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7)
- 2023(7522)
- 2022(5674)
- 2021(5104)
- 2020(4113)
- 2019(9019)
- 2018(9189)
- 2017(18508)
- 2016(10067)
- 2015(11144)
- 2014(11206)
- 2013(11147)
- 2012(10116)
- 2011(8952)
- 2010(9189)
- 2009(8622)
- 2008(8253)
- 2007(7899)
- 2006(7352)
- 2005(6687)
- 学科
- 济(49253)
- 经济(49201)
- 农(44894)
- 业(34033)
- 农业(29709)
- 管理(19456)
- 业经(15802)
- 中国(15230)
- 方法(14122)
- 地方(13323)
- 企(13023)
- 企业(13023)
- 数学(12958)
- 数学方法(12903)
- 发(11234)
- 税(10528)
- 农业经济(10129)
- 税收(10013)
- 收(9961)
- 发展(9770)
- 展(9760)
- 财(9626)
- 制(9597)
- 村(9191)
- 农村(9180)
- 收入(8151)
- 土地(7828)
- 体(7784)
- 策(7728)
- 人口(7408)
- 机构
- 学院(142416)
- 大学(136332)
- 济(66441)
- 经济(65301)
- 管理(52397)
- 研究(50851)
- 农(46466)
- 理学(45103)
- 理学院(44720)
- 管理学(44039)
- 管理学院(43824)
- 中国(40682)
- 农业(35030)
- 科学(29505)
- 财(29244)
- 京(28058)
- 业大(27900)
- 所(25787)
- 中心(24244)
- 江(23575)
- 研究所(23003)
- 财经(22111)
- 农业大学(21406)
- 经(20224)
- 经济学(20214)
- 省(19131)
- 经济学院(18496)
- 经济管理(18209)
- 州(17714)
- 范(17694)
- 基金
- 项目(92854)
- 科学(73306)
- 研究(71543)
- 基金(67119)
- 家(58242)
- 国家(57646)
- 科学基金(48922)
- 社会(47879)
- 社会科(44971)
- 社会科学(44962)
- 省(37799)
- 基金项目(35501)
- 编号(30743)
- 教育(30086)
- 划(29698)
- 自然(28256)
- 农(28021)
- 自然科(27574)
- 自然科学(27570)
- 自然科学基金(27083)
- 资助(25702)
- 成果(24307)
- 发(22929)
- 部(20828)
- 国家社会(20577)
- 重点(20520)
- 课题(19969)
- 创(19283)
- 发展(19257)
- 性(19070)
共检索到225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红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增长相对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问题长期以来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众多复杂因素中,带根本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数量过多,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有效提升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推动城乡发展良性循环,全面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红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比仍显缓慢,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足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新型城镇化可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受教育水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因此,发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力度,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子联
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农地制度、户籍制度和支农政策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制度调整的"增收效应"表现在:第一,由农地使用权期限的延长所带来的"收益保障效应"和"成本分摊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该效应的发挥应以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第二,城乡分割的长期存在使得户籍放松政策难以发挥"增收效应",后续政策应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第三,财政金融支农政策通过对经营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投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第四,相较于"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而言,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南北地区差异"更为明显,且南方农村具有较强的"增收效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增收 户籍管制 农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岳
着力解决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问题,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剖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同时,对加快城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增收 模式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晶
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何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增收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通过对2006年至2011年河南省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城镇化 灰色关联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祝滨滨 吴明东 杜磊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东北地区应加快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提升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群的扩散效应和带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原则,大力提升城镇的经济实力和支撑能力,发展合作经济、特色经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更好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资源型城市多元化发展路径,科学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提前布局资源型产业的接续替代工作,依托优势资源,探索资源型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强沿边城市对外流通关键节点建设,打造东北地区中心流通关键节点城市,科学定位地区过渡流通关键节点城市,逐步降低区域内物流运输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潇克 莫蕙
基于2010年和2015年我国192个地级市农民人均收入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OLS模型会高估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本地效应,但却低估了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本地效应为主,周边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不会对本地农民收入增加产生显著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大幅度降低出行时间、扩大出行半径,从而带来经济聚集活动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应该配套深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使得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最大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美洲 韩兆洲
本文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揭示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民收入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分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路径响应问题。本文的最终结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工业化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发展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聂青平
农业市场化就是改变农村几千年来传统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的经营方式,建立起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使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和农产品全部进入市场。按照农业市场化的要求,要使樟树市农业早日适应市场需求,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永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优智 侯海青
国内众多研究表明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对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分析陕西城镇化水平与农民增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陕西1978-2008年的时间时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相关方法,本文实证研究了陕西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一定滞后期数上,陕西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陕西农民收入的增长有助于城镇化的推进,两者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
陕西 城镇化水平 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伟艳 方天堃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进程中为克服新的矛盾和问题,由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促进专业化分工、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民增收难等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也是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光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之源,是农村发展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辽宁,就要抓好农民增收。前几年辽宁出现了农业效益下降,农民增收趋缓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省应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拓展渠道,突出重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面提高,实现大发展,促进大增收。为此全省应突出抓好十大增收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