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2)
2023(10242)
2022(8482)
2021(8008)
2020(6516)
2019(14209)
2018(14382)
2017(26112)
2016(14453)
2015(16054)
2014(15770)
2013(14488)
2012(12852)
2011(11665)
2010(11696)
2009(10868)
2008(10089)
2007(9118)
2006(7862)
2005(6650)
作者
(38903)
(32558)
(32141)
(30616)
(20490)
(15429)
(14743)
(12619)
(12385)
(11555)
(11062)
(10916)
(10240)
(10177)
(9915)
(9906)
(9653)
(9553)
(9518)
(9123)
(8080)
(7937)
(7892)
(7458)
(7454)
(7256)
(7163)
(7100)
(6627)
(6499)
学科
(50470)
经济(50322)
管理(37396)
(32272)
(28411)
企业(28411)
方法(23237)
数学(18665)
数学方法(18210)
中国(15258)
(15149)
业经(13217)
理论(12994)
(12106)
(12017)
(10530)
(9784)
农业(9527)
地方(9496)
(8367)
教育(8354)
(7886)
贸易(7880)
(7747)
银行(7727)
环境(7681)
(7621)
(7438)
(7421)
金融(7413)
机构
学院(189070)
大学(184638)
管理(67916)
(66195)
经济(64509)
研究(63283)
理学(58637)
理学院(57947)
管理学(56319)
管理学院(55976)
中国(45578)
科学(40994)
(39042)
(31982)
(31945)
(31927)
(29398)
中心(28970)
研究所(28964)
(28897)
业大(28786)
师范(28576)
农业(25064)
财经(25060)
技术(24587)
北京(24268)
(23749)
(23469)
(22638)
师范大学(22352)
基金
项目(130716)
科学(102579)
研究(98219)
基金(91020)
(79799)
国家(79056)
科学基金(67217)
社会(60870)
社会科(56539)
社会科学(56524)
(54597)
教育(48621)
基金项目(46841)
(45903)
自然(42925)
编号(42230)
自然科(41987)
自然科学(41974)
自然科学基金(41155)
资助(37373)
成果(35062)
课题(31154)
重点(30271)
(28480)
(27794)
(27471)
(26209)
项目编号(26015)
创新(25433)
科研(25067)
期刊
(76330)
经济(76330)
研究(53810)
中国(42936)
教育(34316)
学报(31818)
(30675)
科学(27789)
管理(25551)
(24885)
大学(23965)
学学(22445)
农业(20953)
技术(18514)
业经(14749)
(13921)
金融(13921)
经济研究(13005)
财经(11667)
职业(11215)
统计(10449)
(10229)
(10081)
(10056)
(9592)
科技(9205)
问题(9071)
图书(8760)
业大(8511)
决策(8446)
共检索到281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良   王斌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被赋予了多样化的角色,包括在德行方面的“人师”,在育人方面的“经师”,在教学层面的“事师”,在技术层面的“技师”。从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和实践基础六个方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指标体系。据此,可以从基于师德为先的“双师型”教师师德教育模式创新,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阶梯提升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创新,基于制度保障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来优化“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甘迎春  白颖  陆冬梅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呈现出高素养、优结构、深合作的特质,具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凸显职业教育全民性、扩大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价值优势。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依旧存在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合作水平有待强化和师资结构亟待优化的问题。为实现以评促建,立足全面性、动态性和针对性等基本原则,以所在学校2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参考,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AHP层次法测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团队综合素养”“团队建设成果”“团队整体合作能力”“团队内部治理水平”“团队结构优化水平”以及“团队建设环境”的结论。据此,提出三方面实施建议:推进评价体系配套机制改革,强化专业教师团体综合素养;打造多方联动评价系统,提高专业教师团队治理水平;构建信息化管理评价模式,巩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成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荣增   李振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梅  王桔  
文章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认为建设"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应遵循学校发展规划与评价指标导向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吻合、定性与定量相协调三方面原则,并细致研究了基本原则、评定标准、模型分析等板块在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分类管理层面探索提升"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的管理依据、引进机制与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英霞  
建设技能型社会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较高技能水平。文章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并提出了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落实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专业知识和锻造专业技能;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深化评价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旻   王慧泽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技能型社会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本质上具有技能性、构建方式具有开放性与合作性、辐射范围具有全民性与终身性等特征。以价值取向、实践取向和质量取向三个维度展现技能型社会建设标准,以明确技能型社会建设方向。并通过技能文化氛围的建设、社会主体的相互合作与职教一体化的发展,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路径,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建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娟  肖志雄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判断标准。"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来确定一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为技能人才工作的推进开创了崭新的发展格局。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通过实施"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和"技能中国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模式、新理念、新业态,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引领国际化标准建设与发展。加强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构建多元合作命运共同体,大规模开展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技能"与各个领域紧密结合,以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科学性、协同性与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雄寅  周跃良  李俊峰  黄颖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助推器。目前,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学分银行等5大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院校可以从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四链衔接;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建设优质资源,满足多元需求;建设双师团队,驾驭两个讲台;参与学分银行,贯通学习成果;构建保障体系,提质培优增效等六个环节开展1+X书证融通实践,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朔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文章从国家重视技能、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崇尚技能、营造文化氛围,人人学习技能、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人人拥有技能、加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和评价机制、打通普职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等路径,以此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立群  和震  陈尔建  
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技能”和“技能形成”,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可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供给”的有效性,对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反观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技能供给主体单向化、供给需求错位化、供给培训短缺化、供给文化边缘化等问题。以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供给经济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机制设计理论,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在供给主体、供给运行、供给培训和供给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合理制度化建议,可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海兰  赵聪  李焱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培养人才。面对“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建设要求,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基于素质教育导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就业岗位导向,培育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基于职业生涯导向,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其次,要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突出能力本位、强化精神培育、注重终身学习、坚持面向人人。最后,要确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即大力落实1+X证书制度,坚持育训并举;强化校企协同,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构建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普职融通,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服务好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衡宇  
基于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研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有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症结。通过系统梳理技能型社会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逻辑的价值意蕴,分析技能型社会产业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困境,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选择,践行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国亮  吴海清  
依据国家教师资格认定的法律法规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成果,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德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等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