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0)
2023(5119)
2022(4487)
2021(4282)
2020(3706)
2019(8731)
2018(9255)
2017(17311)
2016(9437)
2015(10778)
2014(10641)
2013(10609)
2012(10314)
2011(9569)
2010(9896)
2009(9476)
2008(9476)
2007(8570)
2006(8162)
2005(7698)
作者
(29262)
(24063)
(23819)
(23021)
(15233)
(11424)
(10997)
(9252)
(9238)
(8717)
(8247)
(7971)
(7941)
(7850)
(7663)
(7573)
(7147)
(7063)
(7052)
(6993)
(6293)
(6028)
(6006)
(5597)
(5532)
(5522)
(5382)
(5368)
(4966)
(4769)
学科
(37464)
经济(37410)
管理(23425)
(20669)
(16284)
企业(16284)
方法(15128)
中国(14392)
数学(13269)
(13247)
数学方法(13155)
(10557)
(10061)
(9348)
银行(9324)
(9086)
(8988)
(8541)
贸易(8535)
(8368)
(8031)
金融(8031)
业经(8023)
(8005)
体制(7696)
(6751)
税收(6451)
(6398)
(6285)
制度(6277)
机构
大学(140441)
学院(137587)
(60198)
经济(58925)
研究(55950)
管理(46599)
中国(44396)
理学(38238)
理学院(37775)
管理学(37137)
管理学院(36886)
科学(32344)
(32225)
(31912)
(30190)
研究所(26859)
(25292)
中心(23657)
财经(23431)
(22036)
北京(21841)
(21190)
(20216)
农业(20061)
业大(19405)
经济学(18737)
(18481)
师范(18230)
财经大学(17334)
(17247)
基金
项目(78698)
科学(59714)
研究(58097)
基金(55243)
(49389)
国家(48975)
科学基金(39155)
社会(35125)
社会科(33071)
社会科学(33059)
(29401)
基金项目(28030)
教育(27219)
(26105)
自然(24611)
自然科(23936)
自然科学(23923)
资助(23881)
编号(23872)
自然科学基金(23500)
成果(21694)
重点(18562)
(18396)
(17791)
课题(17752)
(15936)
(15531)
教育部(15372)
创新(15046)
科研(15044)
期刊
(74341)
经济(74341)
研究(50815)
中国(33052)
(22982)
学报(22833)
(22594)
管理(20519)
科学(20435)
教育(19544)
(18508)
金融(18508)
大学(17170)
学学(15803)
农业(15188)
经济研究(12918)
财经(12107)
业经(11298)
技术(11263)
(10556)
问题(10219)
(9850)
国际(9209)
理论(8093)
(7894)
实践(7128)
(7128)
改革(7054)
(7054)
世界(6734)
共检索到234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初国  马永欢  张迎新  曹庭语  汤文豪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革命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科学研判能源形势,是认清和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的基本依据。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时"总体有利,其"势"稳定可期。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作用,重点做好石油和天然气、铀矿、新兴清洁能源的地质勘探工作,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茂林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防霾治霾为由,提出"去煤化"并采取"一刀切"做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与煤沾边的产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国情,通过对煤火电与其他能源发电成本比较,以及我国煤电实现清洁利用走向治霾取得的效果和对欧美发达国家弃核返"火"的审视,充分明确了煤电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不可替代性,指出了散烧煤是煤炭燃烧污染的重点,是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科学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应把握的方面,重点提出了煤炭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和控制散烧煤的能源发展战略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华军  石印  郭立祥  乔列成  
进入新时代,面对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本文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国际国内背景,全面回顾并系统梳理了能源革命的思想发展和重要举措,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等4个维度,通过量化分析真实立体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推动形成了能源强度稳步下降、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加快开发、能源效率明显改善的能源发展新格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对“双碳”目标对新时期推进能源革命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应在巩固能源革命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正确把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科学有序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重视从全要素角度推进能源效率提升,持续向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方向前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东涛  张廷克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和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克等专家认为,能源革命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央改革的决心;实现能源革命,必须明确能源革命的目标、方向、任务和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一客观实在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泰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以及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把握,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去考虑。因为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着新形势、新特征、新矛盾、新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常兴  何婉依  
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中国社会"民生共生性"的实践和发展成效指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中国自身发展促世界各国发展,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指向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新标识——共生。共生在不同的视域中有不同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共生体现在"生存";社会生活的共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建坤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指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顺应了全球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革命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需要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辛向阳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有独一无二的自我革命精神,有严密有效的自我革命制度。新时代,我们要以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化解“四大考验”,以独一无二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四种危险”,以严密有效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永远做到不代表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繁荣  郭丕斌  齐晓燕  
(一)能源生产革命:形成绿色能源供给新体系1.改变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供给模式。一次能源包括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截至目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仍没有发生动摇,其中尤其以煤炭为重。能源生产改革首先要改变一次能源生产中以煤为重的现状,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提高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更为重要的是,大力推动以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的、清洁的、非化石能源生产,是优化能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世江  
过去的一些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必须进入更科学理性的阶段,现在就要采取行动。践行"双碳"目标,需要企业家站出来。多氟多开发了非常多的功能性新材料。同时,用锂驱动未来,通过氟锂的结合开发新能源材料。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小华  
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中渗透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意蕴,同时也彰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魄与胆识;善于谋划、勇于决断,把握现代战争与军事规律的统帅气质;深入部队、关爱士兵,赢得官兵真心拥戴的领袖风范;"不惹事,不怕事"的革命英雄主义责任与担当。今天我们传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对于永葆人民军队的宗旨,实现强军目标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精神品格的重要环节。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杨笛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科学内涵,牢牢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规范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需要着力从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构建严密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党的十九大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论断,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刚  裴振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从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基础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要求、党的领导等方面揭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面性、联系性、发展性,为我们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