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6)
2023(6916)
2022(5912)
2021(5586)
2020(4586)
2019(10843)
2018(10551)
2017(20888)
2016(11615)
2015(12920)
2014(12941)
2013(12515)
2012(11539)
2011(10433)
2010(10801)
2009(10070)
2008(10003)
2007(8951)
2006(8035)
2005(7044)
作者
(32233)
(27048)
(26887)
(25712)
(17381)
(12705)
(12303)
(10478)
(10340)
(9869)
(9070)
(9055)
(8729)
(8635)
(8539)
(8419)
(8037)
(7898)
(7827)
(7748)
(6699)
(6646)
(6552)
(6243)
(6192)
(6128)
(5918)
(5853)
(5456)
(5424)
学科
(49617)
经济(49576)
管理(35009)
(32399)
(25119)
企业(25119)
方法(22789)
数学(20988)
数学方法(20564)
中国(17169)
(13647)
(12827)
地方(11203)
农业(9327)
(9043)
业经(8538)
(8470)
贸易(8467)
(8333)
(8215)
(8020)
理论(7700)
环境(7675)
(7249)
财务(7222)
财务管理(7210)
城市(6978)
企业财务(6530)
(6481)
及其(6456)
机构
学院(163604)
大学(161718)
(70024)
经济(68406)
管理(64840)
理学(56049)
研究(55743)
理学院(55431)
管理学(54188)
管理学院(53882)
中国(41125)
(33958)
科学(33109)
(32466)
(27452)
财经(25320)
中心(25200)
(24963)
研究所(24801)
(24308)
(23000)
业大(22613)
经济学(21769)
(21430)
北京(21316)
师范(21276)
(20547)
(19811)
经济学院(19533)
农业(18894)
基金
项目(109592)
科学(87968)
基金(80980)
研究(79289)
(69933)
国家(69395)
科学基金(60712)
社会(51453)
社会科(48933)
社会科学(48923)
(42339)
基金项目(41788)
自然(39957)
自然科(39099)
自然科学(39094)
自然科学基金(38356)
教育(37169)
(36070)
资助(34576)
编号(31809)
成果(25924)
重点(24273)
(24263)
(23399)
课题(22524)
(22032)
国家社会(21167)
教育部(21156)
创新(20620)
人文(20593)
期刊
(76077)
经济(76077)
研究(49734)
中国(31914)
(24118)
管理(23744)
(21855)
科学(21829)
学报(21458)
大学(16838)
教育(16497)
学学(16005)
(15222)
金融(15222)
技术(15198)
农业(14689)
财经(12230)
经济研究(12225)
问题(11621)
业经(11534)
(10568)
统计(10037)
(9212)
技术经济(8512)
决策(8418)
(8402)
现代(8117)
(7744)
(7335)
资源(7262)
共检索到243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不同,技能型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有它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在对劳动力迁移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的转换成本及其政策含义,同时,研究了城市补贴对技能型劳动力迁移以及转换成本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兰永生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青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看,它主要应包括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两部分。为此,本文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修正后的工日折算法详尽估算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结构上看,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天勇  
本文通过对托达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的分析 ,认为农村劳动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应当为农村流入城市找到一定时间工作的劳动力与流入城市总劳动力的比率 ,而且从结构上看 ,在各行业找到工作的概率高低不一。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在乡村闲暇时间较长 ,外出劳动力的农活可由在家的劳动力替补 ,这样其外出流向城市的机会成本为零。因而 ,托达罗模型不符合二元结构转换的实践 ,特别是不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情况。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实践 ,给经济发展带来乡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成本太高、比较劣势无法转化为比较优势等后果。本文还探讨了扩张城市就业容量的一些思路 ,并重点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建平  邓翔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地区因素和劳动力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在稳态系统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我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率的作用,绝大部分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表明我国劳动力迁移率的确与收入差距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关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许召元  李善同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会导致显著的收敛效果,但国外的经验研究表明,有些国家的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缩小了地区差距,而有些国家劳动力迁移反而扩大了地区差距,对这一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矛盾("迁移谜题")目前还缺乏很好的解释。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的不完全流动性以及城市经济学中的拥挤效应,建立了一个两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了由于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区域间的劳动力迁移可能缩小、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这主要取决于资本的外部性和拥挤效应的相对大小,以及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技能差异,从而为"迁移谜题"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说明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都阳  
大多数迁移研究都以托达罗绝对收入差距假设作为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依据。但是,该假说有时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实中的迁移现象。因此,国外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建立在相对贫困假说基础上解释迁移动因的理论。然而,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往往是间接的。本文利用贫困农村的调查数据,直接检验了相对贫困假说,发现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贫困同时构成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由此引出的政策含义是,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扭曲,有利于保证迁移健康、有序地进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就业地域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Logistic模型,利用2011年东北地区14所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学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灵活引导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完善补偿机制和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流动已成为推动中国农民群体能力变迁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外出务工经历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发展,具体体现在迁移劳动力回流后就业选择的扩大、职业的转换、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获取新技术能力的增长等等。一方面会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新生产技能的传播,实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向非农产业转换,尤其是在农村自主创业,进而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回流劳动力在农村个人能力的有效发挥,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增长也是迁移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回流,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提供更为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媛  安树伟  
劳动力迁移从微观方面分析是一种个体决策过程,从宏观方面分析就是城市化渐进的过程,两者是同一现象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表现。本文利用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分析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产值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化对城市化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效果却非常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非农化的响应较慢,存在滞后性。当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城市化水平短期内不能适应非农产业发展时呈现出的一种短期、局部性现状,具有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并不会长久存在。其解决思路在于缩短农民迁移过程中的滞后性,同时促进农民工向合法性永久迁移者转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翔  敖荣军  
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可以获得递增收益。客观存在的技能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迁移与人力资本地区集中之间内生性的累积循环,这个循环的动态结果是劳动力持续向人力资本集中地区流动,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差异随之扩大。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迁移的人力资本地区集中效应的确存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硕颖  
当代全球劳动力日益分化为核心与边缘两个群体,劳动力市场的双元结构特征由于跨国资本的弹性生产措施而深化。中国在融入生产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劳动力双元结构。虽然中国通过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全球劳动力分化的逻辑在中国被复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边缘劳动力群体的不断膨胀将给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由于劳动力的分化只不过是全球生产体系重组的面向之一,因此只有在更广泛的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变迁的背景下去寻求一种涵盖宏观制度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综合应对之道,才能扭转中国劳动力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皮亚彬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地区效率差异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两部门两地区模型,研究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时,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福利效应及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缩小地区效率差异以促进产业转移,或降低迁移成本以促进劳动力流动,都可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并提高经济总体产出;由于劳动力迁移成本异质性,低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产业转移,而高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劳动力转移政策,因而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类政策不能相互替代;当工业化水平提升或地区效率差异扩大导致劳动力流动需求增加时,如果不进一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地区间收入差距会扩大,从而形成劳动力迁移与地区差距扩大同时发生的“谜题”。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两类思路并不存在内在逻辑冲突,不应将二者对立,需要采取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和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潜力相结合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