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7)
- 2023(12557)
- 2022(10653)
- 2021(9772)
- 2020(8116)
- 2019(18652)
- 2018(18723)
- 2017(36593)
- 2016(19672)
- 2015(22193)
- 2014(22282)
- 2013(22280)
- 2012(20426)
- 2011(18491)
- 2010(18362)
- 2009(16833)
- 2008(15939)
- 2007(13944)
- 2006(12367)
- 2005(10852)
- 学科
- 济(100566)
- 经济(100475)
- 管理(55341)
- 业(52119)
- 企(41463)
- 企业(41463)
- 方法(40628)
- 数学(35691)
- 数学方法(35372)
- 中国(23082)
- 农(22838)
- 地方(22693)
- 财(20789)
- 业经(19842)
- 学(19520)
- 农业(16267)
- 地方经济(14342)
- 贸(13777)
- 贸易(13770)
- 和(13687)
- 制(13629)
- 环境(13577)
- 理论(13533)
- 易(13271)
- 融(11779)
- 金融(11778)
- 技术(11565)
- 银(11443)
- 银行(11407)
- 划(11266)
- 机构
- 大学(285447)
- 学院(283732)
- 济(124474)
- 经济(122050)
- 管理(114434)
- 理学(99660)
- 理学院(98599)
- 管理学(97037)
- 研究(96610)
- 管理学院(96530)
- 中国(69770)
- 京(60106)
- 科学(58161)
- 财(53102)
- 所(47910)
- 研究所(43728)
- 财经(43249)
- 中心(42180)
- 农(41155)
- 业大(40375)
- 江(39788)
- 经(39385)
- 经济学(38741)
- 北京(38186)
- 范(37011)
- 师范(36731)
- 院(34913)
- 经济学院(34646)
- 财经大学(32204)
- 州(32151)
- 基金
- 项目(194683)
- 科学(153668)
- 研究(143565)
- 基金(142222)
- 家(122750)
- 国家(121758)
- 科学基金(105227)
- 社会(92294)
- 社会科(87541)
- 社会科学(87516)
- 基金项目(75709)
- 省(74934)
- 自然(67172)
- 自然科(65583)
- 自然科学(65572)
- 教育(64948)
- 自然科学基金(64358)
- 划(62577)
- 资助(58951)
- 编号(57992)
- 成果(46500)
- 部(43013)
- 重点(42844)
- 发(41863)
- 创(39894)
- 课题(39400)
- 国家社会(38158)
- 教育部(37421)
- 创新(37213)
- 人文(36847)
- 期刊
- 济(138734)
- 经济(138734)
- 研究(87096)
- 中国(50238)
- 管理(42466)
- 学报(41936)
- 科学(39802)
- 财(38123)
- 农(37205)
- 大学(32089)
- 学学(30351)
- 教育(28050)
- 农业(26120)
- 技术(25388)
- 经济研究(23329)
- 融(22199)
- 金融(22199)
- 财经(21572)
- 业经(20544)
- 经(18498)
- 问题(17648)
- 技术经济(15730)
- 理论(14392)
- 图书(14067)
- 现代(13051)
- 实践(12892)
- 践(12892)
- 科技(12891)
- 业(12658)
- 统计(12629)
共检索到41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邹薇 刘勇
本文引入技能劳动供给约束和技能溢价,构造了关于经济转型与收入不平等变化的动态模型。劳动具有技能上的差异,而现代工业技术必须与技能劳动匹配,因此经济中技能劳动供给的缺乏,不仅延迟经济转型的启动时间,而且影响随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变化的路径。本研究表明,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之间的差距越大,技能劳动供给越有限,则技能溢价越高,经济转型启动越延迟,收入不平等状况越严重。本模式基于技能劳动供给的动态变化,解释了经济转型进程中收入不平等呈现的"倒U型"、"正U型"和"N型"等多种演进路径。
关键词:
技能劳动 经济转型 收入不平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方卓 汤蕴懿 谢越姑
基于2012—2022年企业和个人调查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国有企业、第二产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度较低的地区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提升的非对称性和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两条路径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鸿沟的弥合能够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市内劳动生产率差异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缩小劳动收入差距,保障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关键词:
劳动报酬占比 收入不平等 产业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福成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人力资本积累的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分析得出了个人所得税中的费用扣除额和平均税率不仅直接影响税后收入,也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而间接影响税后收入,从而影响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合理的费用扣除额水平和平均税率应随着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父母的利他主义倾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收入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不平等 人力资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锋 张桃霖 黄苹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收入不平等指标,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收敛效应,分指数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收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缓解家庭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减少自雇型家庭经营性收入不平等。第三,非农就业转移进程中的劳动技能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不平等的重要作用渠道。第四,人力资本存在调节效应,数字素养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收敛效应。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功能,与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和家庭数字素养进一步结合起来,逐步缩小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建国 赵锦春 林小娟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68个国家4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参与率以及收入不平等对进口需求的影响。结论显示:收入不平等与劳动参与率显著影响一国的进口需求,这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进口需求存在差异化影响,而人口增长率与劳动参与率的不同组合将导致一国具有不同的国际收支倾向。本文检验结果显示,如果这种国家间劳动参与率差异以及国内收入不平等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盈余的累积与发达国家贸易赤字并存的失衡贸易结构仍会维持。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收入不平等 进口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亚舟 舒银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运用数量模型及稳健性检验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增长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了增长波动幅度的扩大,而增长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新途径,即增长波动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问题的认识,也一定程度上为如何更好实施宏观调控,平稳经济运行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增长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纯磊 赵锦春
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叠的局部均衡分析框架,研究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劳动生产率及生育率的影响,同时使用28个OECD国家1961~2011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低收入者的单位人力资本投入,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会放大这一效应;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会提高技能劳动者的再生产数量,同样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强制性生育政策会扭曲收入不平等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收入分配不平等 生育率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昭玲
经济全球化被认为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不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惟一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方面会对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总体看来,经济全球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国家间收入的差距,而对一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能否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取决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洪亮 陈怡 陈在余
采用联立方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三种机制,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如何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来作用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刺激物质资本投资,但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负。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政府不应容忍收入不平等的过分扩大。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