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
2023(10)
2022(5)
2021(3)
2020(5)
2019(6)
2018(1)
2017(1)
2016(5)
2015(2)
2014(5)
2013(2)
2012(3)
2011(2)
2010(3)
2009(3)
2008(3)
2007(1)
2006(1)
2004(3)
作者
(11)
(8)
(8)
(8)
(7)
(6)
(5)
(5)
(5)
(5)
(5)
(5)
(5)
(5)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学科
(34)
农业(30)
(27)
经济(27)
(17)
业经(16)
农业经济(16)
(16)
发展(15)
(15)
管理(15)
建设(12)
(12)
经济建设(12)
(12)
贸易(12)
电子(11)
网上(11)
网上贸易(11)
(7)
地方(7)
计划(7)
分配(5)
技术(5)
收入(5)
中国(4)
地方经济(4)
方法(4)
(4)
银行(4)
机构
学院(57)
大学(52)
(32)
经济(32)
研究(25)
中国(22)
(21)
农业(18)
管理(17)
理学(16)
理学院(16)
管理学(16)
管理学院(16)
(15)
发展(15)
(15)
(13)
研究所(13)
(12)
(11)
科学(11)
业大(10)
中心(10)
(10)
农业大学(9)
科学院(9)
经济学(9)
经济学院(9)
中国农业(8)
师范(8)
基金
项目(48)
科学(41)
研究(39)
基金(34)
社会(31)
国家(30)
(30)
社会科(30)
社会科学(30)
科学基金(29)
国家社会(17)
(16)
(16)
(15)
教育(15)
(13)
中国(13)
(13)
发展(12)
(12)
编号(12)
基金项目(11)
科学研究(11)
科研(11)
自然(11)
重大(11)
人文(10)
农业(10)
(10)
自然科(10)
期刊
(30)
(29)
经济(29)
农业(22)
中国(20)
大学(17)
科学(16)
学学(15)
学报(15)
研究(15)
(13)
社会(13)
(12)
社会科(12)
社会科学(12)
世界(7)
业经(7)
技术(7)
(7)
业大(6)
农业大学(6)
技术经济(6)
教育(6)
会计(5)
农林(5)
(5)
科技(5)
科技大(5)
科技大学(5)
管理(5)
共检索到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珠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是一种资源 ,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对信托业而言 ,信用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可否认 ,中国信托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特别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 ,虽有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当今社会信用不足和信用不良是中国信托业陷入困境的深层次根源。所以 ,加强社会信用基础建设 ,进而完善各项信托制度 ,是重振中国信托业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93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内部审计协会。截至2011年年底,协会共有单位会员194个,个人会员2366人。全省共有内部审计机构2839个,内部审计人员11126人,其中有4195人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全省内部审计机构在2011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金荣  刘勇  
现有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组织行为规范不足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只将村民自治组织即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唯一的正式组织 (准行政组织 ) ,对其工作的监督则统一由乡级党组织来依法实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克难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以来,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用、风险的防范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金融机构个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但是基层金融机构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由于信用报告解读标准不一、理解层次各异及判断执行标准不同等原因,造成部分客户在金融机构贷款申请和信用卡的申领被拒绝,导致少数当事人对个人信用报告产生异议,发生纠纷,直接影响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基层更好的应用。应引起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制定信用报告解读及执行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施嘉岳  李强  
区域性市场作为支撑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重要平台,其发展历程已经证实了自身在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该文首先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转型的趋势及要求指出了区域性市场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之后分析了它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城镇化融资、公共资源和要素市场整合方面的前景与功能;再后在总结区域性市场运行与监管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市场发展举措;最后提出了建立分工协作的区域性市场监管体系,并在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两个层面提出较为系统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静  
有效规范农村扶贫档案管理是实现村务公开及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受思想意识、资金投入、业务素质以及机制建设等因素制约,农村档案管理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档案资料整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加大宣传、增加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训、健全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规范农村档案管理工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进  姚启和  
科技创新对高等学校加快创建高水平理科提出了要求。然而 ,当前高等学校中存在着理科院系学术评价标准不规范现象 ,影响着理科院系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对某些重点理工科大学理科院系学术水平评价状况的考察 ,分析了影响理科院系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 :学术水平评价标准的规范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俊山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对不同机构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的各类用户做出了约束。其推广和实施有助于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平稳运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祥耀  
最新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41号 (IAS41 )“农业”项目 ,对有关农业资产如“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全新的设想 ,它主张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计量 ,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的损益帐户 ,这对传统的会计做法是一大改进。本文探讨了IAS41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 ,以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取代传统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是世界会计发展的趋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志群  
文章探讨了我国在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下制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必要性,回顾了相关领域的三项重要能力建设工程和科研课题,展望了未来我国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提出了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中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璨  蓝璇  王家华  
由于盈利驱动以及监管套利的需要,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近年来成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重点,是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因其流动性差、信息披露不充分、资金空转而链条复杂等问题,累积了大量的风险隐患。文章在重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现状、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因、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商业银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对策建议,包括推进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产品风险落实到责任主体从而加大风险控制、加强非标债权资产业务的信息披露和穿透式管理与协同治理等,以维护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俊廷  
研究目的:探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准成员制度的应然目的,并厘清准成员的群体定位、认定规范与权利构造。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准成员制度不是集体基本保障功能的延伸,而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引入”、助力农村地权制度科学化的功能制度。准成员群体定位不应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第16条所局限,而宜以非集体成员中的产业农民与乡土成员群体为核心;其认定规范宜构造为逐级具象的多层次规范体系,且应设置准成员登记簿与权利附注规范。在准成员权利构造上,不仅应排除集体成员专属的土地权利,还应排除所有以集体地权为基础之收益的分配权;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引,宜赋予准成员有偿取得附期限与义务之新型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格。研究结论:创设准成员制度可使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更加周延,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不足,立法应予完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大任  
本文从东北地区大家庭解体后乡村互惠协作规范的生成这一实例出发,对学界存在激烈争议的道义经济与获利经济两种对立范式进行重新解读。由于亲缘关系在东北村落的构建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东北新垦区农业生产以家庭成员分工协作的大家庭农场为主。此类农场通过对其内部生产投入与消费行为的统筹配置实现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的最大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分家的进行,大家庭趋于逐步瓦解的命运。家庭原有的生产协作和生存保障等功能也随之消失。分解出的小农户在生存压力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协作,扩大了公共资源,并为生计艰难者提供了某种生存上的保障,最终促成了该地乡村社会中互惠道义规范的构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艳中  
劳工权益保障的一些国际通行规范为维护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提供了新的思路。以SA8000为例解读这些规范可以发现规范主要目的还是基于人权保障。中国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劳动权益却相对缺失。对于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法规执行不力、行政措施薄弱的现状,只要适当注意一些问题环节,中国推行国际规范并发挥其杠杆作用,可以成为平衡劳资关系、开辟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