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8)
- 2023(5931)
- 2022(4970)
- 2021(4683)
- 2020(3888)
- 2019(9051)
- 2018(8756)
- 2017(14573)
- 2016(8927)
- 2015(10306)
- 2014(10268)
- 2013(9255)
- 2012(8350)
- 2011(7653)
- 2010(7951)
- 2009(6474)
- 2008(6141)
- 2007(5313)
- 2006(4517)
- 2005(3890)
- 学科
- 济(31320)
- 经济(31309)
- 管理(19474)
- 方法(18995)
- 业(17688)
- 数学(17676)
- 数学方法(17314)
- 企(13946)
- 企业(13946)
- 中国(11648)
- 理论(9153)
- 农(8414)
- 教育(8185)
- 教学(7129)
- 学(6883)
- 业经(5985)
- 农业(5559)
- 技术(5521)
- 学法(4825)
- 教学法(4825)
- 财(4690)
- 地方(4618)
- 贸(4385)
- 贸易(4383)
- 学理(4378)
- 学理论(4378)
- 环境(4255)
- 易(4254)
- 划(4141)
- 和(3751)
- 机构
- 学院(118229)
- 大学(114838)
- 管理(41197)
- 济(40037)
- 研究(39442)
- 经济(39039)
- 理学(36462)
- 理学院(35986)
- 管理学(34803)
- 管理学院(34586)
- 科学(26176)
- 中国(24957)
- 京(23898)
- 农(23078)
- 业大(20864)
- 所(20362)
- 技术(20058)
- 范(19023)
- 研究所(18994)
- 师范(18783)
- 农业(18400)
- 江(18248)
- 中心(17286)
- 职业(17182)
- 教育(16747)
- 财(16108)
- 北京(14717)
- 师范大学(14597)
- 院(14371)
- 州(13893)
- 基金
- 项目(84707)
- 科学(66649)
- 研究(62723)
- 基金(58146)
- 家(51588)
- 国家(51097)
- 科学基金(43209)
- 社会(36944)
- 省(36589)
- 教育(35147)
- 社会科(34926)
- 社会科学(34916)
- 划(31386)
- 基金项目(30102)
- 自然(28342)
- 自然科(27757)
- 自然科学(27751)
- 自然科学基金(27247)
- 编号(26971)
- 资助(24420)
- 课题(21332)
- 成果(20765)
- 重点(20439)
- 部(18768)
- 发(18460)
- 创(18209)
- 年(17776)
- 创新(16797)
- 规划(16755)
- 教育部(16245)
共检索到16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亓燕
时代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辩证范畴,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行为规范是新时代赋予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的产生逻辑、问题意识、实践价值分别来源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培育需要完成由内及外的知行转化,培育方式包括主体认知、环境熏陶、社会教育、行为践行等路径,即解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成为那样的人"与"这样的人做什么"等命题。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新时代 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财龙
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时代素养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需求,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需求。技能型人才时代素养培育活动离不开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的共同参与,通过路径构建法则,形成主体认知路径、客体引导路径、环体熏陶路径、介体养成路径4重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茂坤
数字乡村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高质量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和农村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文章在科学辨析数字乡村和数字素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国外权威组织机构对数字素养的研究成果和政策视野下的农民数字素养维度展开分析,探索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构建的逻辑向度,观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发现存在数字感知、硬件供给、素养提升等现实之困。最后,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素养培育的实施主体、方式及内容,并提出了激发农村居民内生动力、改善硬件环境、开创“数字帮扶”模式等具体培育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莉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德”“技”“并修”共同构成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一体两翼”的时代内涵。其中,“德”与“技”为“两翼”,“并修”为“一体”,“德”与“技”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层面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互融互促,实现德技一体化融合培养。德技并修具有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与“道器合一”的内外双重价值。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应强化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意识,加强校企线型互动育人机制,最终构建以校企双主体为中心的多元网状联动育人体系。
关键词:
德技并修 技能人才 培育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曾庆琪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在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时代要求下,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其中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越发变得重要。职业核心素养作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产物,必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科学界定职业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并借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转化原则、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开发路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进行建构,是当前加快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课题。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新琴 单婷
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增加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训练、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提出培育勇于担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户至上的高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的主要措施。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职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福盛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探索和研究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生态,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目前,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专业广度,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原中职学校升格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张天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美琪 田艳 谢建勋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教育现代化做出要求。因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工作后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用工大省,《纲要》为河南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跨越发展 双师型 双证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重庆现代职业技师学院(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集高级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管理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职院校,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院开设四个大类十三个专业,其中"烹饪工艺、酒店管理、形象设计和家政护理"是学校的拳头和骨干专业。学校现有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杨秋月
重拾"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贯穿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 耦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成涛 籍涵星 陈一鑫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的重要载体,职业培训机构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肩负着营造技能文化氛围、提升职业培训供给能力、服务劳动者终身技能成长等历史使命。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历史使命落到实处,职业培训机构应通过调适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定位,契合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需求;转变职业培训的职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培训的需求;优化职业培训供给,提升职业培训服务的质量;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职业培训的整体效能等路径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