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1)
- 2022(1)
- 2021(2)
- 2020(3)
- 2019(9)
- 2018(9)
- 2017(23)
- 2016(16)
- 2015(11)
- 2014(2)
- 2013(1)
- 2008(1)
- 学科
- 教学(23)
- 学法(16)
- 学理(16)
- 学理论(16)
- 教学法(16)
- 理论(16)
- 管理(10)
- 人事(9)
- 人事管理(9)
- 教育(7)
- 机化(7)
- 算机(7)
- 计算(7)
- 计算机(7)
- 计算机化(7)
- 业经(5)
- 产业(5)
- 信息(5)
- 信息产业(5)
- 总论(5)
- 济(5)
- 经济(5)
- 德育(3)
- 思想(3)
- 思想政治(3)
- 政治(3)
- 政治教育(3)
- 治教(3)
- 生(3)
- 研究(3)
- 机构
- 学院(68)
- 技术(36)
- 职业(36)
- 技术学院(31)
- 大学(30)
- 职业技术(29)
- 江(22)
- 浙(13)
- 浙江(13)
- 州(9)
- 工程(9)
- 范(9)
- 师范(8)
- 信息(7)
- 农(7)
- 南(7)
- 教育(7)
- 湖(7)
- 湖南(7)
- 研究(7)
- 中心(6)
- 京(6)
- 工程学(6)
- 工程学院(6)
- 教育学(6)
- 教育学院(6)
- 理工(6)
- 科技(6)
- 职业学院(6)
- 业大(5)
共检索到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德艾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作为国家战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并呈加速发展态势。高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身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前沿。由于"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我国高职学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桃 赵伟
我国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目标是"要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有必要着眼于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随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的适应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提出在体系构建实践中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补齐机制和资源短板,有助于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目标。从系统科学与工程角度,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实现制度适应性效率的作用机制,建议优先建设职业技能管理与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给出包含这三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模型,该应用模型可用于指导实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闫寒冰 苗冬玲 单俊豪 魏非 任友群
持续五年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至2017年年底已基本完成。工程在标准体系、测评工具、学科资源、培训模式、应用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且在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一期工程收尾、二期工程即将开始这一关键节点上,重新梳理问题、厘清前行方向十分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力提升工程有望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系统破局:从关注个人能力到支持学校发展、从开展短期培训到提供系统方案、从提供离境培训到支持实境学习、从储备式学习到即时性学习、从依靠经验支持到依靠数据驱动。期待这些破局之举可以从结构上破解当前培训存在的痼疾,不但为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开展,更为明确"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方向与路径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芬
大概培训工作做得越久,每一个培训管理者对培训工作"到底有没有用"、"起到了多大的用处"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笔者所在这家互联网公司的渠道销售部为例,培训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一线销售高效地售出产品是培训部门上下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搞明白这点,每个月,总部与全国各省、市的培训负责人互相往来的培训工作汇报表格超过150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从《蓝海战略》、《长尾理论》到《海星模式》,可以看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商思想已经彤成,它的影响已经从商业机会的发气延伸到商业组织的建构。为了促进这种新的商业思想尽快和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实践相结合,我们特举办这次培训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沈实叠 张静
"问题解决式培训"的提出背景当前各大培训中心都存在教学内容与培训需求脱节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培训项目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往往过于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同时,培训师往往对现场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深、不全面、不透彻,形成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也就无法获取学员的真实培训需求。培训的内容一般由培训中心来主导,学员想学的知识和想解决的问题往往在一般的培训项目中得不到培训和解决,对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冰燕
教师培训现已迈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教师培训资源的建设及共享、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师培训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但依托于大数据分析手段的教师培训仍旧受到培训方案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师主体培训意识缺失、远程网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师培训事业发展缓慢。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为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促进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还须定制教师个性化培训方案,增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培训积极性,健全创新性远程网络培训体制。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教师培训新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莉敏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中的不断普及,利用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将是未来农民培训的主要模式。因此,各职业教育培训实施主体要形成合力,加强引导性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他们参与网络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内容、方法和模式,满足新生代农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 新生代农民 职业教育培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高晓新 金耀 马江权 陈群
以常州大学国家级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进行了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网络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网络虚拟仿真系统功能、网络虚拟仿真系统对教学作用。建设成果表明:互联网虚拟仿真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互联网应用 资源共享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修纯军 张志挺
实施背景一直以来,玉环电厂(以下简称"电厂")员工培训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起到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多弊端。其一,带教方式单一。传统培训是以口口相传的"师带徒"模式为主,是典型的"点对点"教育模式,师傅的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徒弟的能力水平。其二,资源难以共享。电厂各班组在生产流程中各负其责,相互独立,缺乏足够的交流学习,而多年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分散在各班组中,未能充分发掘利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祝明慧 陈长 李欢
"互联网+"视野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发生碰撞结合,更深层次地促进社会的变革。I T行业处于互联网的领头位置,"互联网+"必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T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的前提在于IT人才的全面性,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探讨I T人才培养策略、就业创业前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对IT人才的素质要求"互联网+"时代对于IT人才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玲
"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为社会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为教育实践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实训作为会计教学中实践性及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环节,依然存在实训目标模糊、教学模式滞后、现代体系缺失等问题,从而导致不能实现与社会单位的有机聚合、制约学生实习效果、束缚行业持续发展。结合"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及当前会计实训现状,可以从打破信息流通壁垒、完善流程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实践等方面优化会计实训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互联网+ 会计专业 实训教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斌
各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素质能力提升的能源站。客观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国情特色,总结我国各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对职教师资培训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互联网+培训"提出未来培训基地应该搭建动态平衡的职教培训体系,建立"互联网+交互式"培训模式,实施培训资源线上线下优化工程,科学构建培训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从而使职教师资培训由传统式走向网络化,由规模发展走向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丽 王海丽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搭建多维度、多层次跨界特色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合作平台。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训绩效评价模型,科学客观地反映培训效果和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培训内容。设计"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训路径,探索适合聊城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聊城市乃至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艾丽容
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深刻分析新媒体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学生 媒介素养 培育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