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5)
2023(3106)
2022(2464)
2021(2295)
2020(1850)
2019(3993)
2018(3947)
2017(7397)
2016(3890)
2015(4332)
2014(4229)
2013(4250)
2012(3880)
2011(3362)
2010(3340)
2009(2872)
2008(2819)
2007(2711)
2006(2291)
2005(2142)
作者
(11357)
(9704)
(9402)
(9101)
(6067)
(4431)
(4191)
(3777)
(3646)
(3402)
(3318)
(3157)
(3058)
(3055)
(3054)
(3003)
(2973)
(2906)
(2893)
(2634)
(2352)
(2350)
(2296)
(2226)
(2168)
(2110)
(2092)
(1995)
(1920)
(1911)
学科
(18815)
经济(18801)
(17158)
管理(14709)
(12910)
企业(12910)
技术(10726)
方法(9755)
数学(9015)
数学方法(8965)
(6152)
技术管理(5973)
中国(5870)
(4980)
劳动(4963)
农业(4739)
(3386)
贸易(3385)
(3344)
(3233)
业经(3172)
(3044)
理论(2719)
(2641)
人口(2548)
新技术(2544)
高新(2539)
高新技术(2539)
动力(2526)
劳动力(2471)
机构
大学(58702)
学院(58545)
(28164)
经济(27735)
管理(24446)
理学(21411)
理学院(21243)
管理学(20921)
管理学院(20802)
研究(19162)
中国(13523)
(12037)
科学(10737)
(10575)
经济学(9396)
(9275)
财经(9098)
中心(9077)
(8772)
业大(8662)
经济学院(8638)
(8548)
(8469)
研究所(8443)
技术(7845)
北京(7420)
(7053)
经济管理(6980)
师范(6976)
财经大学(6926)
基金
项目(41402)
科学(33837)
基金(31412)
研究(30340)
(27479)
国家(27294)
科学基金(23933)
社会(20615)
社会科(19794)
社会科学(19790)
基金项目(16290)
(15728)
自然(15148)
自然科(14887)
自然科学(14887)
自然科学基金(14645)
教育(14426)
(13400)
资助(13027)
编号(11727)
(9821)
(9666)
国家社会(9246)
创新(9156)
重点(9137)
教育部(8679)
成果(8554)
(8521)
人文(8337)
(7861)
期刊
(26735)
经济(26735)
研究(15891)
中国(14299)
管理(9645)
技术(9425)
科学(8536)
学报(8064)
(7570)
(7543)
教育(6695)
大学(6502)
学学(6168)
技术经济(5429)
农业(5395)
财经(4844)
经济研究(4624)
科技(4449)
(4252)
(3915)
金融(3915)
(3834)
论坛(3834)
业经(3608)
问题(3345)
(3253)
理论(3249)
统计(3227)
(3193)
职业(3154)
共检索到8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爱萍  周泰云  王炽鹏  
本文基于技能劳动供求的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计法,检验技能劳动相对供给效应、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和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技能劳动,而技能溢价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的作用,它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通过增加技能劳动需求,致使技能劳动者和非技能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2)工业和制造业中物质资本与技能劳动的互补性是存在的,并且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产生正向推进作用,而技能劳动相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俊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技能溢价现象。文章并没有沿着SS定理解释技能溢价的成因,而是基于技能偏向技术进步视角,论证了贸易自由化相对提高了高技能劳动的产出效率造成技能偏向技术进步继而引起技能溢价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WTO数据库(Tariff Download Facility)的中国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地促进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并且贸易自由化通过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促进了技能溢价。最后,文章从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改善低技能劳动者收入状况、加强技术选择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直庆  王芳玲  高庆昆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陆雪琴  文雁兵  
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技能溢价同时取决于技术进步偏向、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以及技能劳动的相对供给三个方面。利用1997—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度量的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具有"溢价逆转"效应:①1997—2002年技术进步提高技能溢价,在全部样本区间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呈倒U型且样本数据大部分在转折点右边。2003—2010年,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呈正U型。②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在全部样本时期符号为负但不显著,在1997—2002年显著为负,在2003—2010年为正但不显著。技能溢价反映了企业对技能劳动的需求与技能劳动供给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勇  柏喆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集聚效应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增大,且地区工资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差距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的综合影响,表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使劳动者工资差距增大,集聚效应又不断通过劳动者的地区流动助力于提高所有劳动者工资促使地区工资差距形成。进一步反事实分析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本文构建了区分技能与非技能劳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技能偏向性视角考察技能需求增长、技能溢价和技术进步关系,模型验证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变化取决于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规模、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劳动相对工资以及用于生产技能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资本投入的变化。结合我国宏微观经济数据检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大小及其波动规律。结果发现,欧美国家技能需求增长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结论在我国具有适应性,且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率呈现出多头W形波动规律,W形走势的右底略低于左底表明技术进步出现"惰性"特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超  黄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李粤麟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