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9)
- 2023(10748)
- 2022(9131)
- 2021(8671)
- 2020(7432)
- 2019(17052)
- 2018(16959)
- 2017(33236)
- 2016(17638)
- 2015(19731)
- 2014(19447)
- 2013(18651)
- 2012(16752)
- 2011(14647)
- 2010(14405)
- 2009(12785)
- 2008(12193)
- 2007(10445)
- 2006(8531)
- 2005(6841)
- 学科
- 济(69650)
- 经济(69463)
- 管理(49863)
- 业(48723)
- 企(42012)
- 企业(42012)
- 方法(39324)
- 数学(34289)
- 数学方法(33648)
- 财(18288)
- 农(17457)
- 中国(17196)
- 业经(15249)
- 理论(14061)
- 学(13427)
- 务(12204)
- 财务(12147)
- 财务管理(12126)
- 和(11634)
- 企业财务(11576)
- 技术(11545)
- 贸(11263)
- 贸易(11258)
- 农业(11238)
- 制(11201)
- 地方(11059)
- 易(10987)
- 环境(9326)
- 划(9208)
- 银(9128)
- 机构
- 学院(238339)
- 大学(237102)
- 管理(96445)
- 济(95120)
- 经济(93321)
- 理学(85469)
- 理学院(84590)
- 管理学(82691)
- 管理学院(82243)
- 研究(72569)
- 中国(52437)
- 京(47503)
- 科学(45502)
- 财(42722)
- 农(37795)
- 业大(36700)
- 财经(35553)
- 所(34640)
- 中心(34599)
- 江(32985)
- 经(32646)
- 研究所(31991)
- 经济学(29989)
- 农业(29810)
- 范(29629)
- 师范(29287)
- 北京(28479)
- 经济学院(27206)
- 财经大学(27059)
- 院(26599)
- 基金
- 项目(174535)
- 科学(139402)
- 基金(129566)
- 研究(124449)
- 家(113357)
- 国家(112455)
- 科学基金(98405)
- 社会(81248)
- 社会科(76266)
- 社会科学(76243)
- 基金项目(68507)
- 省(68418)
- 自然(65728)
- 自然科(64354)
- 自然科学(64339)
- 自然科学基金(63189)
- 教育(59844)
- 划(57686)
- 资助(53539)
- 编号(49335)
- 重点(39175)
- 部(39124)
- 成果(37952)
- 创(37334)
- 发(36085)
- 创新(34762)
- 科研(34372)
- 教育部(34166)
- 国家社会(33753)
- 课题(33364)
共检索到320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利锋
技能错配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与异质性技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而分析技能错配造成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发现:(1)技能错配缓和了逆向冲击下高技能劳动力的失业,但代价是低技能劳动力失业更大幅度的增加;(2)技能错配引起了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3)技能错配相对改善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福利,而代价则是低技能劳动力福利状况的恶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技能错配引致的技能退化,并分析了存在技能退化的条件下技能错配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指出,无论是否存在技能退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建奇 张抗私
职业不匹配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未得到既有文献的深入考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O*NET工作内容分析数据构造多维技能错配变量表征职业不匹配程度,研究职业不匹配对劳动者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职业不匹配通过抑制劳动者接受在职培训、获取绩效工资、获得职位晋升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导致其遭遇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后果在女性、大学生和年长者群体中更为严重,并且难以通过职业转换来缓解。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平均职业匹配程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19%~29%。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可以提高职业匹配程度,缓解职业不匹配带来的不平等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匹配程度的提升是中国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共同富裕”两大政策目标的重要依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和阿特金森的广义均值不平等测度理论,构建了一种考虑分布不平等影响的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和组成福利指数的子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了该指数具有"子群一致"和"路径独立"的特性,并对2000—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平等对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影响显著且有逐步扩大趋势;我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子维度福利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城市社会福利更快增长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福利指数 不平等 城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群峰
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框架下研究教育投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将其影响区分为要素结构效应和要素回报效应,采用Firpo提出的RIF回归分解方法,检验1995~2013年间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与要素回报效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却在更大程度上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总效果最终仍然为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上升应该归因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志成 闫佳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王雯玥
本文构建了基于Calvo定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在技术冲击,产出冲击以及利率冲击下盯住不同通胀指标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以及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福利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下,盯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货币政策在外生冲击下变动较小,恢复较快,且社会福利最优。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时,盯住CPI通货膨胀更加合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王雯玥
本文构建了基于Calvo定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在技术冲击,产出冲击以及利率冲击下盯住不同通胀指标宏观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以及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福利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下,盯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货币政策在外生冲击下变动较小,恢复较快,且社会福利最优。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时,盯住CPI通货膨胀更加合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葵 王国成
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选择理论的视角探讨收入分配问题,并利用社会福利泛函方法重新解释了AKS不平等度量。文章指出并证明了:在标准福利主义假设下,如果一个社会福利函数满足凹性、连续性、匿名性、单调性和规范齐次性,且其所对应的代表性效用函数是一个严格递增的凹函数,则必定存在一个相应的AKS不平等指数;进一步利用纳什和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分别构建了纳什-阿金森指数和罗尔斯主义AKS指数,后者独立于代表性效用函数的正单调变换,且放松了凹性假设;最后,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别进行了不同指数的测算与比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欧阳葵
本文试图探讨关于经济增长与不平等的综合社会福利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福利评价体系一般面临两个困难:找出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和关于收入的个人效用函数。为此,本文把效用函数和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化为满意度函数,并证明了,唯一满足齐次性和对称性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满意度的几何平均,不存在常弹性或常相对风险规避的个人满意度函数,常二阶弹性的个人满意度函数意味着效用的收入弹性递减。以地区收入分配为例,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地区不平等有长期增加趋势,若综合考虑收入增长与不平等,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靳文惠
本文讨论了缴费基数限额如何通过改变个体缴费负担、储蓄-教育决策和养老金收入,以及代际收入分配影响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缴费基数限额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和缴费后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养老金差距,对代际收入差距影响不明确,这使收入不平等在短期内下降,在长期内上升。缴费基数限额在短期内降低了社会福利,在长期内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模糊。适当调低下限并调高上限可以达到降低收入不平等并且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奥 谭娅 龚六堂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缴费率偏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的双重问题,划拨国有资本收入补充养老保险是走出当前困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内生生育选择和子女教育投入选择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引入国有资本收入划拨养老保险的政策,分析了改变划拨份额和调整社保费率对人均福利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划拨政策和提高社保费率的政策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划拨国有资本收入补充养老保险会加剧收入不平等,但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社会人均福利水平。相反地,提高社保费率会降低收入不平等,但人均福利水平也随之降低。进一步地,本文发现配合实施划拨政策和调整社保费率能够同时实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和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吉鹏 葛鑫 毛盛志
识别和区分家庭住房需求和资产配置受生命周期、代际和时间的不同影响,对于准确把握房地产和金融资产需求的长期趋势,推进相关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房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房产拥有率高、占比大,而其它金融资产比例较低;首套房购买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住房拥有率在40岁前后达到高点;房价对不同代际和户籍身份的家庭有不同影响,年轻人和新移民的购房支出高、房贷压力大。基于上述事实,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和禀赋异质性的分析住房需求决策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发现:更好的人力资本和初始禀赋对住房拥有和房产配置均有正向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教育年限增加了收入,但是推迟了就业和婚育,导致首次购房年龄延迟;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禀赋提升会增加房产持有,挤出金融资产配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利锋
服务部门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实特征。基于这一事实,构建包含定制型服务、商业服务与规模化服务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以及最优货币政策的特征。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了各类服务部门产出以及各部门通胀水平;考虑服务部门通胀的货币政策相对降低了产出并引起各部门通胀、工资膨胀更大幅度上升;最优货币政策则要求货币政策盯住目标考虑工资膨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将工资膨胀考虑在内的拓展型泰勒规则的动态效应。结果显示,相对基准政策机制而言,拓展型泰勒规则对于宏观经济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效应,并显著降低了货币政策引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坤望 陈嘉诚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宾 金一 曾志雄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供给可变的内生增长模型,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引入资本拥有量和劳动技能的双重异质性,并导出将这两种异质性与收入不平等联系起来的公式。分析表明,它们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只有在以资本与技能异质性的相对量为条件时,才能得到确定的增长-不平等关系。另外,拓展的模型则考虑了劳动市场不完全性对增长和收入不均等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解释
收入不平等与货币政策:基于异质性家庭的视角——货币政策盯住目标应该纳入收入不平等吗?
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基于包含时变通胀目标的DSGE模型
教育融资体制对代际流动性与不平等程度的动态影响:基于OLG模型的分析
能源价格、环保技术与生态环境质量——基于包含碳排放DSGE模型的分析
房产税改革会对经济产生冲击吗?——基于包含异质性家庭的DSGE框架分析
中国居民财富不平等的测算修正、异质性与驱动机制
异质性要素回报、随机冲击与残差收入不平等
财政政策冲击对社会福利及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
股价波动、社会福利与货币政策制定——基于中国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