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6)
- 2023(8807)
- 2022(7126)
- 2021(6737)
- 2020(5233)
- 2019(11951)
- 2018(11653)
- 2017(19575)
- 2016(10703)
- 2015(11561)
- 2014(11326)
- 2013(10465)
- 2012(9361)
- 2011(8392)
- 2010(8713)
- 2009(7619)
- 2008(7142)
- 2007(6636)
- 2006(5638)
- 2005(4806)
- 学科
- 济(38599)
- 经济(38583)
- 管理(35113)
- 业(33712)
- 企(29798)
- 企业(29798)
- 方法(18075)
- 技术(15862)
- 数学(15850)
- 数学方法(15473)
- 中国(12617)
- 技术管理(11696)
- 农(11002)
- 业经(10635)
- 理论(9958)
- 教育(7962)
- 财(7691)
- 农业(7584)
- 地方(7383)
- 教学(7334)
- 划(6653)
- 制(6638)
- 学(6623)
- 银(6158)
- 银行(6140)
- 策(5939)
- 行(5916)
- 产业(5756)
- 融(5683)
- 金融(5682)
- 机构
- 学院(143129)
- 大学(139198)
- 管理(56352)
- 济(53206)
- 经济(51973)
- 理学(48997)
- 理学院(48507)
- 管理学(47379)
- 管理学院(47105)
- 研究(45101)
- 中国(31983)
- 京(28216)
- 科学(27916)
- 财(23284)
- 江(22254)
- 农(21364)
- 所(21313)
- 业大(20888)
- 中心(20774)
- 范(19742)
- 师范(19555)
- 研究所(19532)
- 技术(19347)
- 财经(18449)
- 州(17894)
- 北京(17626)
- 院(17169)
- 经(16827)
- 农业(16584)
- 经济学(15595)
- 基金
- 项目(101475)
- 科学(81063)
- 研究(77798)
- 基金(70567)
- 家(61641)
- 国家(61067)
- 科学基金(53098)
- 社会(48446)
- 社会科(45893)
- 社会科学(45883)
- 省(43696)
- 教育(38699)
- 基金项目(36596)
- 划(36220)
- 自然(33123)
- 自然科(32465)
- 自然科学(32457)
- 编号(31936)
- 自然科学基金(31865)
- 创(28085)
- 资助(27346)
- 成果(25342)
- 创新(25067)
- 课题(24213)
- 重点(23710)
- 发(22601)
- 部(21370)
- 年(20210)
- 规划(19794)
- 项目编号(19792)
共检索到211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英国研究型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翠翠 张皓月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兼具创新人才的普遍特征与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发展特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主体协同机制不畅通等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人才长效评价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发挥多主体协同培养优势等策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及技术创新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银云 胡新岗 丁越勉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在类群特征上应具有健全的“复合性”职业人格、全面的“共识性”职业素养和典型的“职业性”类型特征。高职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现实选择。在培养策略上,应科学制订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合理组建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班,实施人才培养的因材教育;高水平打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高标准建强产教研创融合型技术平台,夯实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条件;高质量建立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拔尖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立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目标定位,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持久竞争力的提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8年7月建立创新实验学院,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独立学院体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管委会主任、首任院长由学校常务副校长赵忠教授担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成祯 钟蓉戎
当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出现了如招生过程过分强调高荣誉、课程设置过分强调高难度、滚动机制过分强调高分数、学生价值理想过分功利化、校园文化过分追求形式化等"不实的卓越"。"有灵魂的卓越"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诉求。所谓"有灵魂的卓越"主要是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使之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者。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兴趣和创新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机制;以自由和人文为导向,设置多维度的课程体系;以理性和个性为导向,建立人性化的流动机制;以理想和责任为导向,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以德性和审美性为导向,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真正实现"有灵魂的卓越"。
关键词:
灵魂 卓越 拔尖创新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飞
得创新人才者得天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着眼于"大",注重全人教育,;聚焦于"小",注重自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华永 陈芷 王宗元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法、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管理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指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现和挖掘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