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
- 2023(279)
- 2022(213)
- 2021(217)
- 2020(130)
- 2019(219)
- 2018(259)
- 2017(191)
- 2016(84)
- 2015(86)
- 2014(88)
- 2013(58)
- 2012(59)
- 2011(58)
- 2010(79)
- 2009(34)
- 2008(38)
- 2007(27)
- 2006(25)
- 2005(21)
- 学科
- 教育(340)
- 济(304)
- 经济(304)
- 政治(255)
- 管理(253)
- 思想(240)
- 思想政治(234)
- 政治教育(234)
- 治教(234)
- 德育(233)
- 中国(226)
- 理论(188)
- 业(167)
- 教学(136)
- 企(129)
- 企业(129)
- 业经(120)
- 和(118)
- 学(116)
- 农(102)
- 工作(88)
- 建设(86)
- 学法(79)
- 教学法(79)
- 农业(76)
- 发(76)
- 总论(73)
- 制(72)
- 播(72)
- 传播(70)
- 机构
- 学院(1606)
- 大学(1590)
- 研究(481)
- 济(444)
- 经济(427)
- 管理(419)
- 中国(375)
- 理学(350)
- 师范(341)
- 范(341)
- 理学院(340)
- 管理学(329)
- 京(325)
- 管理学院(323)
- 师范大学(294)
- 科学(268)
- 教育(256)
- 职业(255)
- 财(240)
- 中心(220)
- 主义(219)
- 江(210)
- 思(207)
- 技术(207)
- 院(206)
- 克(204)
- 北京(204)
- 马克(202)
- 马克思(202)
- 马克思主义(202)
共检索到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该理念获得广泛关注和世界组织的认可。该理念描绘的是一个坚持和珍惜和平的世界,人类抱着坚定的决心,建设一个努力合作共赢、争取共同繁荣的世界,从而为世界人民指明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四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国内国际重大局势,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舟 刘澈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全球治理难题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进经历了三次跃升,从中国梦到命运共同体,再到引发全球讨论,最终成为引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就其理论特质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科学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处理外交问题提供新思路,更为全球治理提供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昕 范建刚
数字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在客观上面临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的时代机遇,却并非一帆风顺,因各国彼此间的文化差异、数字技术全球扩张内含的风险因素而遭遇巨大的现实挑战。在数字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发展境遇之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治理、繁荣数字文化、构建数字社会等方面做出努力。在数字时代能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安全稳定和人类生活福祉。中国将自觉承担“为人类谋大同”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贡献方案,引领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史锦华 范佳雯
公共产品是众多学术领域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发端于西方学者追求个人自由价值的表达,并由此激发出对政府公共职能和国家财政等有关问题的讨论,最终形成了理论上的消费范式和供给范式两大学派。全球化加速现实迫使人类面对越来越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倒逼公共产品理论突破国家边界,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由此进入全球公共产品理论阶段。在应对重大公共风险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如新冠疫苗)过程中,所出现的困境和问题更使人们反思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有必要推动公共产品理论进入更高时代新阶段,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国,也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其核心要义和共同规则,为全球化治理新时代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话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公害品 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强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逐渐成为被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同的理念,而要将这一理念传播和传递下去需要通过教育。当前需要利用西方广泛接受世界公民教育的时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世界公民教育思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涵上有广泛的契合之处。但世界公民教育思潮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由西方主导,附带西方价值观的思潮,其本质特征也呈现矛盾性。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引领与重构世界公民教育思潮的公民资格观、公民教育观、主导主体、理论基础和思潮版图,使其成为中国融入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思想武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要全面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担当,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大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关于人类美好前景和发展方向的构想与期待。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要在最大范围内寻求利益共识与价值共识。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既需要加强主阵地建设,也需要加强主渠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在把握世界格局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方略,是习近平
关键词:
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有升 张培榕
2019年12月13日,由福州大学主办,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亚太经济》编辑部等单位承办和协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天明,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叶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叶灵,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等出席开幕式;葡萄牙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Alexandre Araújo、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纯东研究员作主题演讲。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等7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深入研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教授主持开幕式。张天明在致辞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判断国内外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次会议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盛宴,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兴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军 夏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到办学活动中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古丝绸之路的衰落开始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发展阶段,这种全球化是碎片化、不均衡、单向度的全球化,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逆全球化凸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中国由参与全球化,转变为引导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具体通过如下举措建构"一带一路"战略引领的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化发展新时代:即通过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包容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均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共治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共同治理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王文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使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一方面促使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使一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政治上,以主权国家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所隐含的强权政治逻辑,与现代技术、资本发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间产生冲突,从而使得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化中的最大变量,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对人类历史上不同种类共同体的研究和阐释,为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提供了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与西方近代共同体建构局限于国家维度不同的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放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基本宗旨和智慧,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其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不断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古丝绸之路的衰落开始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发展阶段,这种全球化是碎片化、不均衡、单向度的全球化,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逆全球化凸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中国由参与全球化,转变为引导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具体通过如下举措建构"一带一路"战略引领的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化发展新时代:即通过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包容发展战略的实施,打造均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贵龙
统筹谋划教职工理论学习工作的目标定位、内容形式、制度体系。不断用新理论、新思想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始终保持其政治的先进性。探索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理论学习模式,让教职工充满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委应当把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方式方法作为着力点,抓好教职工理论学习这个"牛鼻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
教职工 青年骨干教师 着力点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汤贡亮 曹明星
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大历史转型时期,而税收制度从来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中枢。本文在深刻分析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总量的调整、制度结构的完善和法治层级的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税收体制全面改革的总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