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9)
2023(3938)
2022(3177)
2021(3095)
2020(2607)
2019(5877)
2018(5722)
2017(9744)
2016(5535)
2015(6594)
2014(6373)
2013(5963)
2012(5587)
2011(5161)
2010(5509)
2009(4848)
2008(4894)
2007(4744)
2006(4342)
2005(3763)
作者
(14349)
(11805)
(11667)
(11281)
(7434)
(5577)
(5472)
(4616)
(4527)
(4510)
(4064)
(3972)
(3956)
(3746)
(3668)
(3661)
(3581)
(3434)
(3429)
(3354)
(3011)
(2976)
(2955)
(2879)
(2819)
(2765)
(2714)
(2663)
(2419)
(2362)
学科
(17080)
经济(17064)
管理(12614)
中国(8511)
教育(8494)
(7452)
(5984)
企业(5984)
地方(5610)
(5585)
理论(5286)
教学(4626)
政治(4401)
思想(4188)
业经(4072)
(4008)
方法(3998)
思想政治(3971)
政治教育(3971)
治教(3971)
德育(3930)
(3720)
工作(3671)
(3570)
农业(3516)
关系(3383)
学校(3355)
(3271)
(2920)
数学(2858)
机构
大学(69317)
学院(64723)
研究(24588)
(20893)
经济(20153)
管理(19834)
中国(18529)
(16653)
理学(15796)
理学院(15494)
管理学(14850)
管理学院(14719)
科学(14493)
(12783)
(12681)
师范(12590)
(11894)
(11670)
教育(11613)
中心(11495)
北京(11096)
(10570)
研究所(10406)
(10112)
师范大学(9986)
技术(9648)
(9485)
(8933)
业大(8821)
职业(8617)
基金
项目(39210)
研究(33276)
科学(29882)
基金(24766)
(20918)
国家(20677)
社会(18758)
教育(18206)
社会科(17314)
社会科学(17308)
科学基金(17167)
(16413)
编号(15130)
成果(14636)
(13958)
课题(12632)
基金项目(12463)
(11190)
大学(10346)
资助(9939)
自然(9809)
自然科(9564)
自然科学(9561)
重点(9434)
自然科学基金(9361)
项目编号(9011)
(8811)
规划(8783)
(8583)
(8450)
期刊
(30234)
经济(30234)
中国(27896)
研究(26634)
教育(26263)
学报(11194)
(10463)
大学(10197)
管理(9603)
(9584)
图书(9381)
科学(8572)
技术(7989)
书馆(7440)
图书馆(7440)
学学(7371)
农业(7275)
职业(6861)
高等(6102)
(6080)
金融(6080)
高等教育(5212)
(4627)
论坛(4627)
经济研究(4471)
业经(4443)
(4350)
财经(4246)
技术教育(3823)
职业技术(3823)
共检索到12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权  
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根本","坚持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从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效用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德国、日本、韩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上的做法,建议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委托专门机构,开展独立评价,重视国际专家在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资政建言作用;发布战略领域,优化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相互平衡又统一于国家建设;践行阳光评价,力推动态调整,以严肃的评价效用增强入选大学危机意识和候补大学进取信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文辉  刘敏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和平  顾秉林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百年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予以充分肯定,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中  刘志民  
对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资金使用与组织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相关计划启动早,项目规划系统,可操作性强,执行效率高,建设速度快,效果较明显;印度相关计划启动晚,项目规划构想多于实践,政策摇摆不定,执行效率低,进展不大。考虑到大学创新、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印度仍有发展潜力和迎头赶上的可能。中国若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上继续领先、取得最后的成功,除发挥资源整合、效率执行等方面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本文以"官本位"意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分析了它对建设一流大学的深刻影响,论证了克服"官本位"社会意识是建设一流大学基本前提的命题,提出了解决"官本位"意识的几个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惠柱在《文汇报》(5月30日)撰文说:硬件意义上的"一流课堂"我们已经有了不少,但就授课内容和质量来看,一流的课堂还实在不多。在大学课堂上,公开课、讨论课和操作课,这三种课堂的形态很不一样,不同的课堂是不同类型角色的表演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宪洲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媛  宋旭  
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作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导向。这一理念为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通过阐述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提出背景和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来理清思路,分析"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探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  张茂聪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建设文本的综合分析,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应着重在防范政策负效应,消融政策壁垒以及构建多元考评机制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凤昌  王艳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在哈佛大学担任10年校长的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计划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