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7)
- 2023(12775)
- 2022(10890)
- 2021(9855)
- 2020(8073)
- 2019(17996)
- 2018(17933)
- 2017(33500)
- 2016(18364)
- 2015(20882)
- 2014(21201)
- 2013(21057)
- 2012(20278)
- 2011(18645)
- 2010(19544)
- 2009(18531)
- 2008(18279)
- 2007(16785)
- 2006(15728)
- 2005(15225)
- 学科
- 济(93998)
- 经济(93869)
- 管理(55630)
- 业(49139)
- 企(39177)
- 企业(39177)
- 中国(28635)
- 地方(27425)
- 方法(24955)
- 农(23769)
- 制(22201)
- 财(21501)
- 业经(21424)
- 数学(20780)
- 数学方法(20497)
- 学(18338)
- 银(17302)
- 银行(17279)
- 融(16904)
- 金融(16902)
- 行(16723)
- 地方经济(16123)
- 农业(15950)
- 体(15068)
- 环境(14307)
- 发(13890)
- 贸(13863)
- 贸易(13844)
- 易(13255)
- 理论(12562)
- 机构
- 学院(272061)
- 大学(271324)
- 济(120094)
- 经济(117354)
- 研究(103705)
- 管理(95027)
- 中国(82658)
- 理学(77427)
- 理学院(76421)
- 管理学(75255)
- 管理学院(74719)
- 财(60495)
- 京(60170)
- 科学(58928)
- 所(53789)
- 研究所(47193)
- 中心(47024)
- 江(46915)
- 财经(44631)
- 农(41971)
- 经(39929)
- 北京(39750)
- 范(38603)
- 师范(38272)
- 经济学(37583)
- 州(37121)
- 院(37104)
- 省(34685)
- 业大(33726)
- 经济学院(33142)
- 基金
- 项目(160064)
- 科学(125453)
- 研究(122868)
- 基金(113140)
- 家(97079)
- 国家(96172)
- 科学基金(81479)
- 社会(78474)
- 社会科(74218)
- 社会科学(74205)
- 省(63206)
- 基金项目(57936)
- 教育(56148)
- 划(52543)
- 编号(50185)
- 自然(48487)
- 自然科(47255)
- 自然科学(47246)
- 资助(46794)
- 自然科学基金(46364)
- 成果(44106)
- 发(40328)
- 课题(37540)
- 重点(37072)
- 部(35227)
- 制(33992)
- 发展(33220)
- 展(32695)
- 创(32661)
- 国家社会(32291)
- 期刊
- 济(159245)
- 经济(159245)
- 研究(97971)
- 中国(69494)
- 财(47937)
- 农(41515)
- 管理(41246)
- 学报(37904)
- 教育(36922)
- 科学(36007)
- 融(35232)
- 金融(35232)
- 大学(29570)
- 农业(27123)
- 学学(27010)
- 技术(25795)
- 经济研究(25044)
- 业经(24438)
- 财经(23826)
- 经(20758)
- 问题(20218)
- 贸(16040)
- 图书(14623)
- 国际(14594)
- 世界(14546)
- 技术经济(14158)
- 业(13410)
- 坛(13023)
- 论坛(13023)
- 理论(12846)
共检索到469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文治
我所说地主制经济指整个地主经济体制,即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包括农民所有制及各类官公田地在内的土地关系整体,并由以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地主制经济的内核主要是自耕农和租佃农两种独立的个体经济。地主阶级的封建权势和剥削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也随之亦步亦趋,只是有程度的不同,两类农民都不例外。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两大阶级之间,由尊卑贵贱所形成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新颖
在现代汉语百年发展历程中,成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分为新成语的出现和旧成语的变化。新成语的出现体现为产生的阶段性、来源的多样性和语义透明度的复杂性。旧成语的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变化体现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色彩意义的变化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贬义的中性化。语法层面的变化则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的及物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成语 百年发展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新颖
在现代汉语百年发展历程中,成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分为新成语的出现和旧成语的变化。新成语的出现体现为产生的阶段性、来源的多样性和语义透明度的复杂性。旧成语的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变化体现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色彩意义的变化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贬义的中性化。语法层面的变化则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的及物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成语 百年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经济史学大师汪敬虞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汪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载,废寝忘食,奋力开拓,教书育人,著述丰硕,桃李成林,无论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汪公艰辛探索、确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曲折历程和特殊贡献,更是值得大书一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命题,最先是严中平先生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严老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在编写组内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并在组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当时因编写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空泛,未能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关键词:
经济统计 经济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支平 冯其洪
<正>对于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两代来说,农业生产仍被放在民生的首要位置,它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基础,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太祖说:“比年以来,时岁颇丰,民庶给足,田里皆安,若可以无忧也”;~((1)) 清圣祖认为:“农事实为国之本”。~((2)) 可以说,农业生产是探索明清经济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然而,虽然“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对明清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研究得较为全面、系统的著作问世,且如江泰新、苏金玉两位研究员所指出的“人们研究农业生产时……很少与人口变动联系在一起”,~((3)) 以往研究存在着只侧重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不足。故而,两位研究员合作撰写了《明清农业经济发展变化与启迪(1368—1911)》一书,在总结数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明清时期农史全貌的图卷,不仅为学界系统整理了相关史料与数据,亦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巍巍
晚清入华西人群体对开埠后的福州城市社会经济给予了多方位的微观考察和描述。通过西人的笔触,可以更为直接和细致地窥见通商口岸城市在西力冲击和延续传统格局的双重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气象,深刻反映了通商口岸城市逐渐步入近代化历程的因应转型之趋势。
关键词:
晚清 福州 社会经济 西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依据我国改革的五个阶段依次叙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概括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就。依据改革过程在各个阶段的特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过程 成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波
陈云关于发展新中国经济的思想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在许多时期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不仅已经成为国内许多人士的共识,而且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赞扬。比如,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论到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时就曾指出:“陈云的政策性建议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国内提出的最合理化的发展选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祺
探讨了明代云南边饷的供应与官豪的形成的关系,并论述了其社会影响。指出明朝依靠军屯、盐法开中等手段,已不足以维持云南边疆因战事不断而引起的粮饷等军需供给。在战争影响屯田制度走向瓦解的情况下,政府只能转向依赖屯区日益壮大的官豪集团提供粮饷等后勤保障,官豪集团成为了粮饷的主要提供者,并通过提供粮饷保持、扩大了自己的权势。这样,地方各族官豪在朝廷实质支持下最终发展成为掌控边疆地方政治、经济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粮饷政策 官豪 社会变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彩云 陈宾
为了分析行政中心迁移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状态空间分析模型。此模型通过构建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可以对各个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更好的刻画。实证分析工作针对青岛市行政中心迁移案例展开,实证结论显示行政中心迁移,全面促进了青岛市市南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良华 刘文鹏
以 192 0年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成本计量模式已面临着“相关性消失”的严峻挑战 ,80年以后突破会计账户约束的新成本计量正在形成。从历史角度来考察成本计量模式演进过程 ,可以更好地理解成本计量与企业管理发展的关系 ,从而揭示出成本计量的内在发展规律。
关键词:
成本计量模式 成本会计 多维成本概念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福民
本文主要从历史角度梳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对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早期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历史学研究视域从政治、外交转向到社会经济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学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吸收是促使经济史产生和发展的多种力量。
关键词:
经济学 历史学 社会学 经济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腾
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十九世纪上半期提出的后发国家的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虽然其中的关于国家干预和关税保护的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甚至遭受诸多非议,但是却开启了从后进国角度谈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先河。李斯特经济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在后来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进程中大多得到了体现和验证,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以最终得出,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发展阶段,从本国的历史发展经验中总结出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走一条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小乐 魏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水平协同发展,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市管县体制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夜间灯光和经济统计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方法评估1993—2007年市管县体制确立过程中新设市辖区的发展绩效。结果显示:第一,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对新设市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市管县改革一方面促使新市辖区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实现了地级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集聚。市管县体制的确立使新地级市政府成为完整的行政主体,其经济发展主动性显著提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中等城市化初始集聚过程,形成了产城相互促进的发展路径,这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化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