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2)
- 2023(14207)
- 2022(11746)
- 2021(10943)
- 2020(9265)
- 2019(20978)
- 2018(20659)
- 2017(38421)
- 2016(21015)
- 2015(24260)
- 2014(23378)
- 2013(23116)
- 2012(21648)
- 2011(19520)
- 2010(19720)
- 2009(18621)
- 2008(18934)
- 2007(16922)
- 2006(14792)
- 2005(13658)
- 学科
- 济(98974)
- 经济(98872)
- 业(88648)
- 企(80054)
- 企业(80054)
- 管理(76457)
- 方法(46223)
- 数学(37482)
- 数学方法(37183)
- 财(30610)
- 业经(30222)
- 农(29902)
- 中国(27869)
- 务(21791)
- 财务(21777)
- 财务管理(21749)
- 农业(20971)
- 技术(20716)
- 企业财务(20651)
- 制(19748)
- 贸(19410)
- 贸易(19398)
- 易(18918)
- 理论(17874)
- 策(17109)
- 划(16671)
- 和(15817)
- 体(15049)
- 地方(15043)
- 银(14732)
- 机构
- 学院(304836)
- 大学(301410)
- 济(139711)
- 经济(137502)
- 管理(121820)
- 理学(104620)
- 理学院(103615)
- 管理学(102333)
- 管理学院(101759)
- 研究(100261)
- 中国(81962)
- 财(64776)
- 京(63156)
- 科学(54647)
- 财经(51594)
- 所(49115)
- 农(47596)
- 经(47218)
- 江(46283)
- 中心(46278)
- 经济学(44140)
- 研究所(43797)
- 北京(40173)
- 经济学院(39973)
- 业大(39551)
- 财经大学(38222)
- 农业(36990)
- 范(36728)
- 师范(36447)
- 州(36241)
- 基金
- 项目(194239)
- 科学(156579)
- 研究(147220)
- 基金(144499)
- 家(123410)
- 国家(122301)
- 科学基金(107539)
- 社会(98192)
- 社会科(93255)
- 社会科学(93236)
- 基金项目(75213)
- 省(74271)
- 教育(68999)
- 自然(66062)
- 自然科(64714)
- 自然科学(64700)
- 自然科学基金(63692)
- 划(61400)
- 资助(59468)
- 编号(57730)
- 成果(46417)
- 部(45494)
- 创(44981)
- 重点(43352)
- 国家社会(42007)
- 发(41516)
- 创新(41360)
- 业(40906)
- 教育部(40380)
- 课题(40183)
- 期刊
- 济(154601)
- 经济(154601)
- 研究(95483)
- 中国(65405)
- 财(53542)
- 管理(51542)
- 农(44004)
- 科学(40669)
- 学报(39805)
- 教育(35592)
- 大学(32180)
- 融(31760)
- 金融(31760)
- 技术(30294)
- 农业(30175)
- 学学(30118)
- 财经(27367)
- 经济研究(25753)
- 业经(24753)
- 经(23787)
- 问题(20033)
- 业(19941)
- 贸(19391)
- 技术经济(18704)
- 世界(17811)
- 国际(16928)
- 统计(15675)
- 策(14828)
- 现代(14276)
- 商业(14231)
共检索到47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唐 程欣
利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对参与技能培训对员工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技能培训对员工工资具有稳健的正向因果效应,平均处理效应(ATE)在6.3%~7.3%之间;不同技能培训对员工工资存在异质性影响,与母语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相比,英语能力、管理技能和交流沟通培训对员工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虹 刘星滟
语言经济学的经验证据表明,语言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能为劳动力带来经济上的回报。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群体,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研究则不多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实行单语政策的发展中大国,探讨员工外语能力的工资回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国内相关文献数据的滞后性,分析结果不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当下的实情。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一手数据,在Mincer方程的基础上控制了企业层面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因素,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IV)、倾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程虹 韩笑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数据,从企业家年龄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变动,并分别采用OLS和3SLS回归,对企业家年龄与其创新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年龄和企业家创新精神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测算U型拐点发现,对于50.8~52.7岁的企业家群体而言,其创新精神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分组,存在"中年创新瓶颈"的问题。因此,应推动"制度企业家"向"创新企业家"的转型,增强企业家群体的换血功能,以助力中年企业家尽快冲破"中年创新瓶颈"。
关键词:
企业家 年龄效应 创新精神 中年创新瓶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育投入是否为农民工带来了非货币化的收益——幸福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单方程回归和联立方程估计的似不相关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前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工幸福感具有较为稳健的负向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加班时间、职位晋升和城市融入感这三个因素显著强化了教育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作用,而社保水平则显著减弱了这一负效应。
关键词:
教育程度 幸福感 农民工 非货币性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育投入是否为农民工带来了非货币化的收益——幸福感?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采用单方程回归和联立方程估计的似不相关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前教育程度对我国农民工幸福感具有较为稳健的负向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加班时间、职位晋升和城市融入感这三个因素显著强化了教育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负向作用,而社保水平则显著减弱了这一负效应。
关键词:
教育程度 幸福感 农民工 非货币性收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选取处理效应的识别策略,就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开放性人格特征对于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均在至少5%显著性水平上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而以员工冒险精神、风险偏好指数作为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变量,也得到了相似的估计结果。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开放性 工资 处理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开放性 工资 处理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涛 曾湘泉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本文认为比较优势会提高员工培训可能性并带来更高工资回报,由此培训工资回报随着培训可能性上升而增加,这会加剧工资不平等。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使用Brand和Xie(2010)的匹配平滑法研究了企业在职培训对员工工资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除部分低工资员工外,总体上培训工资回报随着培训可能性上升而提高,其中培训可能性为0.7-0.8员工的工资回报最高,不低于8%,远高于培训平均工资回报的5.5%。此外还发现有稳定劳动合同、较高职位等级以及在大企业就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红伟 谭琳
发掘当前我国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创新效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类别与取向两个维度对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了创新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实现型取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单纯类别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采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越高的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效率越高;企业融资成本越高,卓越绩效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企业创新效率将更低;政府支持对卓越绩效管理及ISO质量标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的创新效率则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红伟 谭琳
发掘当前我国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创新效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类别与取向两个维度对不同质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了创新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实现型取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单纯类别维度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越大的企业,采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太义
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数据,尤其是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世界管理调查"(WMS)所形成的覆盖考核监控、目标规划与绩效激励等维度的管理得分指标,运用OLS、一阶差分法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针对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稳健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管理提升1个标准差,产品质量将上升0. 150~0. 250个标准差。进一步的路径考察与异质性分析表明,管理有助于拉动质量投入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但主要通过拉动质量投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这些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低、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在其他企业中则相对较弱,同时,在考核监控维度上最为显著,其次是绩效激励,最后是目标规划。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程虹 王明明 李唐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文章创新性地选择了管理效率这一微观视角,就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稳健地实证检验。通过回归发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管理效率基于当前的均值每提升10%,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 72%~2. 92%,管理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就管理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展开了进一步验证,分析发现:管理效率可以通过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开放性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文章建议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配合对相应的机器设备和交流环境进行优化,以实现企业的高效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管理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凡 许伟 王平田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运用OLS和IV回归分析,在解决了技能溢价、人力资本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质量和技能溢价的交互项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技能溢价能够对人力资本质量产生激励作用,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型,一方面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技能溢价激励员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非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质量,从而共同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技能溢价 人力资本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虹 宁璐
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劳动生产率会呈现怎样的变动趋势?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年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总体和内资企业的年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外资企业不存在显著的企业年龄效应。经过计算,企业年龄在10年左右时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水平。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鼓励企业加强对劳动力新技术应用的专业性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打破对原始路径的依赖,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对冲企业年龄增长带来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
关键词:
企业年龄效应 劳动生产率 临界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虹 白云
多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与现有文献多从宏观产业政策层面研究上述问题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这一微观视角,运用政治关联理论,就企业家出身造成我国企业产能过剩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证解释。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本文的基准回归表明,为获取政治关联所带来的非市场回报,在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对于出身公共部门的企业家而言,其所在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平均偏高13.9%,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边际概率则平均偏高5.3%。内生性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与宏观产业政策相比,企业家公共部门出身对于产能过剩的影响效应具有更高的经济显著性,而过度投资则是其中的重要影响途径。运用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同源性误差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将政策重心从产业政策转向竞争性政策,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二者的边界,避免企业家依靠政治关联对政府资源的"俘获"。只有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家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并从微观机理上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普通话能力与农民工工资——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解释
使用国际标准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分析
工会主席专职化对工会维权活动的影响效应——来自雇主—雇员匹配调查的证据
“放管服”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人格特质影响健康投资吗?——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农民工在职培训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佛山市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
企业员工参与制度有助于劳资纠纷内部消解吗?——来自雇主—雇员匹配调查的证据
我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策略与高质量就业——来自“培训单位—劳动者”匹配数据的证据
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效应差异性研究——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