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8)
- 2023(15548)
- 2022(13351)
- 2021(12489)
- 2020(10403)
- 2019(23936)
- 2018(23475)
- 2017(45149)
- 2016(24118)
- 2015(27231)
- 2014(26957)
- 2013(26297)
- 2012(24033)
- 2011(21478)
- 2010(20930)
- 2009(18756)
- 2008(17952)
- 2007(15382)
- 2006(13201)
- 2005(11222)
- 学科
- 济(95618)
- 经济(95517)
- 管理(70110)
- 业(66491)
- 企(55906)
- 企业(55906)
- 方法(47977)
- 数学(41577)
- 数学方法(41025)
- 农(25004)
- 贸(24845)
- 贸易(24833)
- 易(24106)
- 中国(23605)
- 财(23161)
- 业经(21073)
- 学(21012)
- 技术(19443)
- 地方(18230)
- 理论(16851)
- 农业(16716)
- 务(15086)
- 财务(15013)
- 财务管理(14981)
- 制(14834)
- 和(14818)
- 环境(14799)
- 企业财务(14114)
- 划(12968)
- 银(12343)
- 机构
- 大学(340188)
- 学院(338217)
- 管理(135875)
- 济(134949)
- 经济(132170)
- 理学(119174)
- 理学院(117922)
- 管理学(115690)
- 管理学院(115112)
- 研究(111968)
- 中国(79706)
- 京(71336)
- 科学(70865)
- 财(57550)
- 农(56296)
- 所(55152)
- 业大(53633)
- 研究所(50884)
- 中心(50752)
- 财经(47623)
- 江(47108)
- 农业(44573)
- 北京(44077)
- 范(43710)
- 经(43594)
- 师范(43195)
- 院(41923)
- 经济学(40366)
- 州(38231)
- 技术(37690)
- 基金
- 项目(244106)
- 科学(191592)
- 基金(177632)
- 研究(176113)
- 家(156262)
- 国家(155035)
- 科学基金(132856)
- 社会(110135)
- 社会科(104477)
- 社会科学(104447)
- 省(95022)
- 基金项目(94236)
- 自然(88015)
- 自然科(85974)
- 自然科学(85949)
- 自然科学基金(84405)
- 教育(81278)
- 划(80469)
- 资助(73147)
- 编号(71293)
- 成果(55826)
- 重点(54928)
- 部(53804)
- 发(51789)
- 创(51524)
- 课题(48593)
- 创新(48128)
- 科研(47285)
- 教育部(46024)
- 国家社会(45585)
- 期刊
- 济(136729)
- 经济(136729)
- 研究(93892)
- 中国(58553)
- 学报(56854)
- 科学(51474)
- 农(49714)
- 管理(48467)
- 大学(43282)
- 财(42712)
- 学学(40916)
- 教育(37131)
- 农业(35382)
- 技术(32580)
- 融(22913)
- 金融(22913)
- 经济研究(22833)
- 业经(22755)
- 财经(22354)
- 经(19123)
- 问题(18715)
- 业(18270)
- 贸(17776)
- 科技(17687)
- 图书(17368)
- 技术经济(17177)
- 版(16087)
- 理论(15882)
- 业大(15080)
- 国际(14958)
共检索到47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雪 肖海霞
技能溢价用来解释熟练技能工人与非熟练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问题。早期的技能溢价研究注重外生偏向型技术和H-O-S框架下南北贸易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技能溢价的新解释则注重内生的技术变化和多元化的贸易形式、工会等制度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微观因素对技能溢价的影响。介绍和研究技能溢价现象对于解释我国不同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异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技能溢价 技术变化 国际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俊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技能溢价现象。文章并没有沿着SS定理解释技能溢价的成因,而是基于技能偏向技术进步视角,论证了贸易自由化相对提高了高技能劳动的产出效率造成技能偏向技术进步继而引起技能溢价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WTO数据库(Tariff Download Facility)的中国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地促进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并且贸易自由化通过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促进了技能溢价。最后,文章从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改善低技能劳动者收入状况、加强技术选择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技能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贸易开放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这种技术"追赶"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向,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提高技能溢价,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基于CGSS数据库,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两阶段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17.8%,即技术工人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2)关税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样本工人工资水平、非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将分别提高13.5%,8.91%和30.8%,即中国贸易开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但也是造成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溢价 工资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有 刘万岚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CH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先锋 张敬松 夏宏博
基于消费异质性的视角,考虑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相对价格效应的影响,从消费维度剖析贸易自由化作用于技能溢价的内在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从生产维度看,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外包均扩大了技能溢价,FDI和人力资本缩小了技能溢价。从消费维度看,贸易自由化扩大了技能溢价;如果考虑"相对价格效应"作用的影响,生产维度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被低估。"相对价格效应"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这一效应显著。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相对价格效应 技能溢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明志 刘杜若 邓明
本文利用WIOD-SEA数据库公布的最新数据,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推演,采用"委托工资回归法"就贸易开放对中国不同技能工人的工资水平及技能溢价的影响进行了"两步法"实证检验。与国内已有研究相比较,本文有三点开创性的发现:第一,以关税减让为表征的贸易开放对中国国内产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第二,该作用传导至劳动力市场,导致中等技能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和低技能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从而扩大了技能溢价;第三,上述实证结论在对标准误估计偏误进行修正后仍然显著成立。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溢价 委托工资回归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民春 曹玉平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两大分支。从外部经济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对国外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技术创新、南北技术扩散、合作研发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尽管WTO有关规则限制了传统的基于利润转移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范围,但是从外部经济理论出发的基于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提出R&D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合作研发政策等产业政策形式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制约,而且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对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夏恒
数字贸易与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结合现有对数字贸易概念界定的相关资料,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其演化逻辑进行了梳理,认为数字贸易强国是数字时代下贸易强国的新趋势。同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为我国数字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并对数字贸易强国的构建逻辑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有必要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强国建设。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贸易强国的界定要点,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对数字贸易强国概念进行了针对性理解和界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数字贸易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夏恒
数字贸易与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结合现有对数字贸易概念界定的相关资料,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其演化逻辑进行了梳理,认为数字贸易强国是数字时代下贸易强国的新趋势。同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为我国数字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并对数字贸易强国的构建逻辑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有必要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强国建设。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贸易强国的界定要点,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对数字贸易强国概念进行了针对性理解和界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数字贸易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户艳辉
MSITS2010对MSITS2002进行了修订和更新。MSITS2010对MSITS2002确立的概念框架进行了修订:更新了订立基础;明确了"服务"和"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调整了手册的组织结构。MSITS2010对MSITS2002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更新:调整了居民与非居民服务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新了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2010)和ISIC国外分支机构类别(ICFA1.0)。MSITS2010是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发展了按模式分配国际服务供应价值,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完善了自然人流动统计;规定了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新现象统计方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李可爱
本文分析了贸易、技术以及制度对1998年-2009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内部对熟练劳动需求缓慢上升;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净贸易额对熟练劳动需求的影响为正,而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具有负效应;计量分析显示,国际贸易具有扩大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效应,技术进步具有拉大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作用,而就业保护则降低了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溢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技能溢价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红丽
FDI的技术溢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学术界认为FDI技术溢出存在着不同的传导机制,而且不同传导机制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员流动与培训效应、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FDI技术溢出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受到本土企业吸收能力、空间地理因素以及外资企业本地配套等因素的影响;外资企业、本土企业以及所处行业的异质性也是造成FDI技术溢出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家东 李依锦 郑立伟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了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以及宏观质量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理论层面,首次提出了质量溢价概念,分析了质量与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质量提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层面,首先基于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各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位价值,然后对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和质量溢价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发现,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以输出中低档质量的产品为主,但每一次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提升产品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质量溢价 出口单位价值 经济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龙德
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框架提出质疑,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修正,揭示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原因所在。本文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