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1)
- 2023(12945)
- 2022(11274)
- 2021(10370)
- 2020(8742)
- 2019(19973)
- 2018(19611)
- 2017(37552)
- 2016(20725)
- 2015(22981)
- 2014(22677)
- 2013(22533)
- 2012(20434)
- 2011(18368)
- 2010(17970)
- 2009(16230)
- 2008(15435)
- 2007(13229)
- 2006(11351)
- 2005(9554)
- 学科
- 济(78620)
- 经济(78537)
- 管理(57296)
- 业(55005)
- 企(45056)
- 企业(45056)
- 方法(39043)
- 数学(34228)
- 数学方法(33878)
- 农(21275)
- 中国(20089)
- 财(20080)
- 学(18833)
- 业经(17663)
- 地方(15766)
- 贸(15258)
- 贸易(15252)
- 易(14806)
- 农业(14618)
- 技术(13287)
- 理论(12990)
- 环境(12878)
- 和(12372)
- 制(12302)
- 务(12172)
- 财务(12113)
- 财务管理(12097)
- 企业财务(11460)
- 划(11147)
- 银(10597)
- 机构
- 大学(291848)
- 学院(289810)
- 管理(116113)
- 济(111174)
- 经济(108846)
- 理学(102525)
- 理学院(101325)
- 管理学(99483)
- 管理学院(98980)
- 研究(97165)
- 中国(68184)
- 科学(65100)
- 京(61754)
- 农(55323)
- 业大(50759)
- 所(49553)
- 财(47257)
- 研究所(46150)
- 农业(44111)
- 中心(43239)
- 江(39964)
- 财经(39363)
- 北京(38364)
- 范(37849)
- 师范(37352)
- 经(36030)
- 院(35254)
- 经济学(32912)
- 州(32546)
- 技术(31478)
- 基金
- 项目(212160)
- 科学(165310)
- 基金(153661)
- 研究(148044)
- 家(137205)
- 国家(136100)
- 科学基金(115627)
- 社会(92420)
- 社会科(87596)
- 社会科学(87571)
- 省(83502)
- 基金项目(82953)
- 自然(78487)
- 自然科(76675)
- 自然科学(76650)
- 自然科学基金(75277)
- 划(71205)
- 教育(67821)
- 资助(62624)
- 编号(59267)
- 重点(47677)
- 成果(46028)
- 部(45738)
- 发(44720)
- 创(44375)
- 创新(41404)
- 科研(41383)
- 计划(40902)
- 课题(40566)
- 大学(38696)
- 期刊
- 济(112262)
- 经济(112262)
- 研究(78840)
- 学报(55508)
- 中国(49591)
- 农(48911)
- 科学(47694)
- 大学(40534)
- 管理(39672)
- 学学(38497)
- 农业(34185)
- 财(33529)
- 教育(30346)
- 技术(23461)
- 融(19359)
- 金融(19359)
- 业经(19235)
- 经济研究(18582)
- 财经(18198)
- 业(17673)
- 科技(16145)
- 经(15435)
- 业大(15395)
- 图书(15109)
- 问题(14926)
- 版(14785)
- 理论(13693)
- 技术经济(13559)
- 资源(12975)
- 商业(12826)
共检索到39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守海 陈秀兰 许珊
近年来关于技能工资差距扩大方面的研究文献表明,传统贸易理论并不能预测发展中国家工资结构的变化。随贸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技能工资差距与发达国家一样是扩大的。产业内贸易假说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假说可以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更会强化对问题的解释力。但这两种假说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并不断地经受着来自于实证数据方面的挑战。当用来考察中国工资结构问题时,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相应修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娟
基于CHNS数据库,运用人力资本函数模型和动态工资分解法,对中国十年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拉大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有效缩减了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但工作经验和性别歧视等因素加剧了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华
影响乃至决定收入差距变化及变化程度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因素。制度变迁和城乡等级制度是居民显性收入差距全方位拉开并快速扩大的基本原因,隐性收入特别是非法或非正常收入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因素。行政垄断、干部任用与考核制度缺陷、司法腐败及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特殊环境,是非法或非正常收入产生并得以蔓延的制度性根源。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显性收入 隐性收入 制度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蔡宏波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将劳动力个体特征变量与城市宏观变量相结合,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IVQR),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总体来看,外资进入对男性和女性工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的工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女性,性别工资差距被拉大;②从技能水平看,尽管外资进入对不同技能水平的男性和女性工资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差距仍被进一步拉大,且不同年份不同技能水平表现各异;③从收入分布看,外资进入总体上对中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拉大作用强于高收入群体,且在不同年份均有一致表现。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性别工资 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志仁 朱秋莲 刘小丽
收入分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投资 消费倾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勇 柏喆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集聚效应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增大,且地区工资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差距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的综合影响,表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使劳动者工资差距增大,集聚效应又不断通过劳动者的地区流动助力于提高所有劳动者工资促使地区工资差距形成。进一步反事实分析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宁 姚延婷
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和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迁移谜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和城乡分割导致了劳动者之间必然存在工资收入差距,而且即使存在劳动力转移,也不能使工资差距收敛。这种制度性偏好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构建全国统一、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分割 劳动力转移 工资差距 制度偏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世银 龙莹
笔者以传统行业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年~2008年我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2年至今各行业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产效率仍然是决定收入变动的重要因素;垄断因素在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本水平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笔者还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垄断行业暴利、高教扩招等社会现实问题对行业收入变动的影响。
关键词:
行业收入 生产效率 垄断因素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笔者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引入工人议价能力差异假设,分析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对企业内技术和非技术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我们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内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指标,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控制时间、行业和区位特征的情形下,随着企业出口占比的增加,企业内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一结论不受异常样本点和出口密集度高低的影响,且研究发现低出口密集度的企业出口活动对企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更强。本研究成果对于外贸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近年来政府鼓励企业出口,而本文的研究则发现企业出口规模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国内的...
关键词:
出口 集约边际 工资差距 议价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喻美辞
对外贸易不仅直接影响着相对工资差距,还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间接影响着相对工资差距。本文运用美国制造业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竞争没有扩大美国制造业所有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美国劳动密集制造部门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竞争有一定的关联,但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与其无关;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美国制造业的相对工资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文章构造了反映地区收入差距的空间面板协整模型,定量考察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之间同时存在着长期的局域与空间协整关系。具体而言,在长时期内,一个省份以及该省邻近省份要素价格扭曲水平的上升对于该省居民收入差距水平的扩大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缓解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空间面板协整 要素价格扭曲 泰尔指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笔者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扩大净出口、抑制投资和消费的效应,造成内、外经济失衡,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经济运行的风险。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宏观经济 VAR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振彪 谷艳莉 尹剑锋
本文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我国局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少数高收入群体投资性购房增多、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多数低收入群体消费性购房萎缩等问题从而对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文章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创新高收入阶层成为中产阶级的投资渠道、发挥市场机制和公共财政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住房投资 价格收入比 住房消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馨梅
北京市在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对北京经济效率、产业结构、消费需求、投资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值得引起注意。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北京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文娟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在按劳分配的主体原则下,允许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