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6)
- 2023(10515)
- 2022(8996)
- 2021(8315)
- 2020(7022)
- 2019(16017)
- 2018(16086)
- 2017(30430)
- 2016(16909)
- 2015(19193)
- 2014(19227)
- 2013(18550)
- 2012(17319)
- 2011(15787)
- 2010(16412)
- 2009(15393)
- 2008(15569)
- 2007(14739)
- 2006(13222)
- 2005(11928)
- 学科
- 济(68378)
- 经济(68208)
- 管理(54774)
- 业(50038)
- 企(44035)
- 企业(44035)
- 方法(29454)
- 数学(23125)
- 数学方法(22648)
- 中国(20533)
- 农(19428)
- 财(18769)
- 业经(17989)
- 制(17794)
- 理论(15787)
- 学(14856)
- 地方(13162)
- 和(13083)
- 农业(12671)
- 体(11899)
- 银(11440)
- 银行(11423)
- 划(11391)
- 务(11106)
- 财务(11050)
- 财务管理(11022)
- 策(10966)
- 行(10925)
- 技术(10730)
- 融(10710)
- 机构
- 大学(248075)
- 学院(246821)
- 济(96101)
- 经济(93892)
- 管理(92109)
- 研究(83074)
- 理学(78218)
- 理学院(77277)
- 管理学(75556)
- 管理学院(75065)
- 中国(61967)
- 京(52884)
- 科学(49629)
- 财(49366)
- 所(41734)
- 江(40032)
- 财经(37995)
- 研究所(37356)
- 中心(37123)
- 农(36960)
- 范(35095)
- 师范(34805)
- 经(34060)
- 北京(33248)
- 业大(33193)
- 州(31719)
- 院(29746)
- 经济学(29314)
- 农业(28389)
- 财经大学(27867)
- 基金
- 项目(157041)
- 科学(124547)
- 研究(118336)
- 基金(113092)
- 家(97488)
- 国家(96642)
- 科学基金(83141)
- 社会(76081)
- 社会科(71084)
- 社会科学(71059)
- 省(62217)
- 基金项目(58558)
- 教育(57263)
- 划(52439)
- 自然(52160)
- 自然科(50980)
- 自然科学(50967)
- 自然科学基金(50051)
- 编号(49074)
- 资助(46446)
- 成果(42813)
- 重点(36116)
- 课题(35859)
- 部(35402)
- 制(33194)
- 发(32884)
- 创(32596)
- 教育部(30955)
- 国家社会(30651)
- 创新(30360)
共检索到385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谢盈盈
技能型建设社会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以对技能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认识为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助推技能型社会形成的各种力量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它包括自发型动力机制和自为型动力机制两种类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灵魂。政府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主体:科学认知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前提;制度体系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内容;而保障条件则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重要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文 陈忠根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被赋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思想与文化的桎梏、实践与政策的局限、主体与要素的缺失等问题。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发展目标中寻找共同点、在发展路径中寻找契合点、在发展重点中寻找融合点。其内生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体现本质性的技能供给力、突出类型化的跨界融合力和增强适应性的质量保障力。其需要的有效服务机制包括多元协同、市场响应、职能再建和主体优先四种,从而凝聚内外合力,提升供给效能,强化育训一体,凸显终极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晓聪 曾绍玮
职业教育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业融合和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从机制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办学机制,打造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校内外协同的社会服务机制,为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供给保障。从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以提质培优、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发展目标,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及开发多元化教育资源为路径,为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价值 机制 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瑾
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本文通过对社会责任的理论回顾,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驱动力为切入点,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模型,并对驱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和内部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由外生向内生的制度结构演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南中
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效用发挥的关键。学分银行建设的根本在于机制建设,首先解决的是建设的动力机制问题。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源是动力机制构建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揭示学分银行建设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与学习者诉求,分析了学分银行动力源及其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动力的方式。基于此,形成了学分银行建设动力发挥作用的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等一体化动力机制。推动学分银行动力机制的构建,需要明确政府的构建主体角色,需要教育机构积极主动参与,行业积极配合。同时,充分认识学分银行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动力机制 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连森
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技能与社会系统的互动模式上大致存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一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技能抑制型社会,二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技能友好型社会。技能抑制型社会在工业生产逻辑上采取去技能化路径,其形成的市场条件为大规模统一市场,在劳资关系上呈现高对抗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秉持自由主义。技能友好型社会在工业生产上坚持技能依赖路径,其面向的市场为个性化高端市场,劳资关系较为缓和、协调,社会意识形态更偏向于平等主义。综合两类生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工人社会地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形成劳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雇佣制度;谨慎推行“机器换人”,增强人机技能适配;避免大规模市场陷阱,推动市场需求高端化。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技能抑制 技能友好 社会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技能型社会是一种具有崇尚技能的价值、制度和行为的社会形态,旨在促进技能的生成积累、流转配置和升级迁移,从根本上平衡技能内部属性和效用之间的紧张关系。构建技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工业叠加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从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从文化历史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要求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在文化传统和现代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平衡好趋同化和差异化。从文化内在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变革:一是塑造以“自由”“正义”和“法治”为核心,以“创新”“责任”“学习”“协作”“工匠”和“勤劳”等为特色的价值体系,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健全落实以“尊重技能人才主体地位”“保护技能人才合法利益”和“促进技能学习”等为内容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性功能作用;三是通过“叙事”“活动”“编制技能规则”“展示技术人工物”等形式的仪式系统,发挥仪式符号生成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智彬 杨儒雅
技能是个体重要社会存在方式、现代社会共同利益以及现代国家能力的重要来源,构建技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命题。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总体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零工经济繁荣背景下社会"去技能化"隐忧、职业教育体系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总体不高、技能人才发展体系不健全以及技能治理难题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推动构建技能型社会将实现公众技能成就整体提升、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技能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技能的社会流动功能凸显。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技能型社会构建与运行过程中承担相应主体职能,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统筹协调各主体形成合力,全社会共同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技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元宝
技能型社会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职业带"中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完整人才序列。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教育支持体系应从职业教育、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包括探索基于"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机制、基于"左右融通"的普职衔接机制、基于"前后一体"的终身教育衔接机制、基于"内外协同"的校企合作育人衔接机制。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教育支持体系 应用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5月20日,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本届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同时召开"技能型社会教育论坛",向全社会立体化、全方位展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有力营造技能型社会建设氛围。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与培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通过技能型社会建设,扭转不科学的“唯学历”社会评价导向,重构社会形态,实现“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良性氛围,这对于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事件回放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
技能型 大力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面向2035进行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当明晰其内涵实质,洞察其现实逻辑,探寻其运行机制,实施系统科学的行动路径。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实质主要体现为三点:技能型社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更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从现实逻辑来看,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别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助推产业升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应该着力打造高质量技能教育与培训系统,构建全方位技能型人才保障系统,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氛围,实现技能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俊晖 黄小东 蔡丽
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协且同、融且合、合且优”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即完善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社会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才成 唐以志
建设技能型社会使技能成为社会认可的“流通品”、人人崇尚的“硬通货”、国家治理的“突破口”,证书成为建设的“着力点”。这为1+X证书制度深入实施指明了方向、营造了氛围、提供了契机。试点期间,1+X证书制度对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偏离初始定位、证书缺乏系统规划、书证融通尚未有效落地的问题,提出强化体系研究、厘清证书的功能定位,构造开发逻辑、规划建设证书体系,立足能力本位、开发书证融通标准化实施路径的提升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志旺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空间计量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