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9)
- 2023(4130)
- 2022(3216)
- 2021(3474)
- 2020(2486)
- 2019(6175)
- 2018(6302)
- 2017(9473)
- 2016(6615)
- 2015(7414)
- 2014(7730)
- 2013(6340)
- 2012(5670)
- 2011(5334)
- 2010(5696)
- 2009(4845)
- 2008(4802)
- 2007(4204)
- 2006(4057)
- 2005(3858)
- 学科
- 教育(19726)
- 中国(12557)
- 济(11831)
- 经济(11806)
- 管理(8753)
- 理论(7898)
- 教学(7888)
- 制(6564)
- 业(6353)
- 体(5359)
- 企(5354)
- 企业(5354)
- 农(5104)
- 学(4928)
- 体制(4610)
- 学法(4227)
- 教学法(4227)
- 发(4184)
- 财(4167)
- 革(4062)
- 发展(3991)
- 展(3869)
- 研究(3784)
- 学理(3708)
- 学理论(3708)
- 业经(3656)
- 改革(3624)
- 思想(3618)
- 学校(3606)
- 政治(3537)
- 机构
- 大学(76308)
- 学院(72886)
- 研究(31861)
- 教育(29529)
- 范(22619)
- 师范(22552)
- 济(21042)
- 经济(20219)
- 师范大学(18782)
- 京(18425)
- 管理(18107)
- 中国(17390)
- 科学(16564)
- 职业(16007)
- 所(15577)
- 理学(14773)
- 理学院(14443)
- 技术(14117)
- 管理学(14016)
- 研究所(13915)
- 管理学院(13827)
- 江(13611)
- 北京(13028)
- 财(12967)
- 中心(12274)
- 院(11419)
- 教育学(11394)
- 职业技术(11020)
- 州(10158)
- 技术学院(9405)
- 基金
- 研究(41816)
- 项目(41346)
- 科学(34099)
- 教育(29572)
- 基金(25006)
- 社会(22941)
- 社会科(21187)
- 社会科学(21184)
- 编号(21137)
- 成果(20748)
- 家(20372)
- 国家(19937)
- 课题(19041)
- 省(17557)
- 划(17215)
- 年(16810)
- 科学基金(16072)
- 规划(13436)
- 度(12568)
- 性(12335)
- 项目编号(12045)
- 基金项目(11575)
- 部(11427)
- 重点(11275)
- 研究成果(11143)
- 阶(11130)
- 段(11077)
- 阶段(11049)
- 教育部(10867)
- 年度(10613)
共检索到133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技能的内涵、功能及其形成方式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技能形成的主要方式经历了从领悟、传递到体验的变迁,技能形成的主体内容经历了从具身认知、人机互动到数字技能的变迁,而技能形成的主流认知则经历了从作为人力资本的私有性到作为社会资源的准公共性的变迁。受信息传递延迟、制度变革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与当下技能形成特征的错位,包括技能形成去中心化与职业教育治理中心化的矛盾、技能形成的终身化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断裂的矛盾、技能形成的多模态与职业教育课程形态间的矛盾。未来应以课程为抓手推动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设计与发展,提升工作场所学习的制度化和结构化水平,基于零工就业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可及性和灵活性,推动技能形成的国家、公共和私人话语融合与协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淼
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分析框架,对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历史进程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是: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需求是根本动力,主体信念变迁是先行条件,对非正式约束的重构是突破口,当前迫切需要探索"求诸己"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变革之路。建议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价值讨论来改变主体信念,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立政府、产业与职业院校的三维立体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多样性、竞争性激励制度激活各层面职业教育主体创新行动等策略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动力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邱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经恢复、调整、适应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治理中职办学体制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构建民族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制度规范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准的政策话语的文化规则。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应实现动力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过程保障由"弱化"向"强化"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博
伴随着现代社会在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发展,社会职业存在模式也呈现出快速变迁的态势。职业加速变迁使得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化,并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逻辑和教学组织方式。为此,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应改变传统的职业方向固化模式,仅确定基本职业方向,并提供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专业教学组织上,采用"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方式,应对动态目标的需要;同时,要通过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的职业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帅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从管理内容、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产业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不竭动力、提质增效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主线、政市协调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主题。因此,面向未来,加强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应明确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革新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方式、完善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职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樊艺琳
职业教育升学一直在"严格限制"和"适当放开"之间摇摆,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再次引发了职业教育坚守就业导向还是兼顾升学的探讨。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升学的政策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升学在20世纪80年代偶然起步,在90年代初露端倪,在新世纪前十年里曲折发展,2010年以来在类型化中进阶升级。制度逻辑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就业政策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双重变革"的特征;以就业为立场的初始选择、坚固的政策场域以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导致的改革成本大、风险高等现实背景致使制度建构的路径依赖;1997年、2006年、2010年及2019年分别对应的"形成中职生升学的方法雏形""严格限制中职生升学比例""开始探索分类招生""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影响政策整体走向的四个关键节点。历史镜鉴为:职业教育被限制升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应该超越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对立;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认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继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教育政策价值观是关于教育政策活动价值取向模式的总的规范性引导和调节,是教育政策价值主体对教育政策活动关系、政策活动方式及其结果的认识与选择。在教育政策活动中,政策价值观的确立是首要和必需的条件。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而言,政策导向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逻辑,明确未来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同时,职业教育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以亿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的,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划的。纵观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从199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其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作用呈现出来的:一是助推经济增长,二是提高就业水平,三是完善劳
关键词:
我国职业教育 价值逻辑 职业教育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成逻辑 实践逻辑 需要 职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有效嵌入和深度耦合。这一耦合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逻辑支撑,即技能形成、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在价值旨归上表现为推动技能战略不断创新、促进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和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耦合的具体路径主要有:完善国家技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韧性;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灵活互动;建设技能开发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自主联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实践逻辑 价值旨归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巫云仙
新中国70年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从50至70年代计划体制下封闭的金融体系,到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背景下金融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发展定位,最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体现了70年来中国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和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特点。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既是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历史演进的结果,同时也是70年后金融业再出发的起点。围绕这些方面的深化改革和软硬制度建设,是金融业从大到强,从规模和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业的制度变迁,具有方法论和战略意义,不仅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利堂 谢长法
民办职业教育政策的更迭变迁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紧密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历经改造合并、艰难发轫、发展规模、提升内涵四个阶段。倡导联盟框架理论把对某个政策领域关注的人群设为一个政策子系统,子系统内的参与者基于共同信念组成不同的联盟,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通过政策学习、内部震荡、相对稳定参数变化和外部事件使政策发生变迁。运用该理论对新中国民办职业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和过程的分析表明:民办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是政府意志主导、经济发展支撑、社会需求推动、多元利益博弈等多因素持续协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民办职业教育 政策变迁 倡导联盟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变革,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