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6)
- 2023(10073)
- 2022(8177)
- 2021(7514)
- 2020(6584)
- 2019(14693)
- 2018(14640)
- 2017(28105)
- 2016(15201)
- 2015(17146)
- 2014(17139)
- 2013(16754)
- 2012(15545)
- 2011(13399)
- 2010(13920)
- 2009(13217)
- 2008(13725)
- 2007(12896)
- 2006(11394)
- 2005(10260)
- 学科
- 业(76558)
- 企(72492)
- 企业(72492)
- 济(71206)
- 经济(71017)
- 管理(63044)
- 方法(32786)
- 业经(27137)
- 数学(24481)
- 数学方法(24053)
- 财(23805)
- 农(23414)
- 务(18863)
- 财务(18823)
- 财务管理(18807)
- 企业财务(17731)
- 中国(17494)
- 农业(16738)
- 技术(16565)
- 理论(15347)
- 制(15025)
- 策(14580)
- 和(14169)
- 划(13888)
- 企业经济(12521)
- 经营(11813)
- 体(11392)
- 地方(11147)
- 技术管理(10645)
- 贸(10083)
- 机构
- 学院(221150)
- 大学(214999)
- 济(91343)
- 管理(91053)
- 经济(89592)
- 理学(77566)
- 理学院(76846)
- 管理学(75402)
- 管理学院(74997)
- 研究(65885)
- 中国(54689)
- 京(45504)
- 财(44271)
- 科学(38688)
- 农(35951)
- 江(35735)
- 财经(34441)
- 所(32684)
- 中心(31226)
- 经(31119)
- 业大(30699)
- 研究所(28801)
- 北京(28456)
- 州(28135)
- 农业(28010)
- 经济学(26729)
- 范(25674)
- 师范(25440)
- 商学(25289)
- 财经大学(25107)
- 基金
- 项目(138321)
- 科学(110984)
- 研究(103985)
- 基金(100662)
- 家(85458)
- 国家(84586)
- 科学基金(75582)
- 社会(68136)
- 社会科(63636)
- 社会科学(63617)
- 省(56455)
- 基金项目(52487)
- 教育(48510)
- 自然(48344)
- 自然科(47352)
- 自然科学(47345)
- 自然科学基金(46567)
- 划(44971)
- 编号(42529)
- 资助(41614)
- 成果(33730)
- 业(32805)
- 创(31764)
- 重点(30515)
- 部(30415)
- 发(29271)
- 课题(29248)
- 创新(28675)
- 国家社会(27250)
- 制(27127)
- 期刊
- 济(110105)
- 经济(110105)
- 研究(64105)
- 中国(48225)
- 管理(40636)
- 财(39193)
- 农(35159)
- 学报(29206)
- 科学(29091)
- 教育(25204)
- 技术(24741)
- 农业(24166)
- 大学(23676)
- 学学(22217)
- 融(20358)
- 金融(20358)
- 业经(19862)
- 财经(18088)
- 经济研究(16360)
- 经(15758)
- 业(15063)
- 技术经济(14546)
- 问题(13638)
- 统计(12465)
- 财会(11994)
- 策(11833)
- 现代(11567)
- 会计(10883)
- 世界(10714)
- 商业(10477)
共检索到344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郝天聪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未来愿景,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这一问题域,形成四大核心问题,即技能积累问题、技能更新问题、技能保护问题和技能评价问题。行业、企业在解决上述核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关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分析美国、德国、中国等几个代表性国家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可以发现,各国在解决技能积累、技能更新、技能保护、技能评价问题上存在重要差异,对于明确新时期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方向具有重要启示。为帮助我国更快地建成技能型社会,面向未来,需要重构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在技能积累方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创新活动。在技能更新方面,制定技能型人才阶段式培养计划,充分开发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功能。在技能保护方面,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作用。在技能评价方面,完善科学可操作的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加强技能评价结果的应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少才
使卒过河日资企业在中国创建之初,招进有才干的人很难。如日本电产大连分公司在1975年创业之初,没有一个院校毕业生报名。日本企业的老总们,首先调整思路,招"卒"再培养成"过河的卒子"。为此,不受学校成绩好坏限制,而要录用有苦干精神的人才。这一招,使众多日资企业在中国都顺利渡过人才关。企业站住脚,有了知名度,优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寇建岭 曾文静
世界经济论坛《“技能优先”行动框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部分一流企业“技能优先”的组织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落实“技能优先”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重视技能的制度文化和构建通用性技能分类法,行动领域主要包括识别技能需求与差距、采用偏重于技能的招聘方法、建立多元化培训生态、为员工提供基于技能的学习机会和在企业内部根据技能需求重新部署人才,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应结合劳动者技能形成的全过程,明晰企业主体作用的内涵,支持企业推进以技能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创新,引导职业院校紧密追踪企业实践前沿构建敏捷教学体系,完善支持技能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实有必要澄清。技能型社会所强调的技能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技能,而是有明确的范围指向,从技能的身心属性来说主要是操作技能,在技能的活动属性上指向社会一线生产和服务活动。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智力技能不能脱离操作技能而存在,其智力活动指向具体的操作实践。从技术和技能关系的历史梳理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能具备了更多的技术理论属性,而技术理论的教育必须经由学校组织实施,因而现代社会的“技能”离不开职业教育。针对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紧迫问题,职业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保障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低技能群体的技能形成,提升劳动致富能力;重视零工就业模式,深挖平台经济技能增长点;推动技能培养渗透中小学,破除体脑分化的教育形态。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职业教育 技能 技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连森
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技能与社会系统的互动模式上大致存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一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技能抑制型社会,二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技能友好型社会。技能抑制型社会在工业生产逻辑上采取去技能化路径,其形成的市场条件为大规模统一市场,在劳资关系上呈现高对抗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秉持自由主义。技能友好型社会在工业生产上坚持技能依赖路径,其面向的市场为个性化高端市场,劳资关系较为缓和、协调,社会意识形态更偏向于平等主义。综合两类生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工人社会地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形成劳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雇佣制度;谨慎推行“机器换人”,增强人机技能适配;避免大规模市场陷阱,推动市场需求高端化。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技能抑制 技能友好 社会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志艳 陈新文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需要对技能型社会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能力进行分析后才能回答。结合对技能型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能力的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可能作为就是链接现实与未来。在综合考虑现实社会需要和教育终极追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重点致力于在三个领域有所作为:一是多维目标下的技能供给;二是大职教观下的技能服务;三是数字化转型下的技能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驾明
尊重员工──国外企业的用人之道车驾明人是提高生产率的最主要源泉,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率和得到与之俱来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把人当作最重要的资产。因此,追求卓越管理的真正秘诀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这是许许多多成功企业的切身感受和共同认识。与美国相比,日本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晓晔
在现阶段社会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主的关系网络在企业中将长期存在并影响着企业的用人管理。本文从关系网络的视角指出:可以通过重新塑造网络结构、改善社会资本存量和提升企业主的网络建构能力来发挥关系网络的正面作用,减缓在向职业化管理变迁中企业内部的人际矛盾和冲突,实现企业的平稳交替,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
私营企业 关系网络 用人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哈晓斯 邹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礼业 李佳敏 徐国庆
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求整体提升大众在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层面的动力水平。借助“人情磁力场”视角,可厘清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系列文化羁绊,及其对大众技术技能学习、积累与升级等方面的动机与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在“人情磁力场”内,大众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平均化倾向”。同时,技能类岗位往往意味着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两点共同削弱了中国个体学习技能的动力。其次,大众往往在“人情磁力场”之内才需要主动“做人”,而在“人情磁力场”之外则无需主动“做人”。历史表明,除动乱与瘟疫等特殊时期外,中国个体的“人情磁力场”范围一般为家族或特殊关系等,鲜有囊括政府这一角色。由此,为社会积累技术技能水平等国家战略便无法得到较好的大众关怀。最后,“人情磁力场”对中国个体“身”与“心”的温情照顾,使其“自我超越”的需要与意识较弱,这是大众技能升级动力水平较低的文化根源之一。因此,破除制约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系列文化羁绊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价值,化解“平均危机”;第二,打造关怀技术技能人才的政府形象,融入“人情圈子”;第三,培育技术与技能学习者的自立素养,降低“人情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