(6643)
理论(6286)
教育(5663)
(5654)
(5601)
(5321)
方法(5050)
业经(4828)
(4251)
地方(4208)
(3992)
文化(3877)
(3731)
银行(3710)
(3618)
(3577)
金融(3570)
农业(3345)
教学(3307)
体制(3104)
产业(2943)
数学(2778)
数学方法(2693)
机构
学院(77793)
大学(76334)
研究(30473)
管理(23171)
(22819)
经济(21983)
中国(21779)
科学(21069)
理学(18937)
理学院(18612)
(18553)
管理学(18067)
管理学院(17917)
(17675)
(17062)
研究所(15592)
农业(14855)
(13964)
业大(13807)
中心(13148)
(12739)
师范(12508)
技术(12437)
(12387)
(11420)
(11261)
北京(11096)
(10993)
师范大学(9741)
(9270)
基金
项目(51412)
科学(38139)
研究(37623)
基金(33357)
(30598)
国家(30259)
科学基金(23788)
(22303)
社会(21038)
社会科(19607)
社会科学(19602)
(18886)
教育(18147)
基金项目(17061)
编号(16576)
自然(15317)
成果(14943)
自然科(14912)
自然科学(14903)
自然科学基金(14587)
资助(13579)
课题(13043)
重点(12276)
(11378)
(10909)
(10857)
计划(10551)
(10458)
(10366)
项目编号(10073)
期刊
(30777)
经济(30777)
研究(23277)
中国(21771)
学报(18808)
(17649)
教育(16631)
科学(14448)
大学(13331)
学学(12481)
农业(11734)
(10240)
管理(9780)
技术(7258)
(6271)
(6196)
金融(6196)
(5656)
业经(5574)
职业(5526)
业大(5443)
图书(5395)
财经(4765)
农业大学(4587)
经济研究(4404)
(4357)
论坛(4357)
(4223)
书馆(4119)
图书馆(4119)
共检索到126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黄秋芬  
一、龙舟赛转型及其困境"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或"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其更正式的名称应该是"传统运动与竞赛",属于比较典型而又能够引发人们兴趣甚至是参与行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华文化圈的龙舟赛认定为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估计不会引发太多争议。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国内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在组织发展各项龙舟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雨蒙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淑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保护也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重视。当前,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新的保护理念,注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文化多元性保护以及动态开放性保护,这样才能切实做好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敏  王勇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身体运动内容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一"活性传承方式",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化、多样性的体育教育传承的新思路研究,以此较好地完成既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军  刘丽华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屹立  冯海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应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还应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上层建筑的体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民族的、传统的、饱含体育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民族人民一代一代沿袭下的民族精华,其健身性、休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屹立  冯海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应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还应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上层建筑的体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民族的、传统的、饱含体育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民族人民一代一代沿袭下的民族精华,其健身性、休闲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玉唯  孙巍巍  李书锐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有“鱼皮部”之称,其鱼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赫哲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甚理想,这些非遗的当代价值挖掘不充分、不深入。赫哲族技艺类非遗项目价值的挖掘,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助于非遗研究的推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莞彤   徐文月   邓迪   张骁鸣  
在传统体育赛事的现代转型当中,非正式体育组织及其组织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物质层-价值层-基本假设层”理论视角启发下,针对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体育赛事,采取案例研究进路,分析了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部组织文化的物质层以及价值层内容,并在二者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基本假设层内容,进而讨论了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1)物质层的内容分散在龙舟俱乐部的日常、比赛以及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细琐但又紧密相关;2)从价值层来看,组织以“快乐龙舟”为发展导向,成员内遵循着互助和平等的关系原则,有着企业家精神、奋斗精神与前瞻性思维,秉承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注重仪式化管理;3)非正式组织具有明显的非正式特性,更加关注个体,原本的领导力被每位成员之间的“邻人”关系所替代,资历成为评价标准,而“团结”“互助”“振奋”文化价值层面变得更加突出。研究揭示了非正式组织之内微观个体之间日常生活活动实践的诸多细节,发现了传统体育赛事和当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支持的关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梓萌   李刚  
习仲勋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率先倡导保护西北地区古文献及珍贵文物;建国初期主政西北时,提议设立文物处,做出保护西安城墙、唐慧彻寺南塔和碑林博物馆等指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中央任职,签发大量文物保护文件;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保护长城、圆明园、林则徐故居及墓地等文物遗迹,以及秦腔、阿宫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总结习仲勋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包括: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强调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科学理念和方法点。这些前瞻性思想和实践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钰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基本组成,也是人类文化财富中的基本组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既可以有效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有效增加人类文化财富,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应邀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表题为“文化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桥梁”的演讲,其中特别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表达。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洲燕  李同昇  常芳  罗雅丽  石钰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例,首先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性景观的文化环境特征;其次从微观视角,建立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质。本文旨在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