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7086)
2022(6010)
2021(5400)
2020(4643)
2019(10449)
2018(10224)
2017(19446)
2016(10156)
2015(11337)
2014(11107)
2013(10744)
2012(9972)
2011(8894)
2010(9263)
2009(8912)
2008(8905)
2007(8094)
2006(7296)
2005(6917)
作者
(27828)
(23367)
(23075)
(22159)
(15083)
(11097)
(10473)
(8899)
(8679)
(8352)
(7972)
(7901)
(7660)
(7467)
(7453)
(7146)
(6867)
(6807)
(6619)
(6596)
(5925)
(5700)
(5568)
(5401)
(5271)
(5209)
(5193)
(5189)
(4630)
(4461)
学科
(40291)
经济(40196)
管理(35218)
(31304)
(28994)
企业(28994)
(14566)
方法(14454)
(13826)
中国(11681)
业经(11251)
(10349)
数学(10349)
数学方法(10190)
(9634)
(8528)
财务(8504)
(8487)
财务管理(8480)
银行(8479)
(8307)
金融(8305)
体制(8125)
(8076)
理论(8065)
企业财务(8035)
(7385)
(7302)
贸易(7296)
(7151)
机构
大学(144356)
学院(141132)
(61787)
经济(60503)
管理(53460)
研究(49903)
理学(45140)
理学院(44657)
管理学(43931)
管理学院(43655)
中国(39446)
(34101)
(30624)
科学(26420)
财经(25411)
(24205)
(22985)
(22667)
中心(22586)
研究所(21207)
(19607)
北京(19463)
经济学(19448)
财经大学(18822)
(18308)
(17826)
师范(17684)
业大(17396)
经济学院(17303)
(17218)
基金
项目(90624)
科学(72673)
研究(69250)
基金(67820)
(59114)
国家(58196)
科学基金(49991)
社会(46604)
社会科(44005)
社会科学(43994)
基金项目(35007)
(33831)
教育(31899)
自然(30287)
自然科(29571)
自然科学(29558)
自然科学基金(29038)
(28649)
资助(27176)
编号(26982)
(24037)
成果(23945)
(21286)
重点(20621)
国家社会(19958)
课题(19340)
(19064)
教育部(18978)
(18896)
(18581)
期刊
(73795)
经济(73795)
研究(48322)
中国(35161)
(29330)
管理(23401)
学报(20328)
科学(19087)
(18993)
教育(16973)
大学(16868)
(16395)
金融(16395)
学学(15610)
财经(13574)
农业(12085)
(11636)
经济研究(11586)
技术(11547)
业经(10336)
问题(9096)
(8488)
国际(8179)
世界(7570)
会计(7485)
财会(7156)
(7094)
(6683)
理论(6647)
(6630)
共检索到233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柏齐  
我国农村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成果,是把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下简称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责任制为农村集体经济找到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形式,推动着农业生产攀登新的高峰,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三强调,必须把家庭联产承包制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然而,当前有些地方没有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致使家庭联产承包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石宏伟  马新丽  
本文通过对在广大农村实行了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阐述了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伟大贡献,有着符合社会和农业自身要求的合理性;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江  张艳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在其诞生之初,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逐渐显露出某些局限性,对它的争论和怀疑也逐渐增多。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会议纪要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以及历史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一些阶段性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回顾,以求在未来农村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这一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守军  
本文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及实践经验分析入手,阐明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目前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不适应性,并对其改革与完善作了一些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具有制度建设上的"自下而上"、具体安排形式的多样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弹性以及公平优于效率等特性。本文在回顾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变的进程之后,认为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从变革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一层次入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本文在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按人均承包土地与市场经济要求集约效益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改按人均承包为按能承包,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本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理  
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的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研究表明,"公地的悲剧"问题恶化和相应的草原退化并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恰恰相反,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制不彻底。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应由政府和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同时,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要有所创新,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的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鼓励牧户共同治理草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兰虹  冯涛  
人地比例、耕作技术、土地产权制度之间的互动循环导致了中国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形成。中国目前人口与资源 (土地 )之间的紧张关系就是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结果 ,这一约束条件决定了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只能是朝着更加周密细致地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演进。从公社一级所有到三级所有、大队为基础 ,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直至承包期限由短期变为长期 ,由 1 5年变为 30年。这一步步的演进都是朝着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与收益权的方向回归 ,显现出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作用。由于历史时期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曦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单位变成了家庭,从而为亲情在家庭生产与分配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而亲情使家庭成员超越利益算计,愿意为家庭的和谐、繁荣与幸福作贡献,于是提高了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责任制成功的关键。理解这一点,对于如何发掘影响人们生活的民族文化并利用其正面因素大有裨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巴特尔  李主其  曹建民  
文章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梳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发展的原因,辩证地剖析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及其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明确了其未来变革的方向。研究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时期已经不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适时而稳步地深化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过程。根据由刘易斯提出,经过费景汉、拉尼斯等人进一步发展完善而成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经典理论模型,在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之中,如果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就可能出现一个农产品的短缺时期,而农产品的短缺极有可能导致粮食危机。由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过程中理论上存在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两难,乡镇企业工业化道路使我国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了这一问题,但后乡镇企业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这一两难困境最终呈现,如何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松山  李乐忠  
让农民租地长期耕种的办法好──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尝试王松山李乐忠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在中央农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梦熊  
一、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政策的精神实质1993年中央11号文件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第一轮15年期限将陆续到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党中央的这一决策完全符合目前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宝亮  邓宏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丰雷  任芷仪  张清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