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
2023(78)
2022(62)
2021(61)
2020(53)
2019(145)
2018(181)
2017(321)
2016(159)
2015(167)
2014(178)
2013(186)
2012(204)
2011(179)
2010(177)
2009(113)
2008(107)
2007(147)
2006(135)
2005(122)
作者
(426)
(327)
(319)
(298)
(194)
(165)
(138)
(136)
(129)
(125)
(115)
(105)
(103)
(99)
(94)
(90)
(90)
(85)
(82)
(77)
(77)
(75)
(75)
(74)
(74)
(73)
(69)
(69)
(68)
(64)
学科
(1592)
银行(1592)
(1532)
(1352)
(1119)
金融(1119)
(839)
体制(835)
制度(542)
(542)
银行制(524)
业务(493)
(340)
经济(338)
管理(336)
(264)
(256)
企业(256)
方法(187)
数学(169)
数学方法(169)
中国(136)
人事(130)
人事管理(130)
(127)
(87)
财务(87)
组织(86)
财务管理(86)
业经(84)
机构
大学(1802)
学院(1690)
中国(1246)
(1233)
银行(1068)
(924)
(840)
经济(816)
管理(717)
(657)
金融(649)
(644)
人民(620)
国人(547)
中国人(546)
中国人民(542)
研究(523)
人民银行(490)
财经(473)
(447)
理学(441)
管理学(439)
理学院(437)
管理学院(435)
中国人民银行(426)
中心(404)
财经大学(398)
(374)
金融学(356)
金融学院(344)
基金
项目(923)
基金(745)
科学(725)
研究(712)
(629)
国家(626)
科学基金(537)
社会(474)
社会科(462)
社会科学(462)
基金项目(414)
自然(349)
自然科(345)
自然科学(345)
自然科学基金(338)
资助(315)
教育(299)
(280)
(263)
编号(262)
(237)
成果(235)
教育部(231)
(227)
人文(225)
(225)
国家社会(219)
(218)
(217)
金融(209)
期刊
(1717)
金融(1717)
(818)
经济(818)
研究(751)
中国(472)
(470)
管理(272)
财经(263)
中国金融(250)
(224)
理论(213)
实践(193)
(193)
上海(178)
国际(171)
南方(162)
科学(162)
学报(154)
(147)
武汉(144)
(144)
(142)
大学(139)
学学(139)
(137)
浙江(137)
会计(127)
国际金融(117)
经济研究(117)
共检索到3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建波  
新体制下,银行监管应树立新的理念。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银行监管的基本要求,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加强银行监管:内控建设的有效性、防范性和化解经营风险、市场准入,同时对广东银行业审慎经营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华庆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对近百年来形成的金融发展理念、市场规则和监管架构也产生了直接冲击和深刻影响。在经济步入后危机时期,国际上正在酝酿针对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的重大改革,国内经济政策也将逐步向常态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丽丽  
辩论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世界必须从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中去把握,同时客观世界也是充满着矛盾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无论”的工作标准就会因我们的工作方法简单而导致产生另一方面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并分析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矛盾,把握其平衡点,使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难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回顾危机中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暴露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银行业实际,我们认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宗怡  冀勇鹏  
银行系统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之间相互持有的风险头寸;二是银行体系集体性的风险转移动机。为了达到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银行监督目标,应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途径,一是监控银行体系的隐性风险头寸;二是建立问题银行的市场出售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小杨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监管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资本质量要求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受限;动态拨备制度建立,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流动性要求提高,调整结构势在必行。据此提出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推动业务转型;实施跨国经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还要特别关注监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引进的工具方法与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相统一,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娜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管对象,要及时根据监管体制的变化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主动适应监管法规新要求。这对于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以及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面对监管领域的新变化,中国银行业需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继续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以及对融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巴塞尔Ⅲ》的介绍,揭示出宏观审慎监管给我国银行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进而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对深化我国银行业转型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伟  李海平  
本文以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为研究视角,梳理回顾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在构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角色,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丽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审慎有序、自主坚定"的科学开放政策,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确保外资银行在华安全稳健运行,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质量的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志勇  
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加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今后改革的方向。以2009年初美联储进行压力测试的美国18家大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波动率和系统性风险予以度量。实证研究表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起,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从低谷走向高峰,至今虽有所缓释,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因此,金融监管目标框架应该是: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健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璐  
国际金融危机在近些年频发,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冲击与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针对系统性风险的抵御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在深化整治银行业的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体制下,不难发现我国银行业存在较多系统性风险,这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文章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针对我国目前银行业所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审慎监管的内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背景提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乐玉贵  
本文针对现有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主要侧重于防范风险和维护银行稳定,没有考虑到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对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就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应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三位一体"目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逻辑关系,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新述  梅曦  朱琳  
本文以2001-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银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混合横截面回归模型,检验了银行业审慎监管与财务报告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以及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大对银行业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审慎监管原则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要显著高于非银行业上市公司,并且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并未显著降低。这表明,银行业审慎监管强化了财务报告稳健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