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6)
2023(11352)
2022(8257)
2021(7388)
2020(5325)
2019(11792)
2018(11776)
2017(20174)
2016(12213)
2015(14019)
2014(14223)
2013(12651)
2012(11494)
2011(10595)
2010(10754)
2009(9362)
2008(9274)
2007(8660)
2006(7863)
2005(7413)
作者
(33910)
(28183)
(28079)
(26994)
(17964)
(13295)
(12762)
(11047)
(10778)
(10175)
(9725)
(9579)
(9109)
(9100)
(8898)
(8853)
(8486)
(8432)
(8379)
(8243)
(7405)
(7062)
(6908)
(6510)
(6509)
(6507)
(6357)
(6342)
(5815)
(5583)
学科
(43636)
经济(43599)
管理(29466)
(29171)
(22503)
企业(22503)
中国(21381)
教育(20444)
业经(15808)
(15501)
技术(14690)
方法(12400)
(11486)
理论(11289)
农业(10975)
产业(10820)
(10639)
数学(9954)
信息(9813)
数学方法(9757)
总论(9177)
发展(9116)
信息产业(9104)
(8994)
地方(8993)
教学(8754)
(7968)
(7564)
(7275)
银行(7252)
机构
大学(171027)
学院(169300)
研究(64363)
(59097)
经济(57570)
管理(54601)
理学(46518)
理学院(45842)
管理学(44702)
管理学院(44353)
中国(40683)
科学(39569)
(38646)
(34752)
师范(34505)
教育(33506)
(32521)
研究所(29837)
(28526)
师范大学(28130)
(27602)
中心(27365)
(26217)
技术(25342)
北京(24929)
业大(23877)
(23596)
(22154)
农业(21482)
职业(21197)
基金
项目(112103)
研究(91166)
科学(89897)
基金(76341)
(66722)
国家(66013)
社会(55577)
科学基金(55058)
社会科(52326)
社会科学(52312)
教育(49123)
(46462)
(40851)
编号(40219)
基金项目(38713)
成果(35325)
课题(31672)
自然(31634)
自然科(30913)
自然科学(30904)
自然科学基金(30310)
资助(28341)
重点(27638)
(27347)
(26443)
(25305)
(24608)
规划(24248)
项目编号(23784)
(23067)
期刊
(68058)
经济(68058)
研究(58620)
教育(56552)
中国(46355)
学报(26840)
(26719)
科学(24718)
技术(22216)
大学(21415)
管理(20484)
(18751)
农业(18715)
学学(18340)
职业(16268)
(12235)
金融(12235)
业经(11767)
(11635)
论坛(11635)
技术教育(11019)
职业技术(11019)
职业技术教育(11019)
图书(10851)
经济研究(10744)
财经(10122)
(9842)
科技(8905)
(8903)
问题(8708)
共检索到266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江俊滔  
数字化转型是在数智时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配、教学供给与师生需求契合程度不高、治理模式供给与现代化需求差距明显等供需矛盾。通过数字技术的全面、深度嵌入,重塑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以“数据智能驱动”的方式为职业教育业务赋智、为职业院校师生赋能和为企业赋利,从而精准提高职业教育供需匹配度。在路径选择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实现新型基建协同化、教育数据一体化和适应变革敏捷化的协同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胜君  黄巨臣  
基于赋能理论分析,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要给予外在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更要借此形成转型力量,引发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具体体现在个人学习服务的精准化、过程状态监控的智能化、多方协同治理的网络化、数据采集分析的动态化等方面。技术驱动职业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逻辑在于秉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设立扁平精简的组织结构、采取科学精准的实施流程和保障高效合理的资源供给,美国休斯敦社区学院成功转型的经验与该逻辑高度契合,进一步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困境:同质性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培养需求、分散化数据阻碍了信息的关联整合、孤立式运作降低了多主体协同效果以及迟滞性资源供给影响了学习的进程。基于此,以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做到开放包容,打造个性教学体系;共建共享,整合数据信息系统;智慧治理,提升治理协同能力和高质高效,保证及时供给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静   张伟  
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自身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发展,而教育生态系统不良使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面临最小因子限制、系统循环不良、生态幅狭窄、花盆效应等生态困境。职业教育境外办学共生系统构建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协同过程,需要从搭建数字化共生界面、形成多重共生关系和促进共生系统进化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仁有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提出立足变局,主动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困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着力破局,用数字化思维破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的困境;开拓新局,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举措,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支撑。梳理论坛基本情况、汇总专家观点、分析各方建议,有助于准确把握数字时代背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全面准确落实论坛精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晔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现正在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围绕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大特征,即现代性、开放性、跨界性、融合性、发展性、民生性、创新性、多样性、国际化和反思性;针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企业主体、治理主体、吸引力、支撑力、国际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可采取五大发展对策,即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加快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新生  傅家旺  
文章从哲学角度阐释了我国职业教育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型现代化阶段的基本思想。通过解读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哲学内涵,明晰了职业教育新型现代化的基本表征,并从厘清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形成多元化的发展主体、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新型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受碎片化治理结构、松散式治理过程、粗放型治理功能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为此,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以平台驱动治理结构优化、以数据赋能治理过程协同、以智能技术促进治理功能优化的基本逻辑。职业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应包括:坚持公共价值引领,识别并满足多主体的真实需求;立足“以人为本”根基,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数字赋能;夯实主体治理底座,共建综合立体数字化治理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守勇  李锁牢  
文章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布局、经济发展需求、数字实践基础等维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阐明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从技术跃迁、组织创变、价值共生三个层面归纳出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形态表征,并按照“分层推进”的原则,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企业六个层面探索了职业技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面向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我们需要类型发展式、系统渐进式和协同共生式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基于类型化发展的定位,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以理性复归、体系重构、数字赋能为核心的三大价值旨归,即:力破“五唯”无主体性思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分类分层、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赋魅于技术理性,打造职业教育评价数字生态圈。由此,以“技术嵌入—技术耦合—技术共生”为逻辑理路,探索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三种形态,包括一体化在线评价平台的初级形态、智慧化多元评价机制的中级形态和内生性增值评价文化的高级形态。未来,推进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需遵循“上下统筹、内外联动、点面结合”的智慧化运行进路,以数字“治理术”破除职业教育评价中的符码崇拜,以智慧“大数据”增强职业教育评价系统的治理韧性,以技术“新秩序”升级对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信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雯   辛越优  
东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态势掀起东盟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数字社区的高速发展与数字互联工程的快速推进带动数字人才需求激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地区人力资源升级的关键路径。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追随者,东盟着力于凝聚数字化转型共识,打造青年数字人才队伍,赋能工商界数字人才培养,推动绿色技能人才与数字人才的联动发展,同时注重开拓数字能力合作的多重国际空间。面对数字基建滞后、数字人才短缺、数字政策准备不足等挑战,未来东盟将重点关注数字联通环境升级、人才再技能化行动、人工智能潜力挖掘、“东盟+”平台体系扩容以及网络安全技能人才培养,以持续深化地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霞   何少庆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类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助力,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基,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赋能。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以数字技术“驱动”专业建设范式变革,以数字资源“武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树立与教育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搭建智慧化专业教育服务平台,建立“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专业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数字化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付传  
技术风险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风险,其来源于职业教育各主体对数字技术的不合理响应。技术风险存在于技术本身,以及人以技术为中介的实践活动之中,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主要表征为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决定论风险、技术市场化风险、技术主体能力风险和技术机会主义风险等。为了有效防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应从坚持人本理念、法律规制、伦理约束和协同治理四个方面采取可行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波  郑永进  
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改造,而是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是一种范式的转变与跃迁,强调数字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主体、内容、空间、治理、思想、文化等要素的渗透与融合,是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的系统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价值重塑、关系重构和系统变革,促进人、社会、技术与教育在物质与数字世界中实现融合和共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在联结资源、融合发展,彰显实践性,强化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孪生运行系统推进战略协同化,构建数据驱动业务价值体系推进流程信息化,提升院校数字基础能力推进运行智慧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和具体行动。在探究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意涵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概述为是一种具有划时代的系统性、深层次教育变革过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转型面临着认知存在曲解甚至错解、教育和受教育成本增加、“部分区域、学校和群体无力应对”、在追求教育公平中衍生新的不公平等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深度考量:科学认识、精准把握,系统规划路线图;优化管理、更新算法,合理把控成本;立足实际、分段实施,持续推进升阶;多方协同、数字赋能,加快构建情境;能力分层、系统培训,稳步提高师资能力;正视风险、有效应对,防范化解危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职业教育的价值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追问的理论命题。其理论内涵是:职业教育价值是一种哲学存在,是一种目的旨归,是一种观念凝练,是一种关系彰显,是一种需求满足,是一种效用实现。要实现职业教育价值创造,其前提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整合价值观;实现途径是践行校企合作的整合实践模式;实现载体是实施优化教学的课程整合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