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
2023(303)
2022(252)
2021(232)
2020(207)
2019(478)
2018(419)
2017(865)
2016(470)
2015(597)
2014(631)
2013(588)
2012(475)
2011(401)
2010(351)
2009(347)
2008(354)
2007(259)
2006(222)
2005(191)
作者
(1090)
(964)
(936)
(888)
(606)
(454)
(428)
(377)
(376)
(350)
(347)
(347)
(341)
(307)
(295)
(280)
(278)
(253)
(248)
(244)
(240)
(235)
(234)
(226)
(223)
(219)
(216)
(214)
(211)
(209)
学科
(2583)
(2195)
税收(2091)
(2068)
财政(1598)
管理(1534)
(1403)
经济(1401)
(1380)
收入(1317)
(1163)
(966)
企业(966)
方法(654)
数学(636)
数学方法(633)
(607)
(599)
(595)
财务(595)
财务管理(595)
(586)
及其(586)
企业财务(580)
中国(576)
政策(568)
国民(563)
(551)
国民收入(544)
(538)
机构
学院(5911)
大学(5733)
(2988)
(2640)
经济(2603)
研究(2085)
管理(1919)
财经(1861)
(1695)
理学(1686)
理学院(1676)
管理学(1661)
管理学院(1652)
中国(1539)
财政(1351)
财经大学(1308)
科学(1283)
(1240)
(1099)
(1079)
(1030)
经济学(983)
研究所(932)
经济学院(909)
(894)
(839)
中心(809)
(778)
(759)
(757)
基金
项目(3915)
科学(3067)
基金(2988)
研究(2934)
(2605)
国家(2587)
科学基金(2176)
社会(2020)
社会科(1912)
社会科学(1912)
基金项目(1528)
(1329)
自然(1220)
(1207)
编号(1205)
自然科(1201)
自然科学(1201)
教育(1190)
资助(1181)
自然科学基金(1175)
(1133)
成果(1117)
国家社会(941)
(920)
重点(881)
项目编号(879)
(859)
(837)
(834)
阶段(834)
期刊
研究(2803)
(2682)
经济(2682)
(2553)
(1254)
(1216)
税务(1089)
中国(940)
学报(909)
(908)
财政(908)
财经(802)
经济研究(727)
大学(698)
学学(686)
(658)
科学(638)
(594)
管理(525)
财会(493)
会计(454)
农业(389)
参考(372)
(372)
(329)
金融(329)
问题(329)
财经大学(303)
(297)
(273)
共检索到9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晓伟  郎仙荣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不征税收入有三种类型,即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由于企业涉及财政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项目多种多样,针对某类具体项目的收入能否界定为不征税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泽方  
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只要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的相关条件,就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笔者在实务中发现,很多企业误将不征税收入作为一种税收优惠,只要符合条件,就一律作为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资产的折旧、摊销,不得在税前扣除。基于此,企业将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时,在不同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适  杨新  
本文首先对不征税收入的定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就不征税收入的财税政策规定及财税处理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企业在处理不征税收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伊虹  
本文首先对不征税收入在会计与税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分别阐述企业收到的各类不征税收入的财税处理,以提供准确的财税信息,强化对不征税收入的管理,最后提出了应对企业不征税收入问题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方飞虎  
不征税收入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创设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对其政策内涵及涉税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模糊认识。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不同,它不属于税收优惠范畴;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也未必都属于不征税收入;相关收入是否确认为不征税收入对企业所得税影响有限。实践中,对不征税收入的财税处理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泽方  
本文结合政策分析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是否作为不征税收入的两种情况,得出企业应将用于研发的财政性资金作为征税收入取得费用加计扣除的结论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判定情况,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其资格受影响和不受影响两种情况下,是否将用于研发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的选择方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泽方  
本文结合政策分析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是否作为不征税收入的两种情况,得出企业应将用于研发的财政性资金作为征税收入取得费用加计扣除的结论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判定情况,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其资格受影响和不受影响两种情况下,是否将用于研发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的选择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飞虎  
不征税收入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创设的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实务中对其政策内涵及涉税处理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不征税收入不同于免税收入,财政性资金也未必都属于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对企业而言只是获得了相应所得税额的时间价值而已,某些特殊情况下作应税收入反而对企业更为有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捷  卫佩娟  王璐  刘璐  周彤  周妮  
2016年10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对600万以上的海外高净值账户进行查询,对该征未征的企业或者个体补征税款并进行处罚。由此引起部分国内资金外逃,并引起我国汇率波动,本文针对资金外逃的方式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向部分职能部门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捷  卫佩娟  王璐  刘璐  周彤  周妮  
2016年10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对600万以上的海外高净值账户进行查询,对该征未征的企业或者个体补征税款并进行处罚。由此引起部分国内资金外逃,并引起我国汇率波动,本文针对资金外逃的方式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向部分职能部门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炜  
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政策是在经济过热 ,政府主要致力于抑制投资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膨胀的条件下建立的。尽管在 1998年以后 ,国家应对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经济趋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 ,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调整。财政收入政策的缺陷与税收征管的不到位相互交织 ,影响了财政政策调整目标的实现。不容置疑 ,税收征管的重点是防范税收收入流失 ,而目前税收流失的问题仍是一项非常严峻和棘手的问题 ,也是需要综合治理的难题。防止税收流失不仅需要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 ,也需要对财政收入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叶   唐为  
作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是理解我国企业经营绩效和创新水平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与历年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这一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财政收支缺口小的地区、中小型企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研究结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目标增长率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抑制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本文对理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为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宏彦  张念明  
税收的有效性一方面蕴含着效率、公平与稳定的积极职能,另一方面包含着对产权结构的效益负责的消极职能。税收有效性由国家征税权负责实施,征税权归属构成税收有效性的政治基础,征税权代议制由于在其内部结构中设置了平衡机制而成为实践税收有效性的现代制度基石。伴随着政治结构中利益集团的成型,征税权代议制导致多数联盟对少数者的歧视与强占,为确保税收有效性,需要从程序和实体两个侧面对征税权施加外在的宪法性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赵仁杰  
分税制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入权、税收征管权都呈现逐级上移的特征,这势必会弱化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建设职能。本文利用撤县设区改革,研究了收入和支出端的财政职权对县级政府征税努力和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县级政府财政自主权,新设区的财政收支明显下降,而市本级的财政收支则显著上升。第二,撤县设区弱化了县级政府征税努力,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率,不过仅限于区县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所得税,对国税局管理的增值税和2002年之后新企业的所得税没有影响。第三,撤县设区有助于扩大企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分税制框架下要实现企业的实质性减税,需要通过财政收支权力的同步调整来降低地方财政压力,形成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