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4)
2023(7198)
2022(6073)
2021(5615)
2020(4655)
2019(10447)
2018(10174)
2017(20020)
2016(10908)
2015(12037)
2014(11832)
2013(11666)
2012(10855)
2011(9966)
2010(10186)
2009(9128)
2008(8958)
2007(8169)
2006(7453)
2005(6515)
作者
(31103)
(26403)
(25979)
(24729)
(16552)
(12299)
(11819)
(10133)
(9930)
(9530)
(8791)
(8551)
(8355)
(8237)
(8170)
(8093)
(7871)
(7866)
(7428)
(7388)
(6506)
(6431)
(6297)
(5970)
(5915)
(5875)
(5815)
(5573)
(5319)
(5301)
学科
(47565)
经济(47533)
(33492)
管理(31292)
(24420)
企业(24420)
方法(18438)
(17169)
数学(16244)
数学方法(16049)
业经(12112)
中国(12095)
农业(11676)
地方(11419)
(10319)
产业(10245)
(9111)
(9087)
贸易(9084)
(8835)
技术(8720)
(8520)
(7875)
环境(7314)
及其(6600)
地方经济(6448)
(6418)
银行(6392)
理论(6277)
(6262)
机构
学院(157199)
大学(153951)
(71351)
经济(70030)
管理(63373)
理学(55014)
研究(54676)
理学院(54418)
管理学(53619)
管理学院(53319)
中国(40529)
科学(31926)
(31766)
(30671)
(28844)
(27153)
中心(24897)
研究所(24569)
(24550)
业大(24238)
财经(23760)
农业(22620)
(21553)
经济学(21338)
(20085)
师范(19907)
北京(19623)
(19364)
经济学院(19268)
(18872)
基金
项目(105488)
科学(85075)
研究(78708)
基金(77241)
(66921)
国家(66355)
科学基金(57540)
社会(51714)
社会科(49280)
社会科学(49271)
(42117)
基金项目(40470)
自然(36142)
教育(35557)
自然科(35299)
自然科学(35291)
(34945)
自然科学基金(34727)
编号(31671)
资助(31272)
成果(25324)
(24889)
重点(23726)
(23555)
(22705)
课题(22117)
国家社会(21530)
创新(21135)
发展(20652)
(20336)
期刊
(80192)
经济(80192)
研究(47384)
中国(31411)
(26919)
管理(23683)
科学(22084)
学报(21665)
(21254)
农业(18622)
大学(17119)
教育(16378)
学学(16191)
(14873)
金融(14873)
业经(14649)
技术(14208)
经济研究(13159)
财经(11503)
问题(10636)
(10154)
(9568)
技术经济(9018)
(8506)
科技(7920)
商业(7794)
现代(7750)
(7389)
统计(7385)
世界(7285)
共检索到235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本文认为,"政府是否需要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一个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的旨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质量的产业政策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对理论的误解:一是混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概念,导致各级政府和大小经济体都朝着同一方向和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恶性竞争并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不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内生于生产要素的结构和质量"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时与市场机制错位,产业政策作用的重点错误地置于产业、企业和产品,而不是生产要素的结构和质量,甚至讨论"政府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实施产业政策"这样的伪问题。我们的建议是,把政府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质量的产业政策作用的重点转移到生产要素上来:一是政府应保护自然要素、提高自然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并保障可持续利用;二是政府应直接或间接地积累公共物质资本,主要是投资建设各类公共基础设施;三是政府应通过加强教育和优化教育结构,积累人力资本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有意识地把国家的教育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接起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普惠化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逐步改革现有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让职业教育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四是政府应优化科学技术投入结构,强化技术资本积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县级物价机构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上来山西运城地区在农村管理上有较大突破,全区各县市物价局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管理经验,已形成了制度,得到了充分肯定.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仅去年一年,地委行署发出10多份文件,把农村物价管理摆上议事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晓燕  梁丽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竹康  
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何竹康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进一步系统化和政策化了。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八方  崔晓雁  
自 1 98 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 ,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规模有了一个适当发展之后 ,应适时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来。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 ,提高培养质量是下个世纪我国人才参与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前提条件 ,是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追求的目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来 ,首先应有质量意识 ,应坚持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改革 ,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制度和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应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高质量的导师队伍为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拉扎利·卡西姆  郭楚  
2014年11月初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在北京忙碌紧张的高层外交见证了中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同时也将见证中国将区域经济领导权从传统领导者——美国的手中夺取过来。这次峰会无疑是北京的一次实力秀。北京做到了展示符合其身份的形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领导着这个地区迈向亚太自贸区(FTAAP)。对于中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项明强  胡耿丹  
针对聋人的视觉注意特征存在视觉注意缺陷和视觉注意补偿两种分歧观点,文章分别阐述了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实验研究证据,并提出了可统合这两种观点的视觉注意资源分配改变的看法:聋人的视觉注意资源分配从中央视野转移到边缘视野。在此基础上,建议聋校提供可预测的学习环境,以降低边缘视野信息所产生的干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穆建新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周清  
四川省什邡县是闻名全国的计划生育先进县。该县总人口3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农业人口每人平均耕地1.1亩。1979年每人平均从集体获得的收入为150元。1978年人口出生率降至8.7‰,死亡率降至6.1‰,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70年的32‰下降到2.6‰。计划生育率高达99.3%。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按计划发展人口的新阶段。今后还要不要进一步控制人口,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他们在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转移的道路上,又赢得了喜人的进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伟  
我国财政改革重心转移到支出领域后,应重视支出规模、支出结构、支出约束三方面存在的 若干问题,本文讨论了相关问题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相宇  彭培慧  
产业政策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指导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文章以2010-2017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断点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效果上,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及大规模企业。作用机制上,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政府加大补贴发放,并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同时,产业政策可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